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iWeekly周末画报
遇见美好,洞见未来,我们的新闻不会太联播,生活必须很风尚;星座不会差太多,福利必须送到位。iWeekly App官方号,世界公民的行动读本,时刻保持与世界连线!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甘肃省司法厅  ·  中国长安网 | ... ·  昨天  
甘肃省司法厅  ·  中国长安网 | ... ·  昨天  
中央广电总台中国之声  ·  景区摆渡车,是便利还是谋利? ·  2 天前  
人民日报  ·  以为是糖,结果放嘴里炸了! ·  3 天前  
澎湃新闻  ·  员工撕毁旅客登机牌,丽江机场道歉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iWeekly周末画报

据闻最近纸质书大卖!点解?

iWeekly周末画报  · 公众号  · 社会  · 2018-08-15 20:52

正文

还在羡慕珠光宝气?沉浸在奢靡无度的时装领域里?那 是妥妥地OUT了。在愈发平民化的时装圈里,设计师们渐渐开始从日常生活中汲取点滴灵感,并以此大作文章,譬如文具等等。不说别的,就拿Celine早前推出的透明塑料包袋而言,就是一剂很好的清醒剂。打醒了 以往 一众崇拜钉珠、亮片等奢华装饰的传统奢侈美学的看客。透明包袋甚至在众多社交媒体平台掀起了翻云风雨的“塑料”风潮——“IT BAG“火速亮相于各个达人们的街拍之中。与传统奢侈美学相悖的风潮的兴起,是意味着“廉价“时装世代的到来,还是猎奇心态的无聊跟风?反正不管怎么说,最近很多人都爱去书店买书,因为装进塑料带,显得很有文化气息咯!


满足窥探心理

早前《康熙来了》有一档固定环节叫做《翻女明星包包系列》。为何这档节目在当时如此受到追捧?这无疑是作为粉丝的群体对于自己仰望着的明星们的一种窥私欲作祟。明星们的包包到底是否和我们的一样?是装着高大上的化妆品,还是仅仅是琐碎的日常用品?包包作为一个人最私密的物品,无疑体现着包包主人的个性和生活方式。

在经济蓬勃发展的当下,内敛的中国人已经开始逐渐摈弃那种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姿态。自信的展露和个性的释放成为了当今千禧一代的新面貌。买了东西,吃了美餐,看了美景,都要立刻以火箭般的速度拍照加滤镜上传微博朋友圈。这种“乐于分享”成了愈演愈烈的症状,似乎是想让全天下的朋友都把目光聚焦于自己的生活。

在这种浪潮之下,塑料袋包包横空出世。透明的材质无一例外地向所有人展露出在你日常随行的包袋里到底装了何方神圣?

由于塑料袋能对里面的装物无限大地曝光,有些人摒弃了日常随性携带的必需品,选择了更为精致独特的事物来填充,让众人相信自己的日常同样精致。如果放一个真实的大西瓜在里面,倒是会颠覆众人的目光。

拥有天生“反骨”的我们并没有去追求实用性,有意为之的色系能让透明的包袋材质释放更为舒适的质感。

鬼马少女放些不合常理的有趣事物,也能吸引众人的目光。不好好规整收纳,也没人埋怨她们,这一切是轻熟少女最合理的状态。

可能真的不需要信用卡,手机和钥匙圈,一本杂志便能填饱我的精神,丰富我对美的观感。

甚至可以不拿来装东西,去花鸟市场买些花,去菜市场买新鲜的青辣椒,食人间烟火的方式与贵价的品牌透明包袋可能是有点格格不入的氛围,但却是现在对待奢侈品牌该有的主流状态。不像以往买一个包永远供着,裹着防尘袋,不受挤压地摆放在衣橱的角落。大大方方地与现实生活产生挂钩才是它最真实的意义。

各个年龄层、各种不同的心态的人越来越喜欢用这样的方式去呈现自己热衷的生活状态,去表达真正的自我。

环保主义的逆向思维


在这个人人高喊环保主义的时代,塑料包袋的流行是不是与之自相矛盾呢?并不见得。

以往我们对于包袋的印象就是奢侈的材质——柔软的绵羊皮,一体的鳄鱼皮。我们只见这些奢华精致的材料,却不知背后残忍的生产供应链是一幅怎样生灵涂炭的模样。扒皮去骨,只留下皮质最美好的一面赋予包体最完美的一面。

这些奢靡的背后藏着多少对环境的刻意破坏?时装产业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污染来源,这些精美物件的生产加工过程其实是一种极大的资源浪费。

先前,国家限塑令的推行就是为了通过金钱购买的方式来约束不可降解的塑料材质的大肆浪费。

Celine的塑料袋价格可不是普普通通的寻常人家所能驾驭的,6000多元的高价也不是日常超市百货2毛一个的塑料袋所能睥睨的。然而,同样的形状和款式不禁令人深省。

Alexander Wang x adidasOriginals日前推出的塑料袋包袋,是真真正正的垃圾袋的质感。但面对不菲的价格,你敢像垃圾袋一样随意处置丢弃嘛?

这样的设计并不是违背环保主义,而是从另一个角度提醒世人如今资源的浪费。一旦廉价的东西被赋予了高昂的属性,便也随即被冠上了精致保护的头衔。这就是人性——愈珍贵愈会好好爱惜。


品牌走进生活的平民化

艺术家Ava Nirui,典型的斜杠青年,另外的身份是作家、摄影师、Helmut Lang社交媒体编辑,凭借着把各种大牌LOGO放到日用品上这些有趣的小巧思,已经成为ins上最受欢迎的logo艺术家之一,有将近20万粉丝,还受到了大牌邀请。

这些恶搞文化其实不单单是博人一笑的恶搞而已。它让往常高捧云端的奢侈品牌一下子以接地气的方式被广泛传播并为人接受。

谁能想象用LV的茶杯喝完茶再用LV的牙刷去除茶垢,用Prada的镶钻篮球投向Chanel的链条篮球框。这样的生活方式其实是与高大上的奢侈品牌相悖的。

但正是这种平民化和泛众化的方式给予了这个时代不一样的意义。略带嘲讽的意味也开始被品牌方慢慢接受。

这种平民式美学最典型的代表人物就是Demna Gvasalia。他所引领的平民美学正被一大波潮人之士所接受。平民美学的关键是“穷”。事实上,它反映的是底层人民的真实生活。

来自春运编织袋的灵感,换汤不换药,初见时可能辣眼睛,但细细回味,倒是弥足有趣的存在。

它的LOOKBOOK也反映了所要表达的时装方式。没有华丽的场景和装饰,正如设计一样,贴近生活却又如此与众不同。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