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科学网
作为全球最大的中文科学社区,科学网(www.sciencenet.cn)致力于全方位服务华人科学与高等教育界,以网络社区为基础构建起面向全球华人科学家的网络新媒体,促进科技创新和学术交流。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科普中国  ·  半年减重 100 斤靠什么?首先排除毅力 ·  2 小时前  
果壳  ·  学哪吒去戳土拨鼠的鼻子?不要命啦! ·  6 小时前  
51好读  ›  专栏  ›  科学网

围绕雾霾的研究-现实与理想

科学网  · 公众号  · 科学  · 2016-12-20 16:55

正文

雾霾的研究难在那呢?

就力学而言,零散的气态物质形成的高浓度连续介质。与直观预期相反,流动是零散气体形成高浓度凝聚态的基本动力作用。而流动本身受到温度产生的对流,气体内部黏性,以及重力造成的沉降运动的影响。在开放系统条件下,我们可以列出所有的有关运动方程(对不对另说),但是,既不能给出边界条件,也不能给出初始条件,所以方程是白列了,无解!

经典理论在理想条件下的有效性在面对开放系统时,难于应用。但是,我们又没有别的理论可以应用,如何进行研究呢?

假定某种初始条件或边界条件!这样,在不同的假定下就有不同的研究结论。就概率事件而言,总有某个假定在特定的时刻、在特定的条件下、给出的结果与真实相去不远。从而,研究者一激动,认为找出了雾霾的基本规律。然而,这样的事件是偶尔性的,以后的情况与假定相去很远远,这个研究也就失效了。

对于雾霾的研究,总是有大量的被“几个事实”证明是正确的研究,同样的是此类研究,总是有“更大量的事实”证明其结论是荒唐的。

开放系统的复杂性就充分的体现出来了。

就物理学而言,雾霾是大尺度的凝聚现象,而电荷间的吸力是重要的,从而,对分子层次的力加以研究,也能得到雾霾的成因,从而形成大量的被实验证实的研究结论。但是,由于分子的多样性,在不同物理环境下运动的复杂性,等等,这类大量的实验证实的研究几乎找不到实际出现的理想环境,从而没有此类特定的理想环境出现。正确的结论,但是没有应用于实际的机会。因为几乎没有这样的实际情况。

就化学而言,雾霾就是化学吸附或是化学反应,从而也是有很多的研究,在组分层次的研究也是可以被实验证实的。但是,与物理学研究一样,其理想化环境远远的离开了实际出现的客观环境。

生态学研究对雾霾的植被吸附,从而建立生态与雾霾间的相关关系,从而提出各种治理雾霾的生态方案。但是,缺乏宏观的对雾霾的控制手段,从而是被动的等待着雾霾走到植被变上被植被吸附。这也是理想化的研究,从而也不符合实际。

地质学也不甘无所作为,把研究矿产元素富集的理论概造后应用于研究雾霾的成因,从而把动力归结为大气运动。

气象学本身就是雾霾研究的权威学科。但是,很遗憾,气象学的老祖是力学。力学理论上的在开放系统下的无能为力直接的决定了气象学上研究的困难。但是,与所有其它学科不同,气象学有大量的经验数据,从而总是能得到相关关系。再者,气象学有大量的实时空间数据,从而总是能够追踪雾霾的运动。发现规律是迟早的事情。

这样一番下来,雾霾的研究就由气象学承担,而其它的研究就是敲边鼓的。但是,气象学(唯象研究)无法代替力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地质学方面的理性研究(原因类研究),从而,其研究结论依然是解释性的、观测性的。

我们很清楚的知道雾霾的研究是多学科综合性,但是,我们至少目前是无法完成学科的综合。为何?我们缺乏一个统一各学科的基本理论形态(数学上的统一描述),各学科有自身的专业语言体系,有自身的特定逻辑体系,多数是非数学化的(公式化、理性化),从而无法统一。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