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大舟学习部
我们一起专注三件事:更高效的学习,更精良的工具,更成熟的心智。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深圳大件事  ·  明天,深圳多路段临时管制!公交地铁也有变 ·  2 天前  
深圳大件事  ·  太遗憾!坐镇深圳主场,他们含泪谢场 ·  2 天前  
深圳特区报  ·  手机这个功能,慎用!警方紧急提醒丨飞阅深圳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大舟学习部

读原著,读慢点儿

大舟学习部  · 公众号  ·  · 2020-11-13 11:32

正文


以前读原著,多是快读,一天一本不错,两本也行。不停顿不查词不斟酌,图个畅快。

后来看到复旦林同济教授讲阅读,他说,书拿在手里,走马看花、一目十行,可以,不碍事;但遇到精彩的地方,不妨就停下来,欣赏一番,琢磨一番,体会能更深。

遂按图索骥,实践了一阵,发现果然大有不同。

*

Harry Potter 第一部来说,如是快读,不需多久就能看完,但如果时不时停下琢磨,值得品的文段还真是随处都有。

举例:

停下读这前后几段,是因为「Who’d be writing to you?」一句。

「谁会给你写信」,中文是纯粹叙述过去,但放到英文,用的竟是 would be doing sth 进行时态,是个岔路口,精彩又意外。

由着这句,再细读了几遍上下段落,结果发现,原本以为平平无奇的文段,其实藏了不少细节可以学习。

*

比如:

1)介词搭配

像 on the parchment 是在平面,out of his hand 是离手,snatch it back,抢回来用 back;

介词难在抽象,而在小说人物互动中,介词有了场景、动作,只需稍加留意,理解、记忆都容易得多。

2)动词用法

unfold his letter,常见动作,unfold 搭 letter 可以,那 unfold a map 也一样,甚至折叠桌椅,也可以 unfold the table;

同样,shaking it open,单手把信抖开,动作一下写出来了,还能顺便复习语法结构:动词+宾语+形容词宾补,比如 painted the door blue。

3)that’s mine

Harry 信被抢走出言抗议,用的是 that ’s mine,而非 this。

为何?

两词区别在于空间距离不同:that 远,this 近。

信被抢走,不在自己手里,离得远,是 that;相对的,如果是自己拿信,跟别人说「是写给我的」,此时距离近,用 this。

这一空间含义,也引申到情感远近亲疏。比如:

Now tell me about this new boyfriend of yours.

这是我感兴趣,情感距离近,this 合适。

与之相对:

I don't like that new boyfriend of yours.

这是我不喜欢,距离推远,that 合适。

4)量词

英文虽不像中文这般讲究量词——毕竟中文量词都算是种修辞手段了,从「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可见一斑;

但 traffic lights 和 a set of 是英文为数不多讲究量词的搭配,同出同入,不可随意变换,值得留意。

5)语篇衔接

这一小段,还有个隐藏的细节: 各句主语保持围绕同一个主题链。

回看一下:

“Who’d be writing to you?” sneered Uncle Vernon, shaking the letter open with one hand and glancing at it. His face went from red to green faster than a set of traffic lights. And it didn’t stop there. Within seconds it was the grayish white of old porridge.

各句主语流动,是从 Uncle Vernon -> Uncle Vernon’s face -> it(his face)-> it (his face),主题链始终如一,流畅。

这也恰是 The Sense of Style 书中,平克讲衔接连贯时所提的技巧。

*

当然,这只是其中突出几点,再往细究,还有不少。

并且,这种小说文本的品读,并不一定要做笔记。

学有余力,笔而记之,无妨。但如果觉得吃力,就不如不记,不要把欣赏文本变成苦痛事。

好比随意散步,看到好景并非就要拍照,只是慢下步子欣赏一番,也是乐事。

*

林语堂谈读书的艺术,说: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