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认为,在这里将管人、管事和管利简单对应到不同国家只是为了突出各自的典型特点,是一个相对宽泛的概括,仍然存在许多例外。
例如,前文提到的丰田的 TPS 体系,就是“管人”与“管事”有机融合的典型案例,十分值得我们研究和借鉴。同样,熟悉奈飞的读者也知道,它通过“管人”实现了“管事”的效果。在制度流程上,奈飞实则是较为松散的,但他们严格坚持“只招成年人”的准则,专注于最终结果而非过程细节。从薪酬到工作环境,公司营造出让员工珍惜岗位的氛围。同时他们会赋予公司业务一个宏伟的愿景,从而推动企业拥有强大的内驱力和创新活力。
因此,不同于那位日企高管的意见,我认为“管人、管事、管利”的划分,并非是国别的绝对区分,而更多是企业发展阶段的区分。
在创业初期,企业家往往更需要关注“利”,以确保生存和发展——这一阶段更像是合伙人一起打天下,然后一起“分赃”。到中期阶段,企业需要扩大规模,此时“管事”就变得尤为重要:通过建立流程、制度和工具系统,提升效率,以便在不失控的情况下拓展市场。进一步,当企业成长到世界五百强的规模,或者像日本这些在全球拥有数十万员工的百年企业时,需要再加一层“心学”来吸引最优秀的人才。当你拥有最优秀的团队时,你只需要给予意图,而非手段。
坦白讲,很多包括我们在内的中国企业,在“管利”方面可能还未做到极致,直接跃至“管人”往往面临许多挑战。不过,我们可以设立这样的宏大目标,并通过“管事”作为切入点,逐步实现企业发展内驱力的跃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