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20日,中华环保联合会绿色贸易促进工作委员会(Green Trade Promotion Committee,简称绿贸委)成立。据悉,绿贸委是中华环保联合会批准拟设立的,由关注可持续发展、绿色经济、国际贸易、碳市场等领域的企事业单位、科研机构、社团组织以及相关从业人员自愿组成的非法人社会团体。
中华环保联合会绿色贸易促进工作委员会委员、全球报告倡议组织(GRI)董事局董事、中国管理学学会可持续发展管理专委会副主任吕建中博士表示,“在复杂的不确定的世界格局中,绿色贸易成为全球可持续发展领域中备受关注的议题。对于世界而言,它影响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对于中国而言,它影响着民族复兴的道路。我们重任在肩。”
在这一时间点上,绿贸委成立的意义和价值是什么,未来的战略规划是什么?如何开展工作?围绕相关问题,《商学院》记者专访了吕建中博士。
《商学院》:在复杂且不确定的世界格局之下,绿贸委成立的意义、价值和必要性体现在哪些方面?
吕建中:
在全球绿色秩序加速重构以及国内“双碳”目标强力驱动的时代大背景下,绿色贸易领域正迎来前所未有的深刻变革与重大机遇。与此同时,大国间激烈的绿色贸易规则博弈、全球产业链的绿色化重塑以及国内企业转型和地方经济发展的迫切需求,也给相关主体带来了诸多挑战。
我们注意到,欧盟推出的CBAM(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 以及美国的《通胀削减法案》等,对国际绿色价值链规则的制定权正产生着重大影响;与此同时,在全球产业链开启绿色化重塑的进程中,发达国家凭借其技术和资金优势,通过设置绿色贸易壁垒,正在推动产业链本土化,对发展中国家在全球产业链绿色化进程中形成巨大挑战,亟需寻找突破之道。
此外,在我国“3060”双碳目标的指引下,企业需要加速低碳转型,在降碳与增长中寻求突破口,亟需“外脑”提供转型战略、资源配置、市场机遇、碳核算与碳管理、绿色认证等规范、方法和工具的支持。
绿色贸易促进工作委员会的建立恰逢其时,担负着重大历史使命,大国博弈和国内转型亟需绿色贸易促进工作委员会这类机构的出现,解决国际合作、话语权以及国内引领转型、赋能本土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关键问题。
《商学院》:近年来,中国企业出海步伐加速,但国际绿色贸易壁垒持续加码,叠加全球气候治理规则话语权争夺,部分中国企业,特别是以出口贸易为主的中小企业或面临“低碳合规成本激增”与“绿色竞争力不足”的双重压力。在此背景下,绿贸委的成立,将对出海企业参与国际竞争产生哪些影响?在此也想请您给出海企业一些建议。
吕建中:
绿贸委的成立,对出海企业影响是及时的、积极的、多方位的、长远的。核心一点,就是增强出海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韧性和可持续性竞争力,实现“保稳”和“提质”。具体方面包括:
1. 帮助企业更好地理解和应对复杂的绿色贸易政策、法规、惯例,提供相关的技术支持和咨询服务,满足目标市场的绿色准入和绿色监管标准,助力企业应对绿色贸易壁垒;
2. 引导企业强化公司治理和绿色合规能力,促进关键领域的绿色技术创新、绿色供应链优化,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同时降低经营活动的风险与成本,在提升市场竞争力的同时形成能够创造长期价值的能力,有效地向绿色低碳高质量可持续的经营模式转型;
3. 通过绿色认证、绿色供应链管理、利益相关沟通和担当社会责任,增强目标市场对出海企业的社会信任和品牌认可,提升企业国际形象,获得市场份额;
4. 搭建国际绿色贸易合作平台,促进企业与国际合作伙伴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5. 在参与绿色贸易规范、标准的制定过程中,争取主动性话语权,为中国出海企业创造更为公平有利的营商环境。
在此,我们建议出海企业从经营方针入手,将可持续商业的理念融入企业战略和经营活动,深入和精准了解目标市场的政策、法规、监管以及利益相关方的诉求,增强企业风险识别、风险管控能力及与利益相关方沟通的能力,增强负责任生产、负责任销售和负责任的绿色供应链的管理能力。
《商学院》:绿贸委在成立初期将如何整合各方资源,尤其是专家团队和行业伙伴,形成高效的协作机制推动绿色贸易工作开展?
吕建中:
绿贸委在筹备成立过程中,已经开展了大量、深入和充分的准备工作,本着为企业服务、为国家服务、为人类可持续发展服务的精神,拟定了清晰的战略部署,将绿贸委的服务定位在三个维度上,建设前瞻性、系统化和实用型的服务能力。
这三个维度是:
1. “高处着眼”,即向上资政,成为半官方的国际化智库;
2. “实处着力”,即向下扎根,成为协同创新的服务平台;
3. “远处发声”,即向外传播,成为活跃高效的资讯媒体;积极推动政策协同、企业协同、国际网络协同各方面的具体工作。
虽然绿贸委刚刚成立,但参与这一筹备工作的贸易、技术和可持续发展领域的专家以及一些在可持续商业领域中先行探索并取得一定进展的企业,已经积累了在市场拓展、商业模式、技术创新、韧性竞争力等方面的优秀实践经验,这些经验可以用来帮助制定规范和标准、进行国际对话与交流、形成指导性工具及方法。
我在30年前作为联合国贸易发展组织领导下的“贸易效率计划”专家,很早就进入了贸易便利信息化这一领域,对全球贸易的复杂性问题有了一些实战的体会。尽管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已经深入地渗透到商业活动各个领域,但目前国际上对“绿色贸易”还没有形成统一的标准定义。
对于这一新兴议题,有些机构或学者从贸易与环境友好型实践结合的角度予以考量,有些则从环保产品与服务的贸易角度研究,有些将其归入促进可持续发展的贸易政策与措施,还有的侧重贸易绿色化进程(如联合国环境规划署2021年发布《绿色国际贸易:前进道路》)或绿色贸易便利化。绿色贸易涉及贸易的内容、流程、方式、结构、体系、规则的全过程,与国家利益及地缘政治、贸易政策和监管、市场准入和竞争优势、产品与服务、供应链韧性与安全性、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劳工权益等,以及众利益相关方诉求有着深层次的错综复杂关系。
绿贸委的成立,肩负着重大历史使命,我们立志推进绿色贸易定义的确立,并在此基础上一边开展实践工作,一边完善理论体系,进而推进在全球范围内对绿色贸易的定义形成共识,推动绿色贸易标准的创立,也由此建立起我们应有的话语权。这不仅仅是解决帮助企业参与全球贸易的问题,同时也是推进绿色贸易格局发展的问题,因此意义重大。
《商学院》:随着绿贸委的成立,在绿色贸易领域,会对国内相关行业标准和规范的完善产生怎样的影响和推动作用?
吕建中:
绿贸委的成立和运行,将加速国内绿色贸易标准体系的整合与升级,并向国际绿色贸易标准体系推进。针对绿色贸易这一新兴领域,绿贸委将参与或牵头制定有关标准,弥补现有标准体系的不足。绿贸委还将建立动态更新机制,依托委员会的专家组建立标准定期评估与迭代机制,确保标准与前沿技术和市场需求同步。
《商学院》:对于绿贸委未来的发展,你认为在拓展国际合作、提升国际影响力方面,有哪些具体的战略规划和目标?
吕建中:
绿贸委已经部署了清晰的发展战略,借助绿贸委所具备的国际化程度高这一特点,将对接全球企业、技术等优势,拓展国际市场;搭建国际合作桥梁,促进企业、技术等“引进来”和“走出去”。从短期来讲,积极参与并创造机遇主导国际标准制定工作,提升我国在国际绿色贸易领域的规则制定权和话语权。从长期来看,力争在跻身全球绿色贸易规则的核心参与方面取得成功,为全球绿色贸易的发展贡献中国智慧和力量。
版权声明:“商学院”所推送的文章,除非确实无法确认,我们都会注明作者和来源。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原作者联系我们,与您共同协商解决。联系方式:
18513373688,商务合作请加微信18513373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