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
米筐投资
(ID:
mikuangtouzi
)
作者 |
菌爷
已获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不代表金融行业网立场。
9月中旬,政法委、新华社、经济日报和人民日报几乎是以重磅专栏的形式,共同发声,目标直指香港困境的深层矛盾:住房问题。
房地产的香港模式已经是一个老问题。这不是这几年才认识到的问题,"强按暂停键"是早在10年前大会就已经确定的共识。
容不下实体产业;
投机绑架经济;
年轻人“蜗居”,且希望兑现无门;
经济结构极端的脆弱,而且“空心”化等等。
穷途末路,则思变。
什么样的模式将是未来我们要走的路呢?如何才能既要健康的楼市,又要强大而又有活力的实体呢?
变,已经实质性的发生。
01
和房地产说“分手”?
9月16日,在公布海南省前8个月成绩单的通气会上,海南省省长着重强调了房地产。其中言辞,确实代表着当下的顶层共识。
他说:“海南省在今年,着力解决经济对房地产的依赖,1-8月份海南省房地产销售面积降低52%,房地产销售额降低50%,预计明年海南经济将进入良性快速发展轨道。”
请注意!海南前8个月房地产销售面积和销售额全部腰斩,变成了一个省满意的成绩单,究竟意味着什么?大家需要好好琢磨琢磨。
跟房地产说不,已经成为当前省一级最大的共识。如果形成星火燎原之势,紧随其后的还会有那些省份呢?
湖南?安徽?还是四川呢?
楼市的空头被低估了。
这是笔者今年7月份的文章,不是在炫耀目前空头有多么正确,而是对于操盘手本次的决心,值得大家深深敬畏。
有人会说:“海南说笑呢吧,不靠房地产,还能靠啥?”
还能靠什么?
说全岛自贸区+国际旅游岛大战略比房地产有戏,很多人是不信的。房地产多来劲儿,海边一块地,一年产值几十亿,如果是让必贵园上还能再翻一番。
有些盛宴暂时散了就是散了,换新桌,点新菜已经是大势所趋,老是盯着老桌子流口水,不解决当下,也是选择性看不见未来。
地方大员们壮士断腕的“变”,不能视而不见。
02
楼市的情绪很凉!
一手房的价格不能反映一个城市的真实温度,因为在开发商和中介的朋友圈永远都是再不上车就晚了的话术。
打死也不说楼市很凉。
因为这是饭碗,也是“屁股”。
郑州的一个朋友老张,以前是做房地产户外广告的,多年的房地产红利,让他攒下了6套房,大多数位置还不错的89平米小三房。
年初的时候他把郑东新区绿地老街的一套房子挂了出去,信心满满直接报价每平31000,结果左等右等,看房的寥寥。
再加上临近年底,比它更好区位的北龙湖又开始释放出30000多的政策限价新房子,更好的配套更好的区位更好的未来预期,让老张的报价开始心里没底了。
“实在不行,28000吧,不能再低了”,上周老张对劝他降价的贝壳中介说。
新房子在限价增量,曾经的地王成为时代的那个“成本”,老住宅二手房如果还在盲目自信的挺价、死扛,无法变现的尴尬将越来越明显。
既然价格差不多,我当然要选个同价格最好的。
这是观望情绪蔓延,接盘者成为稀缺品的买方事实。这会造成一个结果,好的价稳,多数人争抢,差的价跌,无人问津。
极端分化,往往就是在资金、情绪、预期低落的时候演绎的。有人会成为分化的代价,有人会成为分化的幸运者。
第二个维度,租房市场也是房地产情绪的显性指标,毕竟租房客户本就是新房二手房的准客户群体。他们的活跃度和体量直接决定刚需的“池子”有多大。
从数据上看,租房市场今年并不算很好,一线城市和重点二线城市多数房租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滞涨和微降。“包租公、婆”们每到毕业季就涨房租的操作惯例今年多数没能实现。
另外,还有一个问题需要问大家:几年的长租公寓热现在还有吗?
热度已经大不如从前了,而且今年上半年“鼎家”长租公寓的爆雷,以及前几年热火朝天的WEWORK,最近上市估值也被腰斩。
一个事实,楼市温度可凉可凉了。
03
躲过初一,躲不过十五
复盘历史,当楼市一直被用作短期刺激工具的年代,每当该楼市洗牌的节点,总是会有救命的白衣骑士拍马赶到。
可以说,楼市和开发商日子过的一直很滋润,几乎没有承受过顺周期的“铁拳”。有人说这几年开发商就已经很难了。
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