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新京报传媒研究
传媒圈里圈外,新闻台前幕后,这里大概是离新闻一线最近的地方,给你不一样的视角,新闻从未如此有趣。关注我们~~~因为你除了帅,还有脑子。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中国新闻网  ·  “央妈”“财爸”手拉手发力 ·  昨天  
人民网  ·  一言不合“呼死你”?警方出手! ·  昨天  
三弄2023  ·  20241009《新闻联播》解读 ·  2 天前  
新华社  ·  国庆节假期国内出游7.65亿人次! ·  3 天前  
新华社  ·  突破1亿人次! ·  6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新京报传媒研究

新京报再获SND银奖!我们和获奖团队聊了聊,发现个个都是“强迫症+细节控”

新京报传媒研究  · 公众号  · 社会  · 2017-03-08 08:58

正文


text | 小愚 措大

via | 新京报传媒研究(id:xjbcmyj)


对于新闻行业和设计圈的朋友来说,3月份有个非常值得期待的奖项——SND(世界新闻视觉设计大赛),被大家称为“新闻设计界普利策奖”。最近,第38届2016年度的SND奖项结果揭晓。新京报文娱年度人物策划特刊《2016数英雄 谁是英雄》获得特别新闻专题类(Special News Topics)银奖。至此,新京报自2008年以来,连续十年参赛、连续十年获奖。


先来一睹获奖作品真容:


封面长这样:



内页长这样

(——左右划动可翻页——)

篇幅所限,作品完整版请见文末





专题策划:金秋 甘丹 吴冬妮

版式美编:顾乐晓

制图美编:许英剑 高俊夫 顾乐晓


SND评委给出这样的评价:


这个特刊突出了2016中国明星,色彩富有冲击力,讨巧的版式处理融合图片,创造了大胆创新的视觉效果。


这样大胆的设计出现在一份报纸上,不少读者被惊到了。全篇只有抽象的人脸和数据关键词,乍看颇有“隔绝感”,细看却忍不住琢磨——从头至尾没找到艺人的名字,这张脸究竟是谁呢?


这是策划团队特意设计的“小心思”。特刊刊出一个多月前,他们就计划着“玩一票大的”。在反复讨论、推倒和建立后,他们决定将艺人全年大数据+人像创意图片完美结合,让读者来猜猜TA是谁头版也非常特别,在内页中每张脸上抽出了各自最好看的一部分,拼到头版上,毫无违和感。此外,这个作品在新媒体传播上做了很多尝试,最终在业内获得不小的反响。


这个团队的人多少都是“强迫症”+“细节控”。这8个版,看似简单,其实处处都埋着让人暗觉惊艳的细节,而对应的每一个细节,都是策划和美编不停改改改得来的。


传媒研究(ID:xjbcmyj)独家对话获奖作品团队—新京报文娱新闻部和版式设计部,听他们解读这个作品的惊艳细节,讲述背后的故事。


金秋:曾戏称“就是冲着得奖去的”

 

在这个看似简洁大胆的特刊版式背后,其实暗含着各个部门通力合作的精巧设计:


文娱新闻编辑部出创意,以及想做一个适合新媒体社交平台传播,具备交互功能的目标;


文字记者摒弃传统文本写作化身大数据统计,挖掘每个明星独有的细节数字、词语;


制图美编根据文字编辑提供的明星图片进行波普化形式与配色再造;


版式设计美编再根据制图将数据与词句嵌入“明星脸”,并保证摆放有序便于阅读;


文字编辑再制作标题,有意采用了与西方设计美学“冲突”的中文对仗形式;


新媒体编辑设计了微信互动方式,扫描版面二维码回复正确答案可参与赢取明星礼物的活动……

 

由此可见,“视觉设计”绝对不只是版式设计的工作,好的作品一定源自采编与设计团队分工明细、通力协作。

在制作特刊过程中,我们曾开玩笑,“这次就是冲着得奖去的”。当下很多人习惯性唱衰“纸媒”,我们就是想告诉同行,“平面”在信息传达、审美呈现、甚至联通新媒体方面,仍然有很大的探索空间,仍然有做出优异作品的可能性。


 

顾乐晓:细节,细节,还是细节

 

特刊创意是文娱部提出的,想法好棒。
 
版面看似简单,细节很多。做的过程中要一点一点磨,改了无数次。内版版面上文字的排列方法,刚开始码了一个更活泼的样式,组合更自由,版面效果更佳,但是担心阅读上可能有障碍,所以还是重新规整了一下。
 
码关键词费时间,封面七张图裁切拼贴成一张脸,也开版关版无数次,为了让灰溜溜的报版尽量鲜亮又协调,七方色块的色值变换多次。想把细节做到比较完美的状态,折腾是必然。过程虽辛苦,但最后效果比较满意,不枉这份用心。

 

许英剑:没有严苛的要求换不来好效果

 

这个作品是团队合作的结果。前期我的同事高俊夫做了很多工作,尝试了各种效果,做了不少模板,他休年假后我来接手。


这个设计的复杂之处就在于细节调整。金秋要求比较严格,不过要是要求不严的话可能效果也没最终这么好。


这8个版面,每一版面光背景主图就换过不下五次。因为不是随便一张图就可以当做背景图片的,要考虑到原图光影的反射,才能呈现出黑白对比,以及每个人的脸部角度吻合,才能最终拼凑出封面的那张完整的脸。粗算下来,每一个版最少来回调整了不下20次。


这个版给美编的创作空间比较充足,因为文字极少,而且年终盘点以设计为主,时间也相对宽裕。这个其实当初可以做一些10秒短视频,便于在朋友圈传播,由于时间原因未能实现,比较遗憾。


吴冬妮:要玩就玩次大的

 

如今什么都讲究个大数据,我们想不如统计下我们心中的年度艺人这一年的大数据。而版式上,又不想单纯的就是艺人的硬照+数据的模式,既然要玩不如就玩次大的。

 

我们团队的每一个人都是强迫症+细节控。在我制作的薛之谦版面上,背景的底图制作了多个版本,导致最后我和许英剑只能靠编号来区分它们。之所以制作了多个版本,可能说出来你都不相信,我们就是在调图片上薛之谦下巴附近没有阴影部分处点点的大小,因为点点的大小直接影响到对整张图好猜不好猜的观感,但这个调只能通过软件一次次的试,因为每试一次都有细微的变化,这里多个点那里少个点。每一次试还要把图调到版上打印出来,对比,因为必须按照最终报纸大小,才能看效果。此外,还想保留他头发上的毛茬,最终是把我们选出的最饱满的面部,与头发的毛茬拼凑在了一起。这真是不是“一键美白”之类的就能搞定的。

 

出刊前一晚上,大家都有点兴奋,就像自己的孩子要出生一样。第二天一早,基本朋友圈就被刷爆了,大家都忙着猜猜猜,很多粉丝都说这些版面太特别了,还有联系我们给他们留报纸的。


版面上涉及到的两位艺人薛之谦和张艺兴,在看到我们统计的大数据时,经纪人都被吓到了。薛之谦一年就休息了两天,他也觉得原来自己这么忙。张艺兴的经纪人直接反馈记者,他们自己都没有时间来统计这些,希望我们统计的数据可以给到他们,作为存底,也是对他们一年工作的一个总结。


以下是获奖作品《2016数英雄 谁是英雄》完整版。





新京报传媒研究

【离新闻一线最近的地方】

合作、投稿:发邮件至[email protected]

或加小编微信:quxiadeyu请注明来意

点击以下关键词查看更多往期内容

8—10月新京报总编辑奖名单 | 《纽约时报》和《卫报》的年度候选书单 | 2016最佳小众杂志榜单 | 为什么企业公关总显得那么蠢?纽约时报编辑最爱的2016年十大美剧 | 17张照片与朴槿惠饱经背叛的人生 |吃瓜群众的十张面孔2016年好看的新生杂志 |聂树斌案的媒体底色 |罗尔事件的新闻伦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