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关于那篇佶屈聱牙的高考满分作文的讨论,让我想起一个题外话,即英国精英教学招生和普通高考评分,判为两途,各行其轨,相互之间已不能“理解”。
我的工作之一,是在英国设计量身定制的高端教育课程,包括安排辅导牛津剑桥入学考试。
牛津剑桥提前于全国其他大学统一招生四个月来进行自主招生,明明白白地把最好的苗子先选走。
来订这种课程的那一类学生固然本身必须出类拔萃,而教他们的老师也非牛桥毕业的优等生不可,否则别说达不到标准,普通老师连牛津剑桥是什么标准都不知道。
然而,这样教出来的学生,经常有可以通过牛桥自主招生考试,却在英国普通高考上栽跟头的情况。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就是因为他们太聪明,英国普通考试的批卷官水平相对而言属于平均水平,看不懂这种聪明。这可以理解:考官的薪水非常低,绝大多数情况下批卷有本照搬,没有什么学术要求,自然不需要找学术水平高的老师来做这种工作。
举个例子吧,首先是一个
文科评分
的方式,现在英国文科考试都有一个所谓AO(assess objective),就是写文章时一定要符合一定的套路。比如分析哈姆雷特一定要引用那几句名句,要不就扣分;比如分析玫瑰战争就一定要说理查王是谋财害命,要不观点不正统也会扣分。总之,随便你写什么,你都要符合这个八股形式的 AO——在教学大纲里它已经规定了的,如果你偏离,分数必定打折。因为那可怜的考官是按着AO评分的,你符合一条他打一个钩,如果有八个AO你一定要个个提到,那么就满分了。
如果你有自由的相反的想法和观点,或是特别的风格,却只提到四个AO,就很有可能不及格。当然如果你碰巧挨上个聪明的考官,他也许欣赏你的真正的智慧,会给你个高分。
这就要看巧不巧了。所以我们要在教冲牛桥的学生时有两手准备,一方面要教条主义,把那些AO记下来通过普通考试;另一方面要自主思考,真枪实弹地去考牛桥自己的卷子。
可见,英国的高考虽然在出题上表面给予很多选择,但在回答上也是被圈在一个固定范围内的。这个也可以理解,标准化评分如果给予太多自由度,就很难做到客观统一。在考生人数多的情况下,就不得不限制个人发挥,达到性价比和效率的平衡。而牛桥自主考试的考生和考官比例就完全不同了,其目的又是精英筛选,所以可以给予最高的自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