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浙江交工集团
道筑至诚 德贯八方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浙江交工集团

【降本增效】交工宏途:多措并举 打通降本脉络 激发增效活力

浙江交工集团  · 公众号  ·  · 2024-11-08 20:10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2024年,交工宏途深入落实“降本增效”专项行动要求,围绕公司“效益提升年”活动,向项目管理要效益、向区域协同要降耗、向技术创新要降本,全面打造“成本领先”的核心竞争力,助力企业行稳致远。





精细管理 提质增效


公司持续推动“全员、全要素、全企业”成本管理落到实处,打造更加稳定可靠的成本管控体系。做细前期策划,全面提高前期策划的工作质量,抓准效益核心,进一步理清项目管理思路,明确项目管理目标,切实做到控成本、防风险、可指导、可执行,全面提升项目管控成效。针对建设中项目,定期开展前期策划“回头看”工作,对各项目的大临建设、项目进度、节点目标、成本管控及重大方案调整等方面的落实情况进行摸排纠偏,目前已梳理偏差内容及条款51项。加强材料管控,深度核查项目材料盘盈盘亏数据,积累建立材料正常损耗数据库,纠正拌合站地材及粉料理论用量计算方式,全面发挥材料盘盈盘亏“防火墙”作用。同时,通过缩短在建项目库存材料周转天数严格控制材料库存,降低“两金”占比和资金占用。此外,针对个别项目存在理论用量计算不准,盘点数据不实等问题,公司成立了服务专班,深入项目一线,找准痛点、解决难点,通过数据对比形成盘盈盘亏数据闭环,避免了协作单位超领超耗材料应扣未扣问题的发生。







资源整合 全面协同


公司不断聚焦项目区域化优势,大力整合项目群资源,目前已建立金华、湖州两大片区,通过统筹临建共用、管理人员调配、地材协同、资金整体规划等举措,在降低项目管理成本的同时,保障区域内项目生产高质量推进。项目前期规划时综合考虑区域周边临时场站设置,不断推进临建设施标准化,最大程度实现周转使用。兰溪351国道EPC项目采用项目总部+分部的管理模式,以兰江、涉铁处为界划分为三个分部,各分部项目驻地、三场两站依托临近项目共建共享,切实减少了临建、借地及复耕费用。同时,针对项目管理模式和在建项目不同情况,在施工高峰与低谷期根据项目实际需求共享区域内部分管理人员,充分节约管理成本。区域内的可周转材料设备,通过公司闲置物资内部交易平台,周转使用,有效提高设备利用率,如兰溪351改建段项目钢模板、城市护栏、铁马、变压器等设备、材料均已转入兰溪351国道EPC项目实现再利用。此外,针对应付材料款资金,公司通过整体统筹规划,有效降低了资金占用费,与供应链公司全年累计产生资金较上年同期利息大幅下降。






创新发力 数字赋能


公司坚持把创新作为引领企业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围绕公路施工主业,不断开展科研攻关,在实现节能减排绿色施工的同时,有效降低项目成本。公司本部不断提升服务实效,协助项目开展临时结构设计计算、复核验算,并编制了盖梁、中系梁安全母绳等标准化设计计算文件,节约项目成本约300万元。根据不同项目特点,统筹应用科研成果,淤泥固化技术、非适用土利用技术、桥面铺装无膜覆盖技术等成果适用性强,经济效益显著,目前已在多个项目推广使用,实现降本增效超1200万元。数智化技术赋能项目施工建设,在甬金衢上3标智慧梁场,全省首创了钢筋骨架智能化加工流水线,融合了数控机械化加工、流水线式生产及智慧化管控技术,确保了梁板钢筋骨架加工达到“毫米级”精度。与传统人工钢筋绑扎相比,8片梁板的人工投入从38人减至16人,加工精度从5毫米提高到2毫米,保护层合格率从95%提升至98%。同时,项目使用混凝土一体化生产流水线,融合砂石料“2444”干法自加工工艺、混凝土智能拌合、空轨循环式鱼雷罐运输及智能布料为一体,不仅实现减人、自动化目标,同时减少了混凝土损耗。此外,甬台温3标等4个项目已完成材料、设备管理系统全面应用及成本闭环工作,申苏浙皖1标等4个项目启用智慧拌合站,信息化平台不断助力项目成本管控。





下一步,交工宏途将继续在“降”上下功夫,“增”上做文章,从管理提升、资源整合、工艺创新等方面入手,建立降本增效长效机制,为企业稳健发展注入不竭动力,全面迸发高质量发展新活力。


图文/交工宏途

审核/集团党委工作部(工会办)




围绕大局  服务中心

务实可靠  轻松活泼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