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LinkedIn
LinkedIn (领英) 创建于 2003 年,致力于向全球职场人士提供沟通平台,协助他们事半功倍,发挥所长。作为全球最大的职业社交网站,LinkedIn会员人数在世界范围内超过4亿,每个《财富》世界 500 强公司均有高管加入。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HR派  ·  2024年全国结婚登记数再度下探 ·  2 天前  
传媒招聘那些事儿  ·  【职业咨询/导师答疑】1V1模拟面试/语音答 ... ·  3 天前  
传媒招聘那些事儿  ·  ​小红书:商家运营-亲子生活 ·  3 天前  
传媒招聘那些事儿  ·  【社招岗位表格】在线文档持续更新:新闻媒体/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LinkedIn

职场吐槽大会第一期:公司里的鄙视链

LinkedIn  · 公众号  · 求职  · 2017-03-24 19:29

正文

锵锵锵! ~ 人在职场漂,哪能不挨刀?周一到周五,天天都辛苦!

所谓职场,就是挨不完的刀,加不完的班,吐不完的槽。

从本周起,我们将不定期在星期五这天推出《职场吐槽大会》,一起聊一聊,吐槽职场上的那些糟心事儿。

本期主题:公司里的鄙视链。

看完别忘了在评论里踩个脚印哟!顺祝大家周末愉快!







一、出租车司机说:一看你就是住东三环的人


生为一个三代北京人,我从上大学起就养成了谨小慎微的说话习惯,免得一不小心就被人骂“地域歧视”。

可鄙视链之流行已经超出咱们的想象了,自媒体的10w+利器,除了房价和雾霾这种月经贴,就数地图炮好用。

就连混在中国的上海老外,都打心眼里瞧不起北京老外 。


上海老外坐在随处可见的户外餐吧里喝着红酒吃着CHEESE聊洋天儿,嘲笑北京老外每天戴着防毒面具穿越雾霾10公里骑着OFO单车冒死逛胡同。


而此刻广州三元里被民警追得满街跑的无证黑老外都快哭出声来了。

其实鄙视链无处不在,根本不用上升到地域和种族层面:喝咖啡的看不起吃大蒜的,跑马拉松的看不起跳广场舞的,混欧美饭圈的瞧不上萌TF BOYS的......

生而为俗人,谁都有点小情绪小傲娇。


政治正确这回事都是绷在脸上的一本正经,咱们人类是无论如何也没法打心眼儿里认同四海一家的。

有一次我在天安门附近打车(这个位置差不多是北京的中心点),司机扫了我一眼问:你住东边儿吧?

我吓一激灵,北京的出租司机现在除了时事播报还会算命了?

司机又说:东边的人穿的都和西边的不一样。

这是打哪儿看出来的呢?会不会是我一身穿着太随便看上去就不像买得起学区房的人啊。

后来我明白了,北京东三环CBD地区历来是外国公司扎堆儿的地方,而所谓西边(西城海淀)除了几家国企央企就是民营IT公司了。

外企白领和IT精英是两大阵营,从穿衣做派到价值观都大相径庭。


CBD小白领就算住着三人合租房也要背着上万块的包包吃brunch,而中关村上亿身家的程序员也敢不梳头不洗脸去吃驴火。星巴克是什么玩意儿,咱们只认雕刻时光。

二、你这英文水平,是BAT出来的吧?


随着帝都宇宙中心大望京商圈的崛起,东西分界已经不那么明显了。但是不管分布在哪儿,公司之间的鄙视链仍然存在。

就像相亲的时候讲究家世一样,人在职场混,也讲究个出身。

这个出身,刚毕业的那几年是学校。再往后,就得靠简历上那一串工作经历了。


对外,它决定你能吸引多少猎头,对内,能帮你镇住多少同事。

大公司特别擅长塑造公司文化,那种曾经的归属感,作用在刚毕业的孩子身上,简直赛过开光。


你们都认识奥美出来的人吧?那简直是,生是奥美的人,死是奥美的死人。只要在奥美待过一天,就觉得现在的广告圈世风日下。

可能你要多聊一会儿才发现,他也许只是来自奥美收购的某个小公司,跟广告之父攀不上一点亲。

就因为有这种明星企业的光环罩着,外企虽然在薪资待遇上一年不如一年,但是在这个职场歧视链儿上还是勉强站在顶端。

一般来说,500强外资企业>BAT>著名创业公司>其他民营企业>非著名创业公司。


国企和央企在另外一个平行空间,不出现在这个歧视链。

BAT这几年因为财大气粗,有明显的要超越外企的趋势,可一旦BAT的人想不开跳槽到外企,就会有意无意受到同事的排挤和嘲笑:


英文说得不好,又不太熟外企那套中英夹杂的黑话,什么SOP(standard of procedure, 流程)啊,OOTO(out of the office, 外出)啊。


我亲眼见过有人因为问了句什么是WFH (work from home,在家办公),被同事怼了好几个月。

咱们中国人被八国联军欺负的时间长了,至今在民间有情不自禁的崇洋媚外,其中一项就是对英文的执念,连百货公司的柜员小姐都有英文名字。

三、外企里的鄙视链:你的下属工资比你高

外企里还能细分出一个副歧视链呢:欧美公司>日韩公司>港台新马泰。

有趣的是,有些外国公司也按这个类别把员工分成了三六九等。

你别看平时大家不分级别汤姆杰瑞地叫得挺亲,但是薪资福利真是按国别划分得一丝不苟。

一般美国公司顶多也就分两三层,但某些极品欧洲公司,系统复杂得都快赶上印度的种姓制度了:


第一层瑞士及德国等德语国家,第二层其他欧洲国家和美国;第三层台港澳新马泰;第四层才是我们中国本地职员。


工资、福利,包括租房标准都按层级有详细规定,所以不乏下属的工资是上司两倍的奇葩事儿。

所以外企才有一个杀手锏:不许打听别人的工资。这条政策真的是为了避免员工自己气得吐血身亡啊。

四、收起优越感:琴棋书画不比柴米油盐高级

那你说都是土生土长的中国人,又都是相似的背景,咱们总可以同仇敌忾了吧?

可当下的中国社会,大家光学会了放飞自我,不能接受世界的多样性。

现在的人际关系已经剑拔弩张到了什么地步呢?你还不用撕逼或者辩论,你只要表现出跟别人不同的价值观,就已经是在跟人宣战了。

比如人家刚在朋友圈随手转发拯救白血病患儿罗一笑,你就发了个状态曰“转发罗尔是没脑子的表现”,这不诚心叫板呢吗?拉黑!


难怪一碗豆腐脑的咸甜之争都能让全国人民沸腾起来。


前两天一个小朋友问我,跟同事有点格格不入怎么办。她爱看美剧,同事爱看韩剧,聊买房子生二胎也插不上嘴。这样下去,感觉也是要融不进公司的主流社会了。

其实想开点儿,左右都是电视,新综艺又能比八点档高级到哪儿去啦!关心柴米油盐也不比琴棋书画丢人。


在你混上CEO或者VP之前,你身上所有的个性其实都只是一张标签。不是闪闪发光的人格亮点,只是阻碍你影响你前进的绊脚石啊。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