专栏名称: 军武次位面
《军武次位面》节目官方公众号,军事文化的推动者,军迷每周的节日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中国兵器工业集团  ·  兵器工业集团召开2025年度质量安全工作会 ·  22 小时前  
洪观新闻  ·  首批苏-57战机将抵达阿尔及利亚 ·  2 天前  
江南都市报  ·  首批苏-57战机将抵达阿尔及利亚 ·  2 天前  
江南都市报  ·  首批苏-57战机将抵达阿尔及利亚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军武次位面

土豪家的狗斗神,多图祥解欧洲台风战斗机

军武次位面  · 公众号  · 军事  · 2017-01-11 18:44

正文

2016年,台风战机出了两档子大新闻,一是英国人派出台风战机前往日本,参加了军演,据称取得7:0的优秀成绩。更早之前,德国空军的“台风”据称在阿拉斯加战胜了美国空军 F-22,据报道,“台风”多次击落 F-22,德国佬甚至声称“台风”在视距内空战上能辗压 F-22,而此之前,只有 EA-18G 电子战斗机凭耍流氓一样的电子战能力曾模拟击落过 F-22,这种飞机值得我们好好打量一下。




台风其实就是飓风换了个马甲,在太平洋和印度洋叫台风,在大西洋和东北太平洋上叫飓风,1699年,英语里才有这个词汇,这是音译,最早是从阿拉伯人、印度人嘴巴骨碌出来的广东话,欧洲人下东洋时的小帆船常常被台风吹得七零八落,因此印象深刻。




上图:台风眼,台风眼是台风中心数十公里内的无风的地方。在北半球,台风逆时针旋转着横扫一切。台风张牙舞抓,台风眼里却是一颗温柔的心,台风眼扫过的地方,会有一阵子风和日丽, 没经验的人因此放松警惕,等下半场台风来袭时措手不及吃了大亏。世界气象组织从周边国家采集到140个名字,顺序循环给台风用,2006年,越南名字“桑美”台风闯了大祸,这倒霉名字就被剔出去,永不续用。




欧洲台风战斗机是一种双引擎多用途战斗机,由四个国家三个大公司联合制造,主要用于夺取制空权,也可用于对地攻击,是欧洲人集体智慧的结晶。



上面这个花花绿绿图表,是台风的生产商和用户,最上面意大利、英国、西班牙和德国,他们是台风的合伙人,最下面除了上述四位还有沙特、阿曼、科威特、奥地利这是台风的主要用户,至2013年,总产量571架。


台风的研发始于1983年,最早的名字是欧洲未来战斗机计划,参与国除了上面老四位,还有三心二意的法兰西,法国人还一如既往地想拿二等票乘头等车,要求花更少的钱得到更大的发言权,遭到同学们的抵制,索性拂袖而去单干,专心鼓捣出了阵风战斗机。1986年8月6日,台风的第一架技术演示飞机首飞。1994年3月27日,原型机首飞,1998年量产型首飞并被命名为台风战斗机。



2003年,经过二十年磨一剑,台风战机正式形成战斗力,其实优秀飞机的研发往往都是一代甚至二代人心血的结晶,三四十岁的技术骨干,运气好的能熬到飞机成熟使用。



台风的主要使命是空战,但也用来对地攻击,但是,对于这种身价过亿的飞机,用来对地攻击的话,有点浪费。



上图,科威特的台风战机,目前看来用得起台风的都非富即贵,不是老牌贵族就是石油大亨,象阿三那样的土鳖,也就装模作样问问价,用不起也不敢用的。


台风战机的敏捷性非常好,可以说就是为了狗斗而设计的,后期的量产开始逐步增加对地攻击的要求,随着电子设备的改进的,中距空战能力不断增强。台风的第一次参战,是2011年的推翻卡扎菲的利比亚干涉,当时英国和意大利出动了台风战机,法国也出动了阵风战机,都想来打怪攒经验,都表示取得了巨大的战果。



二战之前,欧洲曾是航空工业的中心,二战之后才开始末落,但工业基础和文化背景还是很深厚的。台风战斗机采用静不稳定设计,超音速和亚音速机动性都很突出,采用数字电传控制系统,比较好飞,其实就是由电脑自动化操作飞机,相当于汽车手动档和自动档的区别,台风战机飞行员不再象上一代战机那样小心翼翼,只到把自已意图传递给飞机,飞机就心令神会地去飞行了,不过这种人机合一的境界需要不断磨合,各种极端条件下的大量飞积累数据才能较好掌握。台风采用鸭式三角翼,就是前面一对小翅膀。欧洲这一代战斗的机的三剑客,台风、阵风和鹰狮,都是这种格局,鸭式三角翼远离重心,伸在干净的气流里,能更快改变机头指向。


台风有两套独立的液压系统,液压系统是飞机的心脏和血管,战机 高速机动时,作用在翼面上的力非常大往往以吨计,没有好液压系统的超机动就是耍流氓,台风的液压系统压力为4000PSI,约合28兆帕或280个大气压,在上下翻飞的飞机上,这是个挺吓人的数字,相当于一头大象踩在阿三的丁丁上,PSI是磅力平方英寸的意思,4000磅啊。



好的飞机除了眼花缭乱的指标,其实一些内在功能更重要,台风采用GPS和惯导组合导航,安装有自动着陆系统(ILS)用于恶劣天气着陆,该机还延续了上一代狂风战机的地形跟踪告警系统,所以台风贴着地皮飞并不全是因为飞行员们技术高超,而是自身先进的功能,现代的先进的战机其实离不开战场网络,台风安装有数据链,与美制的16号数据链兼容。




台风安装一套禁卫官 (Praetorian)集成化作战系统,相当复杂也很强大,这套系统能自动监测各种威胁并给飞机员提建议,整个系统包括导弹预警、雷达预警和激光预警,对抗手段包括电子对抗套件、可收放拖带式诱饵,16个相控阵更和10天线罩遍布全身。



台风全身上下都是眼线:1、激光告警接收机;2、红外干扰弹;3、干扰雷达的箔条弹;4、导弹来袭告警接收机,导弹的尾烟能吸收紫外线所以可以发现;5、电子干扰吊舱;6、右翼尖吊舱里的可收放诱饵。



台风机身上的各种电子设备示意图。


台风战机大量采用了复合材料,机身82%是复合材料构成的,复合材料只是一个通称,具体还有细分,该机的复合材料中约70%为碳纤维复合材料,12%为玻璃纤维复合材料,机身设计寿命为6000飞行小时(苏-27战机为2000小时,F-15E约为8000小时),允许使用寿命3000小时。






模型测试中。




超低空压马路,台风雷达具有地形跟踪能力,一般人别学。




生产中的台风,其实航空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一大堆围着飞机爬上爬下是常态。




参加展览时的台风。




安装中。






机身大量使用复合材料。




飞机其实挺娇贵,需要精心的维护保养,不然就会象阿三一样经常往下掉。




阿三在参观台风战机。




飞行员。






台风战机的驾驶舱。



还采用中心驾驶杆设计,人机工程只能说在三代机里一般般,比起阵风要差一大截,笔者认为法国人的阵风战机驾驶舱是人机工程的样板。



这位拍了一张好照片。



驾驶舱的视角,台风的垂直机动性能相当优秀。


台风的采用语音输入,宽角抬头显示器、前向红外探测器、头盔显示器、多功能数据输入终端等设备.。



部分飞机机身左侧有内置登机梯(德国版本没有)。



图中可见驾驶舱前面的黑眼球是前向红外搜索装置。飞行员采用马丁贝克 Mk.16A 弹射座椅。



Mk.16A 弹射座椅。



头盔瞄准具。


该机有飞机员自救功能,只有按下一个键,能迅速把飞机状态纠正为安全状态,把飞机自动改为水平,温柔的以450公里每小时(300节)慢慢爬升,直到飞行员再回过神来接管飞机,该机也有全自动低速低攻角恢复功能,可以预防低速失速。


台风之眼,先进的雷达。



抓捕者雷达。


台风战机应用了全自动的电子辐射信息控制系统(EMCON) ,减少任何不必要的电磁波辐射信号。抓捕者雷达有三种工作模式,一种用于电子干扰和电子压制,后期通过软件升级为抓捕者M型,进一步增强的空对空作战能力。台风除了先天隐身设计不足,在电子设备方面是不弱于F-35一类的四代机的。



上图红色区域为典型固定安装的相控阵雷区域,抓捕者雷达脑袋可以转一转,这样可视的范围增大了不少。



该雷达具备地形测绘和扫描功能,所以人家钻山沟是挺安全的。



雷达是战机的眼睛,台风的眼睛是具备世界上最先进水平的。



台风战机可以配备狙击手光电瞄准吊舱,腾讯军事讲武堂里面介绍过这种吊舱。多功能战机相当于组合家具,通过加装功能模块实现不同使命 ,狙击手吊舱就是对地攻击时用的辅助模块,这吊舱用一个大眼睛供红外、夜视、可见光同时使用,比其它国家领先一二十年,其它国家往往得配三个眼睛才能实现类似的功能。



台风战机的被动式红外侦察设备,可以工作在 3–5微米和8–11微米双波段,采用制冷红外头,对海面和地面目标能自动识别和跟踪,尽管没有明说,但暗示最大发现距离可以达到80海里。这也是对付隐身飞机的利器,最好的隐身飞机也不能可能做到完全红外隐身。



该机的头盔显示器。



通过头盔显示器,飞行员可以看现多个目标,通过语音进行锁定。


开了各种外挂的弹药。



台风可以携带多种弹药,就不一一列出。只提几个比较吓人的 Meteor 流星超视距空对空导弹。



这种导弹欧洲人研究了几十年,刚刚成熟,采用主动雷达、冲压式发动机,射程据称可以达到300多公里而且可以设计弹道突然袭击,这种导弹采用模块化组合设计思想,可以在导弹发射前,再把一些模块组合在一起,降低全寿命费用。



模块化是导弹发展的一种新思路,就是导弹界的变形金刚。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推荐文章
中国兵器工业集团  ·  兵器工业集团召开2025年度质量安全工作会
22 小时前
洪观新闻  ·  首批苏-57战机将抵达阿尔及利亚
2 天前
江南都市报  ·  首批苏-57战机将抵达阿尔及利亚
2 天前
江南都市报  ·  首批苏-57战机将抵达阿尔及利亚
2 天前
跟大厨学做菜  ·  吃豆腐的人,注意了!
8 年前
嘀嗒嘀嗒  ·  面对 bug 的正确姿势
7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