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今读史
备用号:国人观阅。博闻通识、知古鉴今,有品、有趣,有态度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Linux就该这么学  ·  别再担心了!微软高管也吐槽 AI:太累了 ... ·  昨天  
Linux就该这么学  ·  官宣:这所高校禁用 DeepSeek ·  2 天前  
Linux就该这么学  ·  成为 Linux ... ·  3 天前  
Linux爱好者  ·  AI 正在培养一代 “文盲程序员” ·  6 天前  
Linux爱好者  ·  嵌入式开发实战:国产8nm AIoT全流程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今读史

刚刚发生的这件大事,有多少国人知道?!

今读史  · 公众号  ·  · 2024-07-20 17:33

正文

推荐阅读▼

🔗毛主席曾预言:这个国家将是未来对中国的主要威胁

🔗 清华知名教授竟是美国间谍?发现秘密的是中国家喻户晓的他!

🔗主动撕毁中国305亿高铁订单,却只愿赔偿806万,如今结局大快人心

🔗女孩考公成绩第一,政审却被淘汰,原因让家人无法接受,怎么还查这个?

🔗男子入加拿大籍却在国内养老,民警注销户口,他大怒:我交了20年社保



华人星光(ID: hrxg2020
作者:华人星光


国际发生了一件大事:
马塞尔·格罗斯曼奖,
国际物理学界最重要的奖项之一。
该奖1985年设立,
每三年才评选一次。
过去该奖的获得者,
是六位诺贝尔奖得主,
还有三位华人科学家:
杨振宁、李政道、丘成桐。

就在7月9日,
第十七届马塞尔·格罗斯曼奖,
第一次被中国籍科学家揽入囊中。
且他是 首位 凭借在中国国内,
取得的学术成果获得该奖的科学家!

他就是: 李菂 (dì)

李菂刚出生就很有压力,
因为他的父亲,
是中国科学院的研究员,
后来还当选为院士。
顶着这样的光环出身,
李菂既在耳濡目染之下,
对核物理产生了兴趣,
也在“虎父无犬子”的期盼下,
拼尽了自己所有的努力。

1991年,
他考上北京大学核物理专业,
1995年,
考上美国康奈尔大学,
就读天体物理及射电天文专业。
拿到博士学位那一年,
他听闻 国际科学家们提出,
在全球电波环境继续恶化之前,
建造新一代射电望远镜,
接收更多来自外太空的讯息。
可是中国,在这场竞赛中,
因为技术的落后,
还没有新一代射电望远镜。

李菂从来都是人中佼佼,
怎甘落于人后,
他想为中国的射电事业,
出一份绵薄之力。
2002年回到国内,
他遇到此生最重要的男人:
南仁东。
那会南仁东正作为,
中国射电望远镜工程的总设计师,
为“天眼”筹建殚精竭虑,
李菂询问,
年轻科学家加入可不可以?
南仁东回答: 你先别回来,
继续在国外钻研学习充电,
等学到本事了再回来。

李菂听了他的话,又到了美国,
去哈佛史密松森天体物理中心,
做天文学者。
他以天才般的能力,
做出开创性的成就,
原创 宇宙氢的全新观测方式。
美国航天航空局喷气推进实验室,
聘请他当了研究员。
这个机构,
是涉及美国国家机密的所在,
一般只有美国国籍才能进入。
但李菂作为一个中国籍年轻人,
能进入其中, 没有其他理由,
只因他足够优秀!

身在美国,心向中华,
中国射电望远镜(FAST):
“天眼”立项时,
李菂就参与过任务书的编撰。
2008年, 他被中国科学院 聘为,
兼职FAST项目科学家。
这个时候,
李菂已经在国内国外享誉盛名,
因对世界最大空间望远镜:
赫歇尔望远镜的贡献,
他获得美国宇航局优秀团队奖,
成为该团队奖获得者中,
唯一的中国籍科学家。

优秀的人才,
哪个国家都不愿意失去,
宇航局的大奖,
国家机密机构,
美国已经给出了足够大的诚意,
可李菂回国的心愿,
还是越来越迫切。


终于在2012年,
他抛下了在美国的一切,
全职回到祖国,
射电天文研究部首席科学家,
后加入国家天文台,
任FAST工程副总工程师。
这个时候,
为FAST劳累多年、
疲惫成病的总师南仁东,
已经患上肺癌。
FAST项目未来往何处去,
很大一部分重担,
被李菂挑在了肩头。

国内和国外的项目环境,
可以说是天壤之别。
天眼搭建初期,
从贵阳前往平潭县,
都是坑坑洼洼的泥泞道路,
李菂每次去,
都需要乘坐4小时大巴,
中途连个洗手间都没有;
到了天眼建设现场,
洗手间的门也有不少坏的;
也没有办公室,
开会就在工棚里进行,
连处理观测数据的机房,
也是在集装箱里,
而这两个集装箱,
还是李菂找公司“化缘”而来,
作为工程师,
他不停地往返于北京贵州,
为FAST项目筹集款项……

苦和累,难与艰,
挡不住他这份赤子的热忱。


只要他在项目基地,
每天都出现在施工现场,
亲自爬上100多米高的铁塔,
检查一个滑轮,
一步又一步,一点又一点,
2017年“天眼”竣工那天,
天地见证这历史性的一幕。
“中国天眼”,
直径500米的口径,
是目前 世界上,
最大的单口径射电望远镜。
可以接收到百亿光年外的电磁信号,
它高高矗立在我国贵州偏僻山区里,
这个从零突破堪称奇迹的宏伟工程,
让我国在天文领域的探索,
未来足足领先国际20年!

多年呕心泣血,
中国“天眼”成了!
可这个骄傲的时刻,
也是李菂最痛苦的时刻:
同年9月老师南仁东病情恶化,
抢救无效离世……
李菂说他最后悔的事情,
就是 没有意识到情况已相当严重,
那封他给老师汇报工作的邮件,
再也没有人给他回复……

南仁东

南仁东走后,
李菂肩负起撑起“天眼”的,
沉甸甸的职责。
2018年,
他成为FAST首席科学家,
很多人不知道, 接棒的最初几年,
是李菂压力最大的时候,
他的头发白的很快,
才50岁出头,
一眼看去,鬓染白霜。

可他生生扛下了一切,
出手就是多个第一:
首次 成功测量HINSA塞曼效应,
推进 “磁通量”问题
首次 发现星际分子氧气,
受到国际高度评价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