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主要描述了作者对于购买理想L7汽车后的使用体验及对于增程技术的理解。文章提到了作者在购车后遇到的座椅设计问题和增程车在市区和高速的使用成本及驾驶体验方面的特点。
作者提到在尝试使用语音控制皇后座椅时,发生了意外,孩子的手被夹住了。作者认为这是一个设计和安全性考虑上的缺陷,建议厂家在设计中增加防夹功能。
作者详细解释了增程车的原理和特点,并指出增程车在市区使用时的油耗比燃油车低,同时提供了舒适的驾驶体验。作者认为增程技术是一种平衡方案,符合当前的需求。
尽管作者在购车过程中遇到一些问题,但理想汽车的销量依然很好。作者观察到家庭用车需求是该品牌的一个共性需求,而且很多车主选择理想汽车是因为其可油可电的属性,以及舒适的驾驶体验。
作者对增程技术进行了简单的科普,解释了增程车的运行原理,包括发动机、电机和电池的作用,以及与燃油车相比的优势。
作者计划继续分享后续用车体验,包括智能辅助驾驶、车机使用体验和系统可玩性等方面的内容。作者还提议组建一个理想车主群,以供车主们交流和分享经验。
自从前几天我在文章里说自己买了辆理想之后,三天之内我就有两个朋友分别提了理想,一台 L8,一台 L7。
当然,他们本来就有购车和置换计划,也重点考虑了理想,只不过看我也买了,所以更加下定了决心。
先说明,我没有收理想一分钱,也并不给大家推荐理想的车有多么好,个人需求因人而异。
同时,今天我想先吐槽一下我刚买的理想 L7。
事情是这样的。
买车几天后我带着一家人去上牌,一切弄完后准备返程,此时我通过语音控制将理想 L7 的皇后座椅归位,也就是把副驾后面的腿托收起来。
此时,意外发生了。
在腿托向上收起的过程中,小小唐把手搭在了座椅和腿托的接缝处,随着他一声大哭,我们发现他的手被夹住了。
慌乱之下的第一反应是去找腿托开关,可是我们都不知道开关在哪里。
忙着用语音去控制,结果理想的语音控制需要二次确认才能打开皇后座椅的腿托。
着急之下,他妈妈硬是掰着腿托和座椅缝隙然后把手取了出来。
仔细检查之后幸好没事,但我觉得这是设计和安全性考虑上的一个缺陷。
事后我也研究了一下,其实第二排腿托是有开关的,位置在第二排座椅下方的侧面,也就是调节座椅靠背位置的按钮那里。
注意,这个按钮区域在正常坐车的时候是不可见的,只能通过手去摸索才能找到。
因为是新车主,对车的功能不熟悉,所以这个物理按钮在紧急时刻并没有起到作用。
但我想说的是,为什么不在腿托收起环节增加一个防夹功能?
就连车窗升降都有防夹功能,为什么这个位于车内的同样是通过电机控制的腿托没有防夹功能呢?
我也不知道到底有没有,但至少我们的场景里没有被触发。
另外,为什么不把腿托的物理按钮开关放置在和前排座位调节功能区的同一个位置?
我回忆了当时的场景,我们试图去这里按动过按钮,但发现并没有这个功能。
好,这只是我的一个使用场景,不知道其他同样是 L7 车主的读者有没有遇到过。
即便如此,也不妨碍理想的车卖得好。
有句话这么说,这车在网上的讨论没赢过,但在线下的销量没输过。
我看了下数据,才几年的品牌,现在整体销量快达到 100 万辆了。
30 多万的车,我提车三天内就有两个朋友分别入手,而且他们都有一个共性需求,家庭用车。
包括我,其实也是这样。
如果单论驾驶体验,我觉得理想并不好开,比起我的宝马可以说差远了。但作为娃的远途儿童车,它的确又非常好用。
空间、舒适度、智能性、可油可电的属性,这都为带娃出行提供了全面的支持。
我在上次文章的留言区看到这么一条回复,说增程车就是脱裤子放屁,落后的技术。
对此,我还是做了一些研究的。
如果说绝对技术,增程并不是最先进的,但它是最符合目前现状和需求的,是一种平衡方案。
有人说纯电好,但纯电的不足是充电效率,但凡高速上排过队的都懂。
另外就是纯电车价格更贵,比如华为问界 M9 的增程版本就比纯电便宜了 4 万多。
我不是说电车不好,而是这种可充电可加油的模式更符合现状和当下需求。
如果以后充电的效率跟现在加油一样甚至更好,那纯电肯定是首选。
对于增程这个技术,我可以跟你们简单科普一下,可能有些读者并不是很懂。
首先你们应该发现了,像理想这种增程车在上牌的时候挂的是绿牌,但它又是一辆加油的车。
按理来说这有点矛盾,其实不是,按照现行规定,纯电续航超过 43 公里的车可以上混动绿牌。
像我的车牌,湘A 代表长沙,后面的字母 F 就代表混动,如果是 D 的话就代表纯电。
别问我 0304 是啥意思,问就是小小唐的生日,因为这车就是给他买的大型儿童车。
好,接着说增程技术。
我画了张图,简单来说增程技术就是这么个结构,主体部分由发动机、电机、电池组成。
增程的意思就是增加里程,这个增加里程的部分就是靠发动机烧油发电提供的。
增程车开起来之所以是电车的体验,是因为驱动车轮的是电机,而不是发动机。
发动机扮演的作用就是给电机发电,并不直接驱动车轮。
因此,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说增程车是脱裤子放屁的原因。他们觉得,这种二次转化是没有必要的。
实际上,并非如此。
我在 B 站上看了一个视频,其中介绍了车辆在转速和扭矩不同区间的油耗情况。
其中,红色区域代表油耗高,而越往蓝色中间区域,油耗越低。
开过燃油车的都知道,市区油耗比高速高很多,而且是越堵车油耗越高。
原因很简单,因为堵车时的发动机转速一般就一两千转,扭矩也维持在低扭。
按照上面这个图,大多数工况下的油耗点就落在了偏红色区域部分,所以油耗高。
燃油车的这种特性,是因为发动机直接驱动车轮导致的。
燃油车是通过发动机做工将汽油的能量转化为动能,这个过程中发动机的平均热效率是 25%。
也就是说,10 升汽油中只有 2.5 升是真正转化到车轮上带动汽车运动的。
而增程模式下,发动机并不直接驱动车轮,而是直扮演了发电机去驱动电机工作的作用。
这么一来,驱动车轮的就变成了电机,这个过程的平均热效率是 40%。
燃油车发动机直驱的方式就会导致低转速低扭矩区间的油耗高,但发动机和驱动车轮解耦之后,发动机的转速和扭矩就可以任意控制了。
这么一来,增程模式下的发动机就可以被调教在一个低油耗区间,只需要持续发电提供电力即可。
在下图中,左侧是传统燃油车的市区油耗分布图,右侧是增程车的市区油耗分布图。
所以,增程车在市区是比燃油车更省油的,而且电车的驾驶乘坐体验又带来了舒适性。
因此,像理想的车都是一两百公里的纯电续航,城市用电,高速用油。
高速上的情况则正好相反,因为增程有发动机和电机,能量经过两次转换,且发动机为了维持电量供给需要高功率持续做工,所以油耗就比燃油车高一些,这个高出的部分大概是 10%。
但据我了解,理想 L7 高速油耗也就八个左右,这和我的宝马差不多,但理想的车重可比宝马重了很多。
整体来看,其实增程车在使用成本上还是比燃油车低一些的。
这里一定会有人说了,说理想增程器(发动机)开启的时候噪音很大,但就我的体验来看,我觉得还好。
当然,我是跟燃油车噪音相比的,我觉得主要原因还是在于发动机和驱动解耦造成的。
燃油车你踩油门发动机就吼,但增程车你不踩油门发动机也可能会吼,这种体感的不同步让发动机噪音效应放大了,其实是主观感受。
我觉得,增程车不能等同于纯电车,至少在体验上不是。
以上就是我用车几天后的吐槽、感受、研究和分享,希望对你们有所帮助。
同时也想告诉你们,很多东西还是得自己去研究,别听风就是雨,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就行。
祝你们中秋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