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终身黑白
价值投资者,适度分散 长期持有 选优秀的企业 做时间的朋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终身黑白

聊一个选择,聊三次逆境

终身黑白  · 公众号  ·  · 2025-03-04 19:30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图片

文:  男终身黑白    语音:女终身黑白
终身黑白第1179

段永平说:其实投资做的好的人都很慢,大家并不在乎失去一些机会,但是最重要的是你不要去踩雷。


快乐需要不断的正反馈,财富需要在逆境中抓住几次大机会。


前者的目的是开心,需要这件事持续带来刺激,后者的目的事提升财富,需要充足的耐心等待。


有些人把两件事搞混了,在股市上的目的不是追求赚钱,而是追求刺激,和打牌,赌博,买彩票一样的刺激。


01


聊一个ETF

最近问自由现金流ETF的读者不少,确实,光是这个名字,就足以让价值投资者眼前一亮。

那么这个ETF是否值得投资呢,今天我们就来聊聊 自由现金流ETF(159201)。

自由现金流一直是价值投资者非常重视的选股标准。

巴菲特说: 企业的内在价值就是其生命周期内产生的自由现金流的折现值。

在巴菲特看来,投资的本质就是投现金流。

那么什么是自由现金流:

一般比较常用的计算方法如下: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 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及其他长期资产所支付的现金 + 期末.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及其他长期资产收到的现金。

黑白算的时候,有时候会不加 期末.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及其他长期资产收到的现金,毕竟这部分现金流入是不稳定的,排除他更能体现企业正常经营的状况。

这里需要注意的一点,是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不是营业收入,之前有朋友把这两项搞混了。

举个例子,小明 月薪3万实际发了1万,这1万才是他的现金流入。然后减去他的一些固定支出,如贷款,添置资产等,剩下的可自由支配的这部分就是自由现金流。

为什么自由现金流如此被重视,因为任何经营的本质最终的目的是赚钱,如果一项生意不能持续的获得现金,只是账面上好看,显然没有意义。

黑白之前举过一个例子:

企业的资产是身躯,经营是思想,现金流就是企业的血液,没有了血液其他都是白搭。

而且自由现金流优秀的企业,往往有几个优点

1、大概率生意模式不错,

没有大量的应收账款和坏账,才有持续稳定的现金流,证明企业再上下游中话语权足够强,有一定的竞争优势。

2、 维持现有收入,不需要持续的高投入。

这样的企业,大概率股东回报不错,都有比较稳健的分红,而分红优秀的企业,不仅给了你一个不需要靠股价上涨获得回报的途径,一定程度上还降低了造假的可能。

相反,一些技术更新快的行业,为了不掉队,企业必须不断更新设备,更新技术。维持当前收入需要不断投入,显然没办法很好的回馈股东。

之前黑白讲过自己开球厅的例子, 球厅其实算不上一个好的生意模式,起码在我们这种小地方是这样,球桌上的桌布几个月要换一次,店面两年左右要装修一次。

看似收入还可以,但是要不断维护和升级设备,这就属于,维持现有经营需要持续高投入的行业。


赚到的钱,大部分都很难成为自己的现金流,而且这钱花出去,也并不能让自己未来赚更多的钱,只是为了维持当下的赚钱能力。


所以大部分小城市的娱乐场所,最后赚的往往是接盘侠的钱。开两年店铺,多少赚点钱,然后等另外一个没想明白这个生意,非常想进入的人,把你的店买走。


3、有一定应对经济波动的能力

大部分行业,或者整体经济都难以完全避免经历一些波动,尤其在当下这几年经济压力相对较大,外部变量增多,当行业面临压力,这个时候自由现金流优秀的企业就更容易度过难关,反而受益于行业寒冬后的集中度提高。

聊完自由现金流的基本介绍, 那这个以自由现金流为核心指标的ETF,表现如何呢?

先说结果。

自由现金流ETF(159201) 对应的是, 国证自由现金流指数,这个指数自2013年发布以来累计上涨了352%,如果按12年算,年化收益率达到了13.4%。

这个收益率我想大部分人已经足够满意了,且这个是哪怕牛市高估依然不做减仓的结果,如果你跟随估值做了一定的应对,结果还要好很多。

从走势上看,也比较平稳,虽有波动但大趋势上是持续向上的。

那么这个指数的选择标准是什么呢?

1、剔除最近半年日均成交金额排名后20%的证券。

2、剔除国证行业分类标准下属于金融或房地产行业的证券。 金融行业往往都有一定的杠杆,现金流的波动要大一些。

3、剔除近12个季度ROE稳定性排名后10%的证券。进一步确保选到的企业是长期稳定的。

4、选取近一年自由现金流、企业价值和近三年经营活动现金流均为正的证券,并剔除近一年经营活动现金流占营业利润比例排名后30%的证券;

最后,对剩余证券按照近一年自由现金流率从高到低排序,选取前 100 只证券构成指数样本。其中,自由现金流率=自由现金流/企业价值。

当前的行业分布如下:

行业分散分布于石油石化、家用电器、汽车、有色金属、通信、煤炭、电力设备、汽车、建筑装饰等行业

前四权重为汽车、家电、石油石化,煤炭,四个行业占了50%。

权重部分布上1000亿以上的有8家,100亿以下的占了54家,成长性和稳定性兼顾。

前十持仓分别为:

美的集团 1.31%、 中国海油 1.30% 、 中煤能源 1.04%、 潍柴动力 0.95% 、 中国铝业 0.82% 、 中兴通讯 0.73%、 上海电气 0.58% 、 长安汽车 0.39%、 上海建工 0.36% 、 中海油服 0.32%

估值:当前12.4PE,股息3.83%

有些朋友看到这个行业分布,可能会觉得都是传统行业和传统企业。

如之前所说, 你有标准就意味着你会排除掉一些机会, 当你重视自由现金流的时 候,就意味着那些还在不断靠投入的科技企业会被排除在外。

当你选择了自由现金流,那些高增速,高弹性,特别大的想象空间的企业可能就与你无缘。

但另一方面这些都是你生活的刚需,大多也过了需要巨大投入的阶段,反而可以稳定的创造现金流。

总的来说这个ETF还是给我们提供了一个不错的选择, 作为一个稳健类的配置可以考虑,一个组合中总需要一个稳健的后卫,而不是11个前锋。且历史收益率也非常不错,当然对于ETF我的建议还是适当分散,定投为主。

02


快乐需要不断的正反馈,财富需要在逆境中抓住几次大机会

周末的文章有位读者问, 能不能多写一些投资机会。

黑白在股市这十多年的观察,大致有几种分享类型的大V或者说是作者。

第一种是,平时喜欢聊读书,聊生活,适当聊投资的,或者喜欢一些运动或其他活动,偶尔聊聊投资的,活下来的比例最高。

第二种是经常聊机会的,分几种类型,其中有两种也确实越来越好。

1、 每天聊机会,但实际上主业是自媒体,在股市放的钱很少,主要靠自媒体获得收益。 确实也是越来越好,因为多写机会流量大,黏贴度高,再搞搞社群什么的,自然不错。

2、还有一些博主是这样的,虽然每天聊机会,但是自己也是有一个非常稳健的持仓组合很少交易。

人家是把这当两份工作,自媒体是流量为主多写大家爱看的,投资是赚钱为主稳健组合耐心持有。

3、自己每天聊机会,也确实如实操作的,这种大部分存在的周期都不长。

原因也不是玄学, 每天一个大机会,但市场上真正优质的企业只占很小的一部分,当你不断执念换新企业的时候,大概率反而是越换越差。

除了以上还有第三种,一直聊一家企业不断从各个维度找利好的,失败比例也不低。

如果长期关注雪球的朋友,这上面翻车的人其实不少。

原因也不复杂,一个清晰的获利逻辑并不需要每天聊,需要是等待时间验证,一直执念每天聊同一家企业,首先容易给自己洗脑,其次自己和企业捆绑,沉默成本太大,发现小错不好意思认,忍成大错不得不认时已经没重来的机会了。

当然一直聊一家企业成功的也有,确实能力足够找对了值得全仓押注的企业,只是普通人也比较难模仿。

至于第一种为什么成功的概率反而大。

1月5日段永平重回浙大的时候聊投资,他说过这样一段话:

其实投资做的好的人都很慢,大家并不在乎失去一些机会,但是最重要的是你不要去踩雷。

很多人可能会说你当然不需要赚快钱,因为你有钱,我们需要赚快钱,因为我没钱,但没钱的原因,往往就是因为想赚快钱。

其实我也想赚快钱,谁不想赚快钱,但是知其不可为很重要,你还是要踏踏实实的做事情。

黑白之前聊过,很多人有个错误的感受,就是我钱少股市就应该照顾我,我钱少就必须快。但实际上钱少不仅不会被照顾,而且意味着容错空间小,反而要更加谨慎。

黑白之前聊过一句话:

快乐需要不断的正反馈,财富需要在逆境中抓住几次大机会

前者的目的是开心,需要这件事持续带来刺激,后者的目的事提升财富,需要充足的耐心等待。

股市真正的获利逻辑是你找到了一家足够优秀的企业通过长持分享了他的成长红利,而不是试图每天在和别人的情绪博弈中占一点便宜。

你看你真的能叫上名,他也存在而不是传说的优秀投资人,基本都是抓住了几次优秀企业的红利成功的。

有些人把两件事搞混了,在股市上的目的不是追求赚钱,而是追求刺激,和打牌,赌博,买彩票一样的刺激,因此总想要一些新机会,潜意识中更多是为了新鲜感和短期反馈带来的刺激。

黑白的公众号主要做三件事。

陪大家了解一些企业,增加对商业模式的认知。

陪大家读一些书,聊一些体系分享,提高决策的正确率。

写一些感悟,平复我们的心情。

商业认知,思考体系,稳定的情绪结合在一起,才是一个有效的决策系统。

我们得知道,面对机会最重要的是你能把握,明天就让我们站在最大的舞台,得到好的结果也需要我们有对应的能力。

如果一个人没有足够的商业认知,根本分不清每天看了几十条个股分享哪个是真正的机会。

如果一个人没有思考体系,根本不知道如何配置这些企业。

如果一个人没有稳定的情绪,根本把握不住这些机会。

一件只有20%的人能获利的事情,我们总要和大多数人的决策系统不一样,才有可能成为那获胜的20%。

2023年6月1日我发过如下一段文字:

图片

那个时候是机会吗?一定是,当时适当分散做一些配置,去年收益都不会差。

但如果没足够的认知,当时就不会觉得这是机会,反而和80%的人一样恐慌,或者相信那些恐慌的博主。

所以能看到机会的前提,不是别人写了啥,这个市场每天的资讯有无数,需要你的认知足够,能从信息中看到对的选择。

否则,所谓的机会,就是换不同的人抄作业,然后骂骂咧咧取关,无一例外。

有人说了,难道就没有抄对的时候?

很难有。

因为再好的机会也不会天天上涨,自己不懂,就不可能保持耐心。

最后无非俩结果。

顺境一小段,逆境自己不懂,因此放弃。

上来就逆境,直接放弃。

地上有同样大小的黄金和黄铜拿着走两公里就是你的,你知道黄金虽然拿着重,但是坚持到最后收益颇丰,愿意坚持的前提,是你的认知足够认识那是黄金,知道那是机会。

所以我常说,投资骗谁都可以,但不能骗自己。

投资中的钱不是均匀得到的,而是把握住了一些阶段,也就是说,错过了那几个关键阶段,可能结果就会完全不同。

以我的投资生涯来说,财富提升主要来自三次恐慌。

第一次是2013年, 2013年我印象中年末有一段时间,成交量特别低,甚至有一些个股分时图中会出现很长时间的““一”字,偶尔才会有一笔成交。

如果现在担心的是经济不好,你持有的筹码打折,那个时候担心的是赌场没了,你持有的筹码完全作废。

经常有人问黑白按摩为啥那么到位,因为我也是那个阶段一步步走过来的,大家的一些疑虑,我也曾经面对过。

事后看都容易,而每一次极限的大跌,也都有极限的理由,没有一次是好过的。

2012年,2013年对于很多人都是很煎熬的。

但是2014年初大部分白马股就开始逐步有表现了,到11月左右基本都有了一波40%左右的上涨。而其实这个时候大部分人也没意识到牛市。

直到12月初左右情绪才到了顶峰,当时券商来了一波短期快速的普涨, 这波上涨之后, 身边不少朋友也开始入市,右侧也好,看到上涨之后确定性更高也罢, 大多都买了券商,他们的逻辑,牛才刚启动就涨了一波,后面那不得再来几波。

结果大家也都知道,一直熬到牛市结束券商基本也没啥表现,而因为上涨才确认还会涨的人,等来的也都是持仓纷纷腰斩,骂骂咧咧离场。

这是我资产的第一次较大提升。

第二次市场普遍恐慌是2016年。

市场连续来了几次熔断

第一次是,2016年1月4日13时12分 ,指数跌幅扩大至5%,触发了15分钟熔断机制,个股全面暂停交易。

13时30分左右,两市恢复交易后,指数跌幅迅速扩大至7%。 A股触发全天熔断机制,两市暂停交易至收市。

第二次是,2016年1月7日上午9点42分 ,指数在开盘后的短短12分钟里跌去了5.38%,当即触发了熔断机制,

15分钟后恢复交易,指数继续大幅下跌,三分钟内又跌了近两个点,触发了第二次熔断,当天A股在10点的时候就全面停止了交易。

当时有个段子, 以为十点出门能避开早高峰,万万没想到遇上了证券公司职员下班的晚高峰。

整个2016年1月就是大跌、小跌、暴跌。

但是其实从2016年2月沪深300就开始上涨了,一路涨到了2017年末。

2016年,2017年,大部分做价投的人收益都是不错的。

这是我第二次有资产较大的提升,而且2016年我还卖了套房增加了股市资金,这更加放大了收益。

第三次是2018年,这个比较近了 ,大家都有印象。之后的2019年,2020年,大部分人的投资收益都是很可观的。

总的来说,第一次经历恐慌是最难熬的,而后面其实也就能理解这是投资的一部分了。

在我看来在股市的资产积累是进三退一,甚至极端的时候退二,他的积累是波浪向上的,完全没回撤是不可能的。

总想规避波动,一定要看到大涨才出手,往往就是股市进3步的时候,因为怕回撤错过了2步,等到股市退1步的时候,退的步子稍微大点,就亏损了。

过去十年,有这三次大机会,熬住了呢,资产提升一截, 熬不住呢其实就和身边那些平时不了解股市的人一样,行情末期进来畅想一下,短暂的快乐然后买单走人。

2022、2023年,算是第四次机会, 如果2024年以前你持续布局,其实最难的时候已经过去了,因为去年大家收益就不错,未来哪一天又是气势如虹的上涨,不知道!

但是你也没啥好慌的,因为前几年的坚持让你以较低的成本持有了一批优秀的企业,去年的上涨让你有了不错的安全垫,稳定的股息让你即便股价不涨长期看也能获得合理的回报。

你的认知足够,在别人恐慌的时候坚持了,比现在每天想要一个大机会更容易成功。

快乐需要持续的正反馈,财富需要在逆境中抓住几次大机会。


我们要把两件事分清。

把快乐交给娱乐和爱好,把耐心给于优秀的企业。

投资我们并不需要每天有一个机会,而是需要你有认知,在企业低估的时候发现他们,你有稳定的心态,在暂遇挫折的时候保持信心,投资的成功不是你看到了多少所谓的机会,而是你能发现多少正确的机会 ,并且有能力驾驭它,有耐心陪伴他。

今天就聊这么多,我是终身黑白,聊投资,但不功利,让我们一起认真学习,慢慢变富,如果觉得本文不错,那就点个赞或者“在看”吧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