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历时三天的游学活动已经结束,参加本次游学的大部分是设计师和公司的高管。我发现现在很多设计师和设计公司已经意识到这样一个问题,就是设计已经不能纯粹局限于这个追求视觉,而是要懂得
让设计得到价值最大化
。
在市场上,什么东西都离不开商业化,设计亦然。只有把创意和生意结合在一起,才能发挥设计的作用。
而亚洲吃面公司就是这样一家让设计发挥最大效益的设计公司。他们在三年的时间里做了
各种各样不同类型关于设计方面的探索,服务了许多品牌,让这些品牌有更大的传播力度,并在商业上做出不同的探索和创新。
亚洲吃面公司这三年做对了一件事,那就是把设计公司当作一个品牌去经营。
在这个时代,我们需要个性,需要品牌意识。
10
年前的今天,大家都会觉得一家好吃的面馆不需要很好的设计,不需要很好的形象,它依然能够存活得非常好。但今天就算是“网红店”,也会在暂时的风潮过后再无价值。
所以,我们需要消费升级。
年轻人的传播力度和对新鲜事物接受理解能力较强,而他们也是很多公司未来的目标人群。
很多大公司虽体量大,但仍然会担忧,担忧消费群体老去的时候,哪个群体可以承接他们的项目,
所以大多数品牌都在拼命挖掘年轻人的市场。
产消者,即使生产者又是消费者。
年轻人就是产消者,既是品牌的创造者也是消费者。只有让他们参与到品牌的创建,参与到商业模式的构建里面,他才会销售。
抖音就是个典型的例子。年轻人有新的社交方,他们自己形成了一个群体。
如果我们把这个群体剥离开来,不知道他们的语言,不去研究他们,不知道他们的思想结构,那如何把我们的产品卖给他们呢?
信息技术的发展,大家都能够拿到更好的食材,更好的配方,连接到更好的厨师团队,运营团队,甚至是口味的选择等等,所以大部分的面馆都好吃,好吃已经不是标签,而是变成整个行业的标配。
所以以产品消费为核心,已经不存在了。
亚洲吃面公司合伙人&创意总监Johnny 游学分享
这个时候消费者需求什么?对于美食店而言,好吃只是一个门槛一个端口。更多的是,变成了标配,消费者需求的东西更多了。这好比现在的年轻人去应聘一份工作,已经不仅仅看薪资,而是想找到能够输出自己价值的契合点。
在
大部分的基础设施已经构建完成了之后,他需要的是一些更出色的点缀。
吃喝玩乐的领域能把我们所谓的创意和生意连接在一起。
为什么目前体验空间型的消费会这么火热?是因为体验的东西在线上无法取缔。甚至现在很多年轻人到店里并不是为了消费你的产品,而是消费在这个空间里面的时间。
胡桃里就是个典型的例子。它集聚吃饭,听音乐,聊天,各种模式一条龙服务。让吃饭的人一晚上都不无聊,且省钱又安心。
如何让这个品牌从传统消费升级?那一定是多元化的消费体验,但前提是你要有优质的产品。
所以亚洲吃面公司在为很多品牌做服务的时候,其实并不是客户来选择他们,是他们来挑选客户。他们要选择一个已经把自己的标配都做得非常好的品牌。而他们起到的是催化作用。
举个栗子: 工地发布会
在15年的双11,亚洲吃面公司做了一场工地发布会。传统工地发布会都是领导来视察,他们以party的形式,
与KOL合作,产生了意想不到的裂变
。
在一个反差的环境里面做一个反差营销性的,要跳出所谓的设计领域去思考。
创造者就是消费者。认同与参与品牌的创建,才会自发性地传播。有时候这样的传播方式比投入广告做传播要更好。
设计不能只是做效果,而是做理念。为品牌树立一个理念,做出一套工具,为甲方所用,让甲方可以拿着这套工具无限延展
,基于工具里面的逻辑手法表现方式,甲方可以很好的去表现出去,不变形。这才是设计的价值。
要让品牌理念贯穿到设计的工具,设计的体系,设计的语言架构,和生意架构,生意模式之中。
举个栗子:卤味研究所
首先,分析品牌人群定位。
首先他们对产品的研究非常深入,研究产品的调制过程,食材原料,食物的搭配,跟酒水的搭配,都基于消费升级的模式,消费升级不是只是单一的体验的消费升级。
传统的店铺,你不知道他的原材料哪里来,他的鹅肉哪里来。而
卤味研究所做了自己的鹅厂,选择最优质的鹅肉。
为了
深入挖掘
卤味研究所,所以他们做了一个真的卤味的研究所。以研究所的概念包装一个餐饮品牌,就会有反差感,体现品牌调性,
消费者觉得好玩了,就会想去了解。
品牌设计
才是真正的设计。跳出VI设计的邻域,设计公司都在做
VI
,在做
logo
,而消费者对你的
logo
是无感的。不要以为
logo
改变了,空间环境改变了就可以挽救一个品牌。
公众号:亚洲吃面公司
-
End -
- 设计联 × 大事件 -
设计联全新打造真人秀节目
《造梦空间》
聚焦公益、儿童、设计,我们改造的不仅是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