闵行报记者 徐恺凯 毛海萍丨文
“我们讨论的重点不再是GDP,而是创新创业活力、百姓获得感和幸福感。” ——陈晓东代表
这是我第二次参加市党代会,明显感受到上海从注重经济和城市发展进一步转向注重人文的发展了。
上海日之升新技术发展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总经理陈晓东代表告诉记者,党代会报告提出建设“卓越城市”,这是我们的“上海梦”。卓越创新要“以人为本”,是建立在全球视野上的一个全新角度,也是城市温度的一种体现。
党代会前,陈晓东不慎扭伤了脚,由此成为唯一拄拐参会的党代表。会场内,韩正书记看到陈晓东拄着拐杖,特地走过来询问伤情。亲切的问候,让陈晓东倍感温暖。
“这一份温暖,不仅是书记的一声问候,更是报告字里行间充满人文情怀的描述,让我感受到市委的温度与气度。”陈晓东表示,我们讨论的重点不再是GDP,而是创新创业活力、百姓获得感和幸福感。
城市的发展为了什么?在陈晓东看来,是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而发展,离不开干部素质的提高。在党代会开幕当天,代表们就结合电视剧《人民的名义》热议干部的素质。
报告中提及要“探索形成尽责免责、创新容错机制,为担当者担当,为负责者负责,为干事者撑腰”,这让陈晓东颇为振奋。
他说:“党的核心工作是人,以人为本去推动、去鼓励广大普通党员和群众去实现‘上海梦’,这是我们应该考虑的首要问题。”
21世纪,什么最宝贵?人才!
电影中的这句台词,是现实的真实写照。 陈晓东说:“企业谋发展,只有用全球的眼光吸引全球的人才,才能跟上创新时代的快节奏步伐。闵行作为充满活力的创新城区,必须做好人才的服务工作,服务好了,人才自然来了。科技创新带来了新一轮的挑战,审视原先的‘人才观’,我们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基层人才’。”
作为一家新技术行业民企的负责人,陈晓东有切身感受:
区域创新,不仅要盯住顶尖人才,更要打造金字塔结构的人才培养。基础人才夯实了,顶层人才方能发挥更大作用。
例如零部件的打磨,教授做不过一线的技工,因为两者是不同领域的行家,但一个高素质的技术工人,不是马上能培养或找到的。对于这些“基层人才”,需要有计划、有耐心地精心培养。
上海的高生活成本,让很多年轻人望而却步。陈晓东认为,怎么吸引优秀人才集聚,也是创新型企业无法回避的问题。
最近“老干妈”重大机密泄露所暴露出的企业用人淘汰机制,在党代会上也是热议话题。 “企业淘汰人的成本实在高,劳动者则几乎毫无负担,对创新型企业所造成的后果便是不敢用人、不敢培养人。”陈晓东表示:
对于创新型企业的核心技术及知识产权的保护,是促进城市创新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老干妈”的悲剧不能再上演 ,要让有想法的人敢想、敢干,也是城市温度的体现。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