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在李渡酒庄发现,考古发掘现场被全新的金属围挡封住,围挡上面张贴了一张巨型海报——
“李渡唐代洪州窑遗址国宝李渡酒庄考古发掘现场”
,海报上印有鸡首壶等唐代洪州窑文物图片。考古发掘现场的外围,地面已经整平,并且在上面铺了一层碎石。
“哇,为什么有这么多陶瓷碎片”“这种土疙瘩是什么啊,为啥要单独堆放”……走进围挡内,记者看到几名游客正在参观,他们一边向解说员提问,一边不停地用手机拍照。
记者发现,发掘现场被分成两个区域,入口处建有一栋临时工棚,透过窗户可以看到,里面放了几个白色金属置物架,上面摆放了很多挖掘出来较为完整的陶瓷器皿。
工棚外面用围挡圈出一块区域,堆放着发掘出来的陶瓷残片、窑壁砖块和支烧器。
古窑遗址的核心区域则被绿色篷布盖得严严实实。
讲解员宗素芬告诉记者,
抢救性发掘从2024年12月初开始,到2025年农历新年前完成,历时近两个月
。
为了在方便游客参观的同时保护好遗址,考古发掘现场用围栏划分了区域,
春节假期每天都有近千名游客来参观打卡。
因为担心清理出来的古窑遗址被雨水冲坏,就用篷布盖了起来。“经过抢救性发掘,考古专家已断定该窑址为唐代洪州窑,但具体属于唐代哪个时期还需要召集更多的专家进行研讨。在考古发掘过程中,考古队在酒庄内还发现了其他窑口。”宗素芬说。
“这次参观让我很震撼,我原以为李渡酒业只是一个小酒厂,没想到有这么大的规模,还有这么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老酒厂有元代烧酒作坊遗址,新酒厂又发掘了唐代洪州窑,‘唐宋元明清,从古酿到今’‘一杯李渡酒,半部江西史’果然名不虚传。”华东交通大学土木建筑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陈莘莘参观后表示,李渡唐代洪州窑遗址的发现,不仅能提升区域形象和文旅价值,还能促进文化交流与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