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似易学而实难精。古往今来,方药成千上万,多如牛毛,医者却也时常遇到“无方可治”之病。我们不缺方,亦不缺药,而是缺乏善用方药的思维。《灵枢·九针十二原》云:“知其要者,一言而终;不知其要,流散无穷。”如何真正步入古中医之门,领略沉淀千年的古中医智慧呢?
一、诵读经典,开启智慧
中医这棵参天大树,有根、有干、有枝叶。要把握这棵大树的生命状态,需从根处着手。中医之根,在于经典。经典里蕴含了古圣先贤原创的、最本真的中医智慧。医学典籍,汗牛充栋,而能称之为经典的,无外乎《黄帝内经》《难经》《神农本草经》《伤寒杂病论》等;此外,笔者认为《四圣心源》一书,也是必读的一本经典。除了中医经典,欲要更深层次地体悟古中医,则需要再诵读传统文化经典,如《易经》《道德经》《清静经》《心经》《金刚经》《六祖坛经》等。
读经典,无须一开始就尝试去理解,只需用心诵读,不断重复即可。用心读的状态,是需眼到、耳到、口到、心到。即在非常专注的状态下,眼睛看着文字,张开口大声而缓慢地读出来,同时,用自己的耳朵去听这个声音。这样,眼到,可调动肝气(肝开窍于目);口到,可调动脾气(脾开窍于口);发声,可调动肺气(气动则有声,肺为气之主);耳到,可调动肾气(肾开窍于耳);专注,则可调动心气。这种诵读的方法,本身即有助于协调我们的五脏气机,人就能越读越健康。不断地重复诵读,经典就会慢慢深人我们的潜意识。而一旦进入了潜意识,则会在无形中影响并净化我们的思维!
二、勤加实践,重视临床
中医里面,概念太多,内容庞杂,如果一直学理论,缺乏实践,
几年下来,兴趣消磨,则觉愈发枯燥乏味。笔者提倡一边学理论一边实践,甚至可以先体验后学习。许多的中医爱好者学习中医兴趣浓厚,是因其有体验或经历了中医疗效带来的神奇;很多的中医学子,大学学了5年,却不能真正运用中医思维治病。原因何在?理论学太多,而实践太少罢了!
中医的生命力在于临床,临床是检验中医理论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中医流传至今,门派众多,加之鱼龙混杂,各执其理,甚则自相矛盾,真假难辨。如何应对?唯有实践才出真知!
如何实践呢?刚学完中医基础理论后,建议自学并开始实践经络腧穴、针灸、推拿等,先练手,去体验,去增强感性认识,而后再深入研习其理论。学中医诊断的时候,一定要边学边用,如学了望诊,走在路上,随时去观察周边行人之气色;学了脉诊,要有见人就想摸脉的冲动。学到方药之时,一定要去看看饮片,尝一尝,摸一摸,认认植株长什么样,在药房待一待,按照各个经典方子抓抓药,学完之后,去临床跟跟诊,抄抄方。要珍惜每一次接触临床的机会,珍惜每一次生病的机会,自己尝试着去望闻问切、辨证开方或施针推拿。实践宜早不宜晚,宜多不宜少!
三、增强“内在”训练,提升专注力和觉知力
中医是气道医学,气是中医的命根子。气是一种无形的能量态,与有形的解剖结构截然不同,这也是现代人学中医的最大难点。无形的层面,难以眼见为实,该如何把握呢?唯有提升我们的专注力,精神内守,以神去觉知神气之变化。尤其是诊断之望气色、切脉法,针灸之调神、得气。若一个医者没有气感,没有足够的专注力和觉知力,那么在医道层面则很难有大的突破。
增强“内在”训练的方法,如站桩、打坐、练太极、写书法、品茶等,一个长期熏习的过程。持之以恒,潜移默化,于神气的感受将会大大增强,更能体悟到无形层面的一些东西。
四、培养“观”的能力,提高悟性
常有人说,学中医者,要有悟性,方能学好。那到底何为悟性呢?“悟”“性”,均有竖心旁,自然与心相关。《说文解字》云:“悟者,觉也。”觉,即醒来,突然明白之意。哪个地方突然明白了?吾心也(↑+吾)。我从内心真正理解了、明白了,这是“悟”的第一层意。同时,将心里明白的部分用“口”能表达出来,这是“悟”的第二层意,即能把自己明白的道理给别人说清楚。概言之,悟性,即内心的理解力和表达力,我的“心”能理解和表达到什么层次,这就是悟性的高低。
这种悟性的高低,这种能深入到内心的理解力和表达力,该如何训练和获得呢?此时,“观”就成了最核心的一种方法。
《易经》有言:“古者包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通过观这种方法,伏羲氏发现了万事万物之间的规律和联系,并用八卦来演绎。道家经典《黄帝阴符经》有言:“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尽矣。”还是离不开这个“观”字。
那到底何为“观”?《说文解字》:“观者,谛视也。”即仔细地看,这是“观”的浅层意。“观”,“又”+“见”,即又看到了、再次看见,也有反复看的意思。一个现象反复出现,背后一定有规律,这时我们反复去看,不是停留在表面的象,而是揣摩背后的规律,这才是“观”的深层意。概言之,“观”分为心观和目观,仔细看、反复看,这是目观--肉眼所见的部分(象);揣摩所见部分背后的规律,这是心观。目观的对象是有形部分,心观的对象是无形部分。通过“观”这种方式,内心真正明了有形与无形、现象与本质的关系,这就达到了悟的状态!
“观”还有内外之别。“内观”,是去感受内在人体小宇宙。如品尝一味中药,去体会其对身体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此即“内观”,神农尝百草是也。“外观”,即观外在天地自然和生活之变化,以悟医理,如看到太阳东升西落,就想到人体气机左升右降的规律,看到秋天叶落,就想到脱发的治疗。
《四圣心源》云:“善言天者,必有验于人,然则善言人者,必有验于天矣,天人一也,未识天道,焉知人理?”古人通过仰观于天,俯察于地,中通人事,把天地自然当作人体去认识,远取诸物,近取诸身,从而建立了整个中医理论体系。所以,要想寻回中医之根,步入古中医之门,要想学习最纯正的中医思维,真正找到中医的源头活水,就得回归“观”的方式,进入“悟”的状态。
比如,“地气上为云,天气下为雨”,阳光蒸腾地面之水,气化为云彩,云凝聚收敛,化为雨又降回到地面。这是最为平常的自然现象,每时每刻都在发生。我们在自然中,频繁“观”此象,可以“悟”出以下结论:这个象呈现的是自然界的水循环,水循环背后是天地阴阳二气的交媾,交媾的结果便形成了千姿百态的生命。人体是个小天地,同样遵循着这样一个气液循环的规律,地气上为云,类比到人体,就是阳化气的过程,阳气蒸腾气化水液,变为流动的津液(雾化状态)滋养人体,这是阴随阳升的状态。天气下为雨,类比到人体,就是阴成形的过程,无形的云彩凝聚化为有形之雨降下,这是阳随阴降的状态。阳化气,阴成形,阴随阳升,阳随阴降,阴阳互根互用……这些都是中医最核心之理。
总之,读经典,勤实践,可以让我们成为一个很专业的中医大夫;增强“内在”训练,培养“观”的能力,则会让我们更接近医道!
为了让更多中医爱好者深入而系统的学习古中医学体系,任之堂拟在 2025 年开设“古中医筑基学习班(一年半制)”!
形式 :线上线下混合式学习,线上直播课,每周一讲,每讲 1~2 小时 ;线下集训课,1~2 个月一次,每次为周六日两天;线下跟诊及门诊带教 1 个月。
一.线上课部分(约 80~90 讲):
内容—.古中医的生理学(约 30 讲)
(1)古中医的世界观
(2)古中医的方法论
古中医的阴阳思维
古中医的四象思维
古中医的五行思维
古中医的意象思维与全息论
(3)古中医的气化论
(4)古中医的生命观
(5)古中医的气学论
(6)古中医的津液论
(7)古中医的血液论
(8)古中医的藏象论
古中医的藏象与人体解剖
古中医的心系
古中医的肝系
古中医的脾系
古中医的肺系
古中医的肾系
(9)古中医的经络学
古中医的经络体系
古中医的冲脉与人体漩涡
古中医的督脉
古中医的任脉
古中医的带脉
古中医的手三阴经
古中医的手三阳经
古中医的足三阳经
古中医的足三阴经
古中医的经络与三脉七轮
内容二.古中医的文化课(6 讲)
(1)古中医与易经思维
(2)古中医与道家思维
(3)古中医与佛家思维
(4)古中医与儒家思维
(5)古中医的养生之道
(6)古中医的心医学与向内求
内容三.古中医的病理学(3 讲)
(1)古中医的病因观
(2)古中医的病机观
(3)古中运的疾病观
内容四.古中医的诊断学(11~12 讲)
(1)古中医的望诊
(2)古中医的闻诊
(3)古中医的问诊
(4)古中医的脉诊
(5)古中医的按诊
(6)古中医的八纲辨证
(7)古中医的气血辨证
(8)古中医的津液辨证
(9)古中医的精病辨证
(10)古中医的气机辨证
(11)古中医的三焦能量辨证
内容五.古中医的药理学(约 10 讲)
(1)古中医的药性理论
(2)古中医的药剂学及煎服法
(3)古中医的青龙门核心用药
(4)古中医的白虎门核心用药
(5)古中医的朱雀门核心用药
(6)古中医的玄武门核心用药
内容六.古中医的食疗学(5 讲)
(1)古中医的食疗论及药食同源之品
(2)古中医的青龙门核心食材
(3)古中医的白虎门核心食材
(4)古中医的朱雀门核心食材
(5)古中医的玄武门核心食材
内容七.古中医的方剂学(约 15 讲)
(1)古中医的方剂思维
(2)古中医的青龙门常用方
(3)古中医的白虎门常用方
(4)古中医的朱雀门常用方
(5)古中医的玄武门常用方
(6)古中医的杂病之调理方
(7)常见中成药的运用之道
内容八.古中医的针灸学(2 讲)
(1)古中医的用针之道
(2)古中医的施灸之道
内容九.古中医的临证案例课(3 讲)
二. 线下课部分:
内容一.九次线下集训课
(1)生命筑基功法课(道家静坐、道家站桩、道家八段锦、道家拍打术等)
(2)望诊兼舌诊实践课
(3)双手诊脉法实践课
(4)古中医腹诊实践课
(5)四诊综合运用辨证实践课
(6)饮片辨识及认药采药实践课
(7)特色针法阴阳九针实践课(初阶课)
(8)特色针法阴阳九针实践课(进阶课)
(9)太极周天灸实践课
内容二.一个月的线下跟诊及门诊带教。
学习满一年后,每位学员可获得跟师学习一个月的机会,跟师学习期间,食宿自理。
第一期筑基学习班只招收 30 人,报满即止。为鼓励优秀学习者,特设立奖学金。一等奖学金一名,奖金 5000 元,并赠送一套签名寄语的 任之堂古中医系列丛书;二等奖学金三名,奖金 2000 元,并赠送一套签名寄语的任之堂古中医系列丛书;三 等奖学金五名,奖金 1000 元,并赠送一套签名寄语的任之堂古中医系列丛书。
主讲老师:余浩、熊广华
余浩老师个人介绍:
余浩,字任之,网名任之堂主人
全真龙门派理字辈
任之堂创始人、阴阳九针创始人
太极周天灸创始人、中医村创始人
全国草医节发起人
熊广华个人介绍:
中医学博士
大学中医教师
阴阳九针学术传承人
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师承名家,从事中医教学与临床一线,擅长中医脉诊,以医体道,以纯中医思维全息诊治身心疾病。
教学之余,在长沙百草堂等地坐诊。
提倡在平凡生活里践行中医大智慧,提倡“健康自主、生命自立”。
课程咨询联系人:徐霞老师18772763658(微信号咨询)15184386134(电话咨询)
线下课程地址:湖北省十堰市茅箭区施洋路30号任之堂中医门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