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是围绕打造“全龄友好的服务设施、配套齐全的民生保障”,开展服务设施系统深化。实施层面详细规划结合城市开放空间系统、街道系统等,将街坊中心涉及的各类服务设施和活动场地按照“集中为主,适度分散”的原则精细化布点,形成“5分钟生活圈”的美好生活网络。为保障片区居民便利生活,该规划还统筹布局“城市级—社区级—底商级”商业设施,重点明确居住区配套底商配置规模和功能业态指引,并将商业和公共服务适当集中布置形成特色街区。对于居住综合地块,实施层面详细规划引导实施主体将幼儿园、公共服务设施、绿地游园、公共停车设施等配套设施在“Ⅱ级支路—邻里园街”周边统筹布局,地上地下一体化建设,打造功能齐全、全龄友好的家门口活力空间。
三是围绕打造“林水相间的游园水系、活力宜人的慢行系统”,开展生态设施系统深化。实施层面详细规划在单元层面详细规划确定的绿地系统基础上,补足家门口、街角路口两类小游园,实现“3
公里进森林、1公里进林带、300米进公园,出门就
是花园,处处是游园”的目标。同时,该规划通过绿道网络充分串联公园绿地和街角游园,“串珠成线”,形成尺度宜人、亲切自然、全龄友好的城市慢行系统;因地制宜布置多功能运动场,满足大众休憩游玩和运动健身需求;统筹水系绿带空间,明确水位标高,适当增加水系宽度,打造亲水宜人的生态岸线。
四是围绕打造“通达便捷的道路系统、布局均好的市政设施”,开展基础设施系统深化。实施层面详细规划系统深化道路系统、道路竖向、交叉口控制、公共交通、轨道交通等内容,实现交通体系合理、便捷通达;系统深化水、电、气、讯、暖等内容,打造安全、绿色、布局均好的市政设施体系;系统深化地下强度开发指引和地下交通体系,实现地上地下空间复合利用及其功能协调。
成果形式。
实施层面详细规划在地块层面形成“一表五图则”,即地块技术经济指标表、开发控制指引图则、城市设计指引图则、交通控制指引图则、市政设施指引图则、地下空间指引图则。该成果明确了各地块开发建设的具体管控和指引要求,也作为下一步规划实施管理的具体依据。
一是开发控制指引图则,明确“科学合理、面向实施”的控制指标,同时附地块技术经济指标表。此即落实上位规划主导功能,根据土地审批、供后监管、开发利用等管理需求,考虑开发建设需求,细化具体地块的开发规模、容积率、建筑高度、兼容性、配建公共服务设施等规划管控要素,确定各类综合用地的具体规划管控指标,同时明确同一宗地范围内相同类型用地之间指标平衡规则。
二是城市设计指引图则,塑造“精致细腻、活力共享”的生活场景。此即落实片区整体城市设计要求,研究细化空间形态、建筑高点、塔楼位置、公共通道等建筑形态管控要求,深化建筑立面、建筑色彩、屋顶样式等建筑风貌相关要求,保证精致细腻、整洁有序、通透舒展的城市形象;同时对建筑退线、街墙界面、围墙形式、街角游园等提出引导要求,以塑造良好的城市道路界面景观环境。
三是交通控制指引图则,构建“快慢有序、安全便捷”的交通体系。此即提出支路分级处理方案,其中Ⅰ级支路仍以交通性为主,形成标准化断面,对于社区内部支路细化为以慢行交通为主的Ⅱ级支路,允许断面景观化、稳静化、景观化处理,打造舒适宜人的慢行空间;同时,明确地块内机动车、非机动车停车配建及管控要求,提出机动车出入口禁开口范围,给定地块内轨道交通预留控制边界。
四是市政设施指引图则,布局“绿色低碳、安全韧性”的市政设施。此即落实片区整体市政管线布局要求,结合周边已建在建市政情况,为地块明确大小市政接口条件;同时,对地块内涉及的管线进行深化细化布局,确定地块配建开关站、换热站等设施的位置和规模要求。
五是地下空间指引图则,打造“复合高效、互联互通”的地下空间。此即提出地下空间建设范围、一体化开发范围、地下空间功能分区和地下连通道位置指引,明确地下人防控制规模,并初步研究确定地下各层标高建议值,以实现地上地下相互联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