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
“
lolapola
” 发现生活中的一万种可能:)
经常在微博和公众号分享一些自己的经历,也老是被评论“好有趣的生活”,转头想了想,跟认识的许多好友比起来,自己的生活并不能够算很有趣啊?!这两年的旅途中,认识了从阿姆斯特丹一路骑行到东京的荷兰人Vince;10岁开始就没在一个地方生活超过6个月的美国姑娘Rachel;今年9月要开始阿根廷求学生活的丹麦妹子Linnea;30岁毅然辞职周游世界的加拿大小哥Pierre。也正是这些短暂的相遇,愈发地让我意识到原来自己的未来是可以不设上限的,原来真的有人可以活的那么精彩。
呐,环游世界并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做到的,但日常生活中,总有一些小事,可以让我们变得更有趣,对这个世界更充满希望,不是么?
我关注的好几个旅行博主,翻看她们的微博下面,总有些人会怒气冲冲地回复“这地方一点都不好“,然后还要跟博主争个高下出来,仿佛赢了ta就能趾高气扬神兜兜似的。
生活中也有不少人,对于任何事情都抱着负面的态度,即使踏上一段新的旅程,也是这边抱怨菜不好吃,那边觉得看来看去风景都差不多,结果弄的别人扫兴,自己也闷闷不乐,又是何苦?我是相信气场和吸引力这么一说的,长这么大总能遇到到一些很好的人,总有奇妙的事情发生在我周围,也许不止是单纯的运气。尽量用更积极的眼光去看待一切,也从来不敢失去对生命的好奇心。有时候真的很神奇喔,微笑,一切就会好起来。
虽然有时候对生活会很失望,也会觉得很难过不下去,但我依然可以在这里说一句,我并没有丧失对这个世界的好奇心,我依然愿意去相信世界上大部分的人和事,都是美好的。
我们这个时代,有多功利,翻翻自媒体们的标题有多浮夸就知道了。
现在想想小时候的快乐真的很简单,妈妈给的五块钱,就能让我傻乐呵一下午,和小区里的小伙伴们骑车到处疯,跳橡皮筋,买杯珍珠奶茶和炸鸡柳,一下午的时间就这么消磨掉了。成年之后的许多不快乐,也是因为我们无法像孩童时期一样,去享受那么纯粹的快乐。
所以这一年一直在试着让自己不那么功利,是,物质金钱很重要,这是一个人生存的基本,但被物质束缚住了,人是真的会不快乐的啊。
现在的我,每天都过的异常简单,早上去上课,下午泡图书馆,图书馆不允许带不透明的包,再好看再花里胡哨的包,也带不进去,每天就背着书和电脑,在图书馆里安安静静的待上一个下午。也重新开始读那些非现实类的书,从小就是文科生的我,曾经如饥似渴般地从经典名著里吸取营养,但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也变得功利主义起来,非成功学实用学书籍不看了,也许这些书能够增加我在职场上的砝码,但它们并没有给我带来快乐。
如果各位想要利用碎片时间去学一些有意思的知识,可以参考我之前在微博上推荐的几个YT频道,
kurzgesagt
: 频道名是德语“简单地来说”的意思,但视频是英语,制作极其精良的一个科普频道,多以自然科学为主,经常有脑洞很大“人类到底是真实存在还是被算法所创造的”这样的主题。
The school of life
:我非常喜欢的作家和哲学家Alain de Botton的频道,更偏向于人文,除了各种短小精悍的哲学家政治家文学家生平简介之外,更有很多谈哲学的视频,强烈推荐。
CGP Grey
: 一个语速极快信息量极大的历史政治科普频道,有各种解释Holland Netherland区别在哪,欧盟是什么,如何成为梵蒂冈教皇这样好玩的视频。
MrWissen2Go
:一个德语科普频道,YT主本身特别温柔客观,讲话也很清晰,我当听力素材在用,但从中也能学到不少有趣的知识。
人文知识是生活的调味剂,多看些“不那么正经”的书,了解点“歪门邪道”的小知识,其实是非常能让人快乐的。
在欧洲生活一年最大的感想就是,哇真的每个人都有自己奇奇怪怪的兴趣爱好。
周末一定要去网球俱乐部和球友切磋的,定时要跑去西班牙意大利看歌剧的,没事儿喜欢去郊外户外运动的……
可以说真的是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原来“兴趣爱好”这四个字的范围可以那么广。
相信大家多多少少都有自己的兴趣,何不多花点时间精力,把兴趣变成一件你真正热爱且能够如数家珍的事情呢?
虽然在这个嘈杂的时代要倾听自己的声音很难,但努力地去对抗它们,何尝又不是一件勇敢的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