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伦·巴菲特在介绍自己的投资理念时说:“每个人都应坚持自己的专长,不要偏离方向,误入歧途。因为一旦偏离得太远,我们就可能进入完全陌生的领域,不知道自己的知识盲区在哪里,甚至不知道该问些什么问题”。
乔丹在篮球领域是超级明星,但当他尝试转型为棒球选手时,也不能成为出色的棒球手。
这说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和专长领域。
在这个领域范围之内,就是自己的地盘,在这里做事可以得心应手、所向披靡;离开这个范围太远,自己的主场优势就会消失,转为劣势,在这里做事常常力不从心、束手无策。
这就是一个人的“
能力圈
”。
企业的护城河就是企业在自己的主营业务范围内挖出一条又长又宽的河,砌成一堵又高又硬的墙,形成自己特有的且坚固的优势,其他的竞争对手很难越过这条河,突破这堵墙,蚕食企业目前的市场份额。那么企业在既有行业里就可以持续地保持领先地位,源源不断地获取利润。
能力圈是个人的专业、技能、资源、人脉等经过长时间的积累和深耕,为个人打造了竞争优势,在这个圈子内别人很难超越你。
能力圈可以帮助我们清楚地认识自己,知道自己知道什么,知道自己不知道什么,优势在哪里,短板在哪里。从而提醒我们坚持在能力圈内行事,
不断巩固和维护圈子,并知道在能力圈外如何做事。
能力圈一定是有边界的,任何人只能在有限的领域内培养做正确决策的能力。
没有一个人的能力圈可以涵盖一切,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能力圈。
巴菲特说过:“
如果你知道了能力圈的边界所在,你将比那些能力圈虽然比你大5倍却不知道边界的人要富有得多
。”
查理·芒格也说过:“
如果你不清楚界限在哪里,就不能算是一种能力。如果你不知道你的能力范围在哪里,你就会深陷于灾难之中
。”
所以,对个人而言,
最关键的是找到自己能力圈的边界,知道哪些在能力圈内,哪些在能力圈外。
在能力圈边界内,能够确切地知道自己知道的事情,也知道自己不知道的事情,能够快速且相对准确地做出决定。
知道什么是可知的、什么是不可知的,并且能够明确地区分这两者。
在能力圈外,往往对事物认知模糊,不知道自己不知道,也不知道自己知道。
2
. 圈内能超越周围90%的人,圈外能被90%的人超越
在能力圈内,专业、技能、资源、人脉等构建了一个竞争壁垒和护城河,这意味着,在圈内自己的竞争力能超越周围90%的人。
在能力圈外,缺乏竞争实力,能被90%的人超越,进入了别人的能力圈。
在能力圈内,由于具备极强的竞争力,能游刃有余地处理大部分问题,因此会感觉自己处于一个舒适圈内。
在能力圈外,由于技能、专业的不熟练,人脉资源的不熟悉,往往解决问题并不得应手,常常面临未知和挑战,因此会感觉自己处于一个恐惧区。
在能力圈内,由于处理和解决过大部分问题,甚至处理过不少棘手和颇具挑战性的问题。因此,可以预测和回应反对意见。
在能力圈外,往往由于经验和技能不足,无法预测未知,无法应对反对意见,无法处理不确定问题。
能力圈一旦建立,就意味着自己暂时构建了能力的护城河。但是周围的环境乃至整个世界都是动态变化的,知识的变化也日新月异。
所以,
能力圈建立后也不能一劳永逸、坐享其成、永远静止不变,必须随着环境的变化动态调整和更新,不断更新和突破旧能力圈的边界,去建立和打造新的能力圈。
而新能力圈不是一天两天就能打造的,任何人都无法在一夜之间打造出核心壁垒。也不是上几门课或者学习钻研几个月就能实现的,而是
需要长时间的学习、练习、试错,在解决一个一个复杂问题时逐步打造和炼就的。
可以说,
能力圈的建立是一个动态变化、小心求证、不断试错、缓慢确认的过程
。
根据上图的
邓宁-克鲁格效应,破圈也要经历类似历程。总体来说,
每次破圈要经过三个阶段,在每个阶段要付出的努力和方向也是不同的。
阶段一:不知道自己不知道,保持好奇心,接触新事物
此阶段由于对圈外的事物并不了解,对于自己不知道的东西还没有全面地认知,大部分人都“不知道自己不知道”。
此时,最关键的是要开放自己的思维,保持好奇心和求知欲,主动接触并了解圈外的新事物,积极找寻能够扩展能力圈边界的知识。
阶段二:知道自己不知道,学习和模仿别人
在对圈外的新事物有了频繁接触后,就知道了自己哪些地方不知道。
此时,最关键的是找到并确立学习标杆,主动向标杆和他人请教、学习、模仿和练习。
阶段三:知道自己知道,巩固新形成的能力圈
在对圈外的事物进行了大量的练习和学习后,就会逐渐熟悉新事物和技能,就进入了“知道自己知道”这个阶段。
这个阶段最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巩固新能力圈,这个时候要大胆试错,尝试去处理复杂和棘手的问题,将自己能力圈的护城河建得又宽又长、坚固稳定。
-
想系统学习商业分析,提升逻辑思维、框架思维、结构化分析解决问题的伙伴们
,可扫描下方二维码了解课程详情:
-
想提升商业分析、数据分析和业务理解力的伙伴们,可参考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