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懂懂日记
懂懂QQ:2361456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懂懂日记

2021-02-04

懂懂日记  · 公众号  ·  · 2021-02-03 06:00

正文

温馨提示:本文有偿阅读

最近,接客频繁。

几乎,每天都有来访者,有来谈合作的,有来参观的。

前几天,我还跟同事们闲聊,我说若是咱开通小卖部参观业务,每天只接待一人,管两顿工作餐,中午一顿,晚上一顿,收费 5 千元,保证 300 张票瞬间售罄。

这点,我丝毫不怀疑自己的实力!

现在,不行。

疫情期间,不能乱搞,我们现在接客一般只接省内的,省外的还要提前申报之类的,很麻烦……

接客偶尔就需要喝酒。

喝酒就没法开车,我车经常停办公室门口,一停就是一周,我自己都觉得怪心疼的,若是在家里,至少有车库,风刮不着,雨淋不着,而停办公室这边呢?就是露天停着,全是灰尘。

最近,我都是打车去上班,我一叫车,滴滴司机就给我打电话,因为距离太近了,也就七八百米,他以为是钓鱼的,我若说我去上班,他们肯定觉得我矫情,我一般都说昨晚喝多了,车放那去了,过去开。

我不愿意走路的原因是,我觉得浪费时间。

小区周围总是埋伏着 N 多滴滴司机,一叫车,马上就有车,很方便,今天叫的这个稍微远了一点,要 3 分钟才能到达,我就到保安室聊几句天,保安都认识我,不仅仅认识我,还认识我爹,保安问我:哥,你那摩托车叫啥来?那天我有个朋友问,我说有空我给你问问。

我说,叫 Vespa

他说,真漂亮,咋不见你骑了?

我说,让我放书店去了。

说话间,有个中年大叔过来问,能否把东西放保安桌子上,打电话让人拿,保安说领导吩咐过,保安室不能放任何快递和自取物。

我看了中年大叔一眼,他也看了我一眼。

都觉得面熟。

我想起来了,骑友。

运动类的朋友,在现实生活中,总感觉是两个人,因为人穿着运动装的时候是一个年龄与状态,穿普通装的时候又是另外一个状态,所以我没敢认。

他问,你怎么在这里?

我说,我住这里。

他说,我看你皮卡不是经常停小花园那边吗?

我说,我仓库在那里。

他说,我还以为你住那边呢!

因为我跟他聊天,保安允许他放东西了,放下东西后,我旁听了他打电话,应该是给贵人送的,贵人给的答复是放门口就行,让家里阿姨下去拿。

车来了,我就走了。

骑友还在打电话,我摆了摆手,就走了。

上车后,我在想,咱呢,以后要注意形象,这个哥哥跟我一共没几次交集,他应该是晨骑系列的,他对我都如此的熟悉,知道我的车,知道我的店。

毕竟,咱在各个圈子里,都是话题人物。

被动也就认识了。

这个滴滴司机喝酒了,能闻出来,他为了避免被闻出来,戴了两个口罩,我也没说什么,反正就两步远,越朝下,有酒精依赖的比例越高,到了村里,每个村都有几个酒鬼,你到县城就知道了,各个圈子都有酒友圈,很固定,天天喝,很多美国人怎么社交?就是参加匿名戒酒会,各自分享,共同监督。

人很容易孤单。

孤单就容易喝酒。

酒精依赖是最难戒的!

最近,一到下班,我就想喝点,我就在时刻提醒自己,千万不要成为那样的人,大家光知道作家里烟鬼多,其实酒鬼更多,喝了酒就喜欢睡读者,周瑜 R 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哎(呦)!

大早上就喝酒的人,都是有酒精依赖的,虽然他知道开滴滴不能喝酒,但是忍不住……

那能否使用酒精的替代产品呢?

例如低度酒。

如米酒,之前有家在三板上市的公司,就是做米酒的,老板跟秘书来的,他们是想做米酒里的 RIO ,酒咱就不说了,那秘书真漂亮,找我推广过,他们的概念就是:酒量小,喝米酒。

不喝酒的人,是什么酒都不喝。

喝酒的人呢?

米酒?

没感觉!

前两天,还有个做类似酒的朋友找我,济南的,他自己做的品牌,叫西打酒,品牌叫 CLOT ,老板叫李智,之前我买法拉利他赞助过我,他给我发了 12 箱过来,让我看看能带货不?这个酒我分给同事们喝了,我自己也喝了一瓶,怎么说呢?

我觉得有两大最核心的问题。

第一、在所有推广里,科普成本是最高的。

第二、产品设计过于花哨。

大品牌花哨一点无所谓,新品牌一旦花哨了,就容易有杀马特的感觉,包括我做酒久了以后,我特别不喜欢花哨的瓶子和酒标,真正能耐看的玩意,一定是简单的、朴素的,就如同 LV 的购物袋一般。

我觉得,作为咱,不能随便乱说话,只是从我个人角度,我是这么跟李智老板讲的,若是我,我会把这个产品砍掉,因为投入精力太多而产出太少,与其有这个精力不如去做款概念白酒,我一直都觉得概念白酒是收智商税,特别是微商款,现在各个品牌都有微商款,包括茅台与五粮液,小一点的企业,包括我们山东的景阳春也有……

前几天,我们群里有个微商大佬跟我讲,在网上卖酒,最值得做的其实是白酒,前期推广都是亏损的,全靠复购。

这跟我的理解完全是相反的。

我认为是没有回头客,杂牌酒谁会喝呢?

现在想了想,其实呢,人们喝酒,其实全喝信仰,中国有 3 万个白酒品牌,几乎每个县都有,酒与酒差别不大,但是各自都有受众,微商改变的是什么?从过去的地理信仰改为品牌或概念信仰,例如我岳父打电话让我媳妇给买鸿茅药酒,你知道有多神奇吗?酒还没寄到说是已经有效果了。

原来,这些杂牌的、概念的白酒,全靠复购!

不可思议!

咱自己是不是也可以这么做?例如自己去找董酒定制一批,自己定价,卖给自己的读者,我觉得行是行,但是总觉得太残忍,我还是喜欢推广一些硬通货,不需要科普的,董酒代理商其实普遍这么做,在线下主推的酒,都是自己定制的,目的是让你到网上找不到比价款。

下了车,我进办公室,接了个东莞的电话,是顺丰小哥的,我们小卖部大部分客户都集中在珠三角,我接到珠三角的电话是比较多的,主要就是派送异常,小哥跟我讲,这个件的收件人要拒收,因为不知道是什么东西。

我问了一下地址。

发现是 XX 局。

这样的单我们经常收到,就是送礼单,大部分都会被拒收,只能说送礼的人想简单了……

这样的单,我们都会第一时间联系买家,让改地址。

在接这些电话时,我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就是顺丰小哥的南北差异。

人家的服务是真的很标准,告诉你通话会被录音,还有普通话很标准,用语很规范,不是个例,是普遍如此。

办公室,杰哥来了。

他学的专业很奇葩,物流专业,貌似也不奇葩,很常见的专业,但是你要知道,他是我那个年代的人,我们那个时候,录取通知书上写着物流专业,家里人基本可以理解为毕业后去码头扛麻袋……

不是他报考的这个专业。

被调剂的。

上了四年大学,骂了四年娘,毕业时,电商这个概念还没出现,又过了两年,这个专业突然成了稀缺人才,只是我很好奇,管个仓库,需要那么高的学历吗?据他跟我讲,他们很多岗位是要求硕士或以上学历的。

他目前在一家大型的物流平台工作,主要是 TOB

之前,他给过我一些仓管的建议,条码化管理,货只要入门就扫枪,只要出门也扫枪,保证一个都错不了。

我总觉得,太麻烦。

主要是,我们体量还太小。

日常,有错误吗?

有!

前半个月,漏发、多发都很常见,现在这些问题基本规避了,偶尔有些问题主要是集中在发货环节,卡车一来,大家手忙脚乱的一起贴单一起发货,有的货没贴单就搬上去了,有的一个贴了两个单,还有就是单子掉到门缝里的。

每天事后一对。

不是少一箱就是多一箱。

天天如此。

但是呢,总是能找到……

也就没太在意!

自从开小卖部后,我觉得自己又成长了,就是不再为未来可能遇到的问题担忧了,就是你会深刻理解一句话:车到山前必有路。

就是你的规模到了,问题也到了,解决方案接着也到了,只要你能保持前进保持成长,什么问题都会迎刃而解,例如收款问题,我们收款额太大,每天都会被卡在 10 万限额上,就是明明我们可以卖的更多,但是一到中午就提示无法收款了,若是想卖的更多怎么办?多开几个个体工商户就是了,多款码收款,不同产品不同的收款码,开票也是这个问题,一个个体工商户开票 500 万就必须转一般纳税人,如何正规开票而又继续享受小微待遇?多个主体也可以解决这个问题,疫情期间个体工商户基本处于免税状态,但是需要正规报税,理论上我们每单都可以开票,最近在开电子票,连打印都省了。

很多人都被困在未来的问题上了。

总是担心,万一我事业做大了,没时间照顾孩子咋办?

你若是当了省长,还要因为照顾孩子辞职啊?!

最傻的女人是什么?

就是明明已经跳出了坑,结果又回去了,最近招聘感触特别深,因为我只要读过大学的,能来我们这里应聘的,就两类,一类是刚毕业的,一类是毕业 N 年而没考入编制的,这一类基本都沦落成了全职太太,到了临近 40 岁或者已经 40 岁了又出来找工作,你就能明显感觉到,她已经与社会脱轨了,若不是戴个眼镜,她身上已经没有半点受过教育的痕迹了,也不化妆也不打扮……

问她为什么这么多年不参加工作?

一般都是两个答案。

一是孩子没人照顾。二是也不是没有工作,一直在网上帮人做点什么。

我觉得,像我媳妇那样的人,没读过书,初中毕业就出来打工的,吃过苦的人,她的人生目标是什么都不干,天天躺家里睡觉,现在基本实现了,这是可以的。

你读过书,考过本科。

最终成了跟我媳妇一样的人,我都替你惋惜,你原本可以有不一样的人生,但是反过来讲,你为什么会成为这样?

从小接受的催眠教育。

觉得,女人就该如此!

这个时代日新月异,人与人之间的差距是指数级的,就是越来越大,前几天有个读者来,她是因为卖减肥药被判了 2 年,实际坐了没有两年,她跟我讲,虽然只有 1 年多没上网,但是一上网,感觉什么都变了。

为什么做了全职太太的人,很难跳出来?

职场是很残酷的。

训、骂,都是常态。

而在家多好,没人管着,还能管管老公……

人的天性就是懒惰的!

继续说杰哥,我刚做小卖部时,他就跟我讲过,他对我很重要,因为他能检测到产品入库出库的频率,吞吐量以及季度增长速率,就是能准确知道什么产品在热销,什么产品在滞销,产品进口频率在上升还是下降,整个产品线里哪个单品最受欢迎,他都知道,准确的讲,他知道的才是最真实的。

他说,董哥,有款进口饮料你可以研究一下,我觉得很值得小卖部上。

我说,我都不喝饮料。

他说,卖的非常好,他们跟我们合作了四年,从最初一个月走一个柜到现在一天能走四个柜,一天 15 万瓶左右的销量,年增长 40% 左右,目前处于稳定上升期,品牌越做越稳定。

我问,主要是天猫?

他说,天猫只是渠道之一,天猫仓也是我们给发的,我们是总仓,天猫是分仓,数据也在我们监控范围。

我问,还有什么渠道?

他说,盒马、麦德龙,都有。

我问,是独家渠道?

他说,是的,就是一个外籍华人独家引进的,他自己慢慢培育的市场。

我说,我总 GET 不到饮料的卖点。

他说,这类产品都是从一二线城市逐步朝下蔓延的,这个产品已经是网红产品了,老板又很好打交道,若是你能做个单品,例如特殊口味的,那么也能分到一杯羹,这个东西复购率不是百分百,而是百分之几百,会转介绍。

我说,我再研究研究。

主要是我不懂……

杰哥介绍给我这个,不是说他要跟我合作之类的,他是单纯的提供情报,他说自己就很喜欢这个饮料,不仅仅他喜欢,连父母都被他给培养成了忠诚消费者了,一款汽水饮料具有酒水一般的传播力。

我不接,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从内心深处觉得,自己还不配,就是对方太大,我太小,我不具备谈判砝码,我一个月能消个几千瓶就上天了,而人家一天就是十多万的出库,还有就是我做必须靠低价,而这些产品要想做好,对价格会控的死死的,肯定全网一个价。

杰哥走后,我去网上研究了一下,京东、天猫。

发现,很火。

的确火。

再一看评论呢?

全是明星直播间推荐的……

当时我就在想,今天,所有的网红,就跟星探似的,已经把能卖的好货,全球范围内的,找了一圈了,凡是你能想到的,你能看到的,都有人在带货。

漏网之鱼,很难找到。

明星都带过货的领域,我们更没法做了,因为销量越大,各类成本摊的越薄,例如他们发全国快递费可能不过三四块钱,而我需要七八块钱,就这么几块钱的差别就决定了利润差别,因为价格太透明了。

东西是好东西。

只是,咱做不了。

杰哥走后,我才想起来,没请他吃饭,他可能也看我忙,他是回家逛逛,他老家是山东的,他在一线城大都市工作。

快到饭点了,我一个 N 久没联系的骑友找我。

女的。

说要请我吃饭。

我说,这样吧,我给你发个红包,我就不去了,年底了,太忙。

我给她发了 200 元红包。

她把红包收下了。

一会,跑来了,买的菜,买的肉,挽起袖子就干活,我说不用不用,我们有厨师,你只负责吃就行了。

她搬了个椅子坐我桌子旁边,窃窃私语了一通,其实是控诉,就是她找我们另外一个骑友买了 1 万块钱的康宝莱,现在想退,结果不给退。

我说,你又不胖。

她说,我老公胖。

我说,你在上面就是了。

她说,草他娘,分房十多年了,有时我都觉得自己挺委屈的。

我说,那么多骑友,看中谁骑谁。

她说,说着玩行,咱不是那种人,该守的道德底线还是要有的,他主要是打呼噜,白天就头疼,主要是缺氧,有时他喝了酒,好长时间一口气上不来。

我说,他自己都不想减,你能管的了吗?

她说,他不爱运动,又爱喝酒,我咨询了 X 姐(卖康宝莱的骑友),她说这个不需要节食。

我说,所有减肥产品,都是智商税。

她说,我听几个骑友说,效果很好。

我说,他们几个都跟着她做康宝莱了。

她说,你说不给我退,怎么弄?

我说,逼着你老公吃。

她说,草他娘,他不吃!

我问,你戴着耳塞能在老公旁边睡着吗?

她说,睡不着,他打呼噜就跟吹哨似的,我们楼上楼下的邻居都受不了。

我说,可以带他去做手术。

她问,这个东西还可以做手术?

我说,是的,而且做了手术以后,做爱特别厉害。

她问,真的?

我说,真的,呼吸不畅的本质就是血氧含量低,自然就有勃起障碍,我有朋友做过以后,他说正走着路突然就硬了,比年轻的时候还厉害。

她说,那我去咨询咨询。

我说,是真的,我不骗你,我儿子也做过打呼噜手术,你去做个血氧含量检测就知道了,手术前数据比较低,手术后全是 99 100 ,大脑缺氧人是能感觉到的,其它器官缺氧是不会说话的,你想想。

她听了特别开心。

但是,喜欢喝酒的人,这个病无解。

为什么?

根源是肥胖,肥胖的根源就是喝酒以及暴饮暴食,只要生活圈子不变,就不可能减肥成功,而且理论上,这类手术只能做一次。

她希望我能帮她说句话,就是让康宝莱把钱退给她。

这话,我是不会说的。

我现在每天忙的要死,对任何与我无关的人都不感兴趣,何况这是个得罪人的事,你们自己的事你们自己解决,至于你十多年的无性生活,我也帮不了,我现在满眼只有钱,对女人也没兴趣。

我给了她很明确的答复,我帮不了。

解铃还需系铃人。

你们自己协商!

吃过饭,送走她后,我在想,多亏她没买我苹果,否则可能也这么多事,选择客户是非常重要的,最近我把网上的阿克苏苹果买了一遍,贵的、便宜的,都买了,我是想看看人家的包装、果品。

能看上眼的包装,基本售价都在百元以上。

100 元买那么几个苹果,我觉得作为礼品是可以的,日常吃,还是性价比低了一些,我发现了一个问题,你若是以挑剔的姿态去看这些苹果,哪家都不完美,特别是这些礼品装的大果,你仔细看看,果面都有细微的磕碰、刮痕,很密集。

每个都有。

可是,为什么依然评价很好?

因为,买家普遍很包容,知道新疆的苹果属于野生状态,不跟烟台苹果似的,每个小心翼翼的给套个袋之类的。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