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田静。
这两天我被一个新闻振奋到睡不着:
侮辱江歌及母亲的网友,被判了。
△图片来源于澎湃新闻
婊子臭货,活该被杀,江秋莲作恶,克死你。
当这个网友说出这样的话;
《江秋莲自己克死女儿江歌,不能怨任何人》
《江秋莲七百多天了还不安生,你想念你家鸽子就去买瓶敌敌畏就ok啦》
当他们发表了这样的图文,还在文章的第1部分附上江歌的遗照。
我就知道,
我依旧记得,并始终会持续关注的江歌案,是有意义的。
今天我不想再批评这些键盘侠,他们不值得我批评。
今天,我想借江歌案件聊一件事情——失独家庭。
不知道你们有没有发现,江歌母亲之所以会天塌下来。
第一是失去女儿的痛苦,第二是凶手没能得到严惩,第三是某些网友的过分。
但这其中有一个因素,不能忽略——
江歌是独生女。
《中国失独家庭调查》显示“只生一个好”的计划生育政策,催生了无数独生子女家庭。
然而,这些家庭在只生一个的同时,也承载了更多的风险、疾病、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
失去孩子的那些痛苦,真的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抹灭的。
失去孩子,不是一滴水花。
失去孩子,而是惊涛巨浪。
那些二十几岁去世的孩子,他们是家里的主心骨,父母已经四五十岁了,也错过了最佳的生育年龄。
这个时候孩子突然没了,对中年父母来说是一次致命的毁灭。
而目前
中国有近百万的失
独家庭
,这是一个不得不重视的社会性话题。
我们采访了4个因为不同原因失去孩子的家庭,
看他们是怎么度过这样的至暗时刻?
▌
“你为什么不接电话?是你害死我的”
我是一个自杀孩子的母亲。
最怕看到的,就是那些自杀孩子的新闻。
因为这从让我想起来——
我的孩子也是这样离开的。
我那22岁的孩子,已经离开我100天了。
虽然我和丈夫早早地离婚,一个人抚养他。
但他是个特别懂事努力上进的孩子。
在常州工作,月入2万块,独居,什么事情都不用我操心。
我从来都没有料想过,他会因为一次情伤,毅然决然的从16楼跳下去。
“满地的鲜血,周围的电瓶车被砸的稀巴烂,被拦的警戒线……”
这些都是后来目击者跟我说的,我能看到的只是一具冷冰冰的尸体。
这100天,我不知道自己是怎么撑过来的。
无数次我想自杀,我想一了百了和他一起去。
更让我不能接受的是,在他跳楼的前20分钟,他打了一个电话给我,而我因为工作忙没有接到。
我当时就在想,如果我接到他的电话,他会不会就不会跳楼了。
我会不会是压死他的最后一道稻草。
如果我能多关心他的情感生活,多听他倾诉一点,少忙点工作,结局会不会不一样?
可惜,没有如果。
这100天,
我整夜整夜地失眠,安眠药毫无作用。
我还做过几次噩梦,梦见他跑过来找我说:
你为什么不接我电话,是你害死我的。
我梦见他经常跑回家来,在我的床头哭诉。
我不知道该怎么办,周围的朋友也从一开始的关心到后来觉得我精神有点不正常,疑神疑鬼,让我去医院查查。
只有我知道,我不是不正常,我只是活在孩子的阴影中,不愿意走出来。
有时候,我情愿是疯了,至少这样我还能离孩子近一点。
我们都在说,离别是一件伤感的事。
但是
比离别更艰辛的,是突然毫无征兆地分开,生死未卜。
▌
“这辈子,我要他们下地狱”
丢掉孩子的申军良告诉记者,15年来,日思夜想,他走遍了大半个中国。
虽然每一次在媒体镜头前,都坚强地说一定会找到儿子,但是内心的绝望没有人能够真正体会。
这段话,是新闻里对一个失去孩子的父亲的描述。
△图片里的爸爸找孩子找了15年
好在,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结局是好的。
但是,我采访的这个父亲就没那么幸运了。
他一夜白发,孩子被拐后,开始卖房子,从此踏上寻找孩子的艰难之路。
从30岁找到52岁,22年了,为了找孩子,欠了一屁股债。
但孩子依旧没找到。
印了几万份的寻人启事,如同石沉大海。
他一开始是一条街一条街地找,见着人就拿照片问:
”有没有看到这个穿着蓝色上衣黑色短裤的男孩子?“
后来是一个城市一个城市的找:
“找得多了也就麻木了。”
“我现在活着的唯一动力就是找到丢掉的孩子。”
警察局去了几十趟,每一次点燃希望,却又失望而归。
父亲再也没有父亲的人生,父亲的人生就是找到丢失的孩子。
父母无法接受突然消失的孩子,苦苦寻觅之余,总还抱有一丝希望。
但是,如果是
眼睁睁地看着孩子死
去,却无能为力的父母,
又是如何在希
望熄灭的时候,坚挺到最后的?
▌
“妈妈,下辈子我还要做你的孩子”
“妈妈你别哭,这样我也会难过的。”
“没关系的,妈妈,下辈子我还要陪着你。”
这样类似的话,我那得了肾癌的孩子说过好多遍。
明明是他得癌症,安慰我的却是他。
他跟我说,想要完成一些心愿,列了
一张遗愿清单。
我们带他去了迪士尼,陪着他看日落,滑了雪。
遗愿清单上的每一条愿望完成,我的心都会咯噔地跳一下。
2019年3月12号,我深爱的孩子离开了我。
那是残忍的时光,也是最后的美好时光。
“我想,我没有能力对抗癌症,但我可以给我的孩子一段美好的回忆。
我可以更多可能的记录她,以后想念时,也会有更多记忆;
接下来我会带着这份宝贵的回忆继续往前走。”
或许,对抗死亡最好的方式,是尽可能多地留住与那个消失的人的美好记忆,然后把它转化为动力,更好的前行。
所以,有一些父母选择带着伤痛的记忆,想方设法地找一个慰藉和寄托,比如再要一个孩子。
我今年50岁了,家庭和睦,儿子25岁,也算有点小成就。
我到了快退休的年纪,正想着该怎么享受生活了。
一场意外,将一切都摧毁了。
儿子25岁生日刚过了没多久,一个货车司机夺走了他的生命。
我儿子没有任何错,正常行驶,是那个卡车司机疲劳驾驶。
他是赔了钱,可是我不要钱呀,我只要我儿子好好地回来。
有一次和大货车司机见面,我像疯狗一样, 拎着他的衣角怒吼:
你为什么要疲劳驾驶,你疲劳驾驶为什么要害我的孩子?你还我孩子。
那段时间我
每天只吃一点点,实在没有食欲;
经常去卫生间呕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