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天津电建
中国能建天津电建简介、新闻等信息和要闻推送。
51好读  ›  专栏  ›  天津电建

循纪慢聊 | 守纪律 知敬畏(之二)

天津电建  · 公众号  ·  · 2024-04-27 17:24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穿越古今聊廉洁


前车之鉴莫沦陷


围炉品茗新鲜事


旧闻新播有看点





“百官於是乎戒惧而不敢易纪律。”

——《左传·齐桓公二年》


规、矩,在我国古代都是校正圆形和方形的两种工具。《礼记·经解》:“规矩诚设,不可欺以方圜。”


作为一名合格的党员干部,要始终把懂规矩、守规矩牢牢铭记于心,切实增强纪律意识、规矩意识,真正把纪律和规矩立起来、严起来、执行起来。

《伏羲女娲规矩图》小编摄于天津博物馆

该图是 我国最早有关规和矩的图像资料。 画像上的伏羲女娲都是人面蛇身,伏羲位于左,手持曲尺,女娲位于右,手执圆规。


可见,规矩在汉代时便已经发展得较为完善了。它们的意义又绝不仅仅局限在使用工具上,更 代表着一种不可逾越的标准。

守纪律的大雁


在诸多鸟类中,大雁的组织纪律和群体意识是最强的。冬季来临在迁徙时总是几十只、数百只甚 至上千只汇集在一起,互相紧接着列队而飞,人们称之“雁阵”。“雁阵”由“头雁”带领,加速飞行时,队伍排成 “人”字形。一旦减速,队伍又由“人”字形换成“一”字形。


当飞在前面的“头雁”的翅膀在空中 划过时,翅膀尖上就会产生一股微弱的上升气流,排在它后面的同伴就可以依次利用这股气流,从而 节省体力。“头雁”因为没有这股微弱的上升气流可资利用,很容易疲劳,所以在长途迁徙的过程中, 雁群需要经常地变换队形,更换“头雁”。大雁采取的这些措施,都是为了能够更顺利地完成长途旅 行。而它们对纪律的严格遵守,不能 不让人由衷地赞叹。


纪律重于生命

驻海拔近3000米的某军防连驻地。 吃过早饭,排长带本排战士进入预定地域,进行节日潜伏和反偷袭演练。


随着一声命令的下达,雪野的阵地上,一片寂静,身着潜伏衣的官兵,已和周围的雪山完全融合 在了一起。这时,从盖满积雪的`山坡上,突然跑下来一群雪狼,杀气腾腾地扑向在雪地里潜伏的官兵 们。


雪狼,是生活在高海拔地区的一种群居性食肉动物,行动十分敏捷,被当地牧民称为“飞毛腿”。


进入冬季后,山上雪大冰厚,雪狼也常常断粮,经常成群结队下山觅食。当地牧民说,这时候的雪狼, 由于饥饿,变得更加凶狠,对人的威胁很大。


对雪狼的野性,排长心里很清楚,但他没有下达解除潜伏的命令。狼群越走越近,10米、5米、 2米,战士们见排长纹丝不动,也都个个 目视前方,没有人发出响声,没有人移动。


一只头狼来到了排长 和一名战士的中间,低下头,用鼻子“呼哧呼哧”地闻了闻排长的头,随后又抬起头向远方张 望。也许是狼看到了他身后的雪地里还有一双双明亮的眼睛,它猛然调头,带着狼群落荒而逃。


事后,大学生士兵班长 问排长,和狼零距离接触时心里怕不怕?排长笑笑说:“潜伏演 练是为了打仗。如果有敌情,能随意起来赶狼吗?邱少云在潜伏中,周围野草被燃烧弹点燃,身处火 海,他直到牺牲都没动弹一下。”


听了排长的话,年轻的班长认真地说:“我理解了什么叫纪律重于生命”。


参考资料:《中国纪检监察》

“人无规矩则殆,家无规矩则败,国无规矩则衰”。


党员干部要持续强化纪律意识、规矩意识,将“纪律无处不在、规矩无时不在”的思想牢牢渗透到血脉之中,化为干事创业的强大动力。

文图: 陈   超

编辑: 陈   超

校审: 温   晖

来源: 纪检部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