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总额高达12万亿元的化解地方债务方案出炉。这是近年来力度最大的化债举措,业内观点普遍认为,5年内化解12万亿元隐性债务,将对地方和市场产生一定的激励效应,有助于改善营商环境。更为重要的是,此举意味着我国财政化债思路的重大优化。对医药生物板块而言,作用直接。
由于地方化债特有的置换、带动、强刺激等作用,本次地方化债能盘活或撬动的资金远不止12万亿元。专家预计,用现在的低息长债置换原来短期的高息债务,具有多个明显的效果:一是节省至少6000亿元的利息;二是帮助地方畅通资金链条,增强发展动能,将原本用于化债化险的时间精力腾出来,轻装上阵集中精力谋划和推动高质量发展,以更大力度支持投资、消费、创新等,促进经济平稳增长和结构调整,更好地促发展、惠民生;三是改善金融资产质量,增强信贷投放能力,重振实体经济;四是有助于推动解决地方各类“三角债”,提振经营主体信心,降低金融机构呆坏账损失,起到稳预期、强信心的正面效应。
12万亿元化债方案与2008年的4万亿元重大经济刺激措施相比,除了金额差别较大外,实施方向等方面也有明显区别。2008年的4万亿元计划是国家为应对全球金融危机采取的一项重大经济刺激措施,4万亿资金主要投向基础设施、新型战略产业、房地产等领域,很大程度上带动了基础产业、上游产业复苏,同时拉动内需稳定经济增长。今年的12万亿元主要是化债,目的是减轻地方政府的隐性债务压力、化解债务风险,使地方财政更加健康稳定,为经济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条件,同时帮助地方政府稳定改善财政状况,在未来经济发展中提供更多的财政空间和资源。
近年来,医药生物与地方经济合作较多,从获益面来说,笔者认为,大部分子行业都能获益,部分医疗服务、公共卫生领域相关企业更是直接受益。12万亿元最大力度化债所体现的利好,也很快反映到资本市场。11月12日,A股医药商业板块应声掀起涨停潮,药易购上涨20%,中国医药、健之佳等涨停,第一医药、人民同泰等纷纷跟涨。此前一天,国家医保局、财政部印发《关于做好医保基金预付工作的通知》,明确建立基本医疗保险基金预付金制度;原则上职工、居民医保统筹基金累计结余可支付月数分别不低于12个月、6个月。显然,医保预付金制度与国家大力化解地方债务、实施一揽子经济振兴计划一脉相承,将带来更多增量。
第一,医疗服务板块是直接获益者,获益最大的是独立实验室(ICL)、第三方医学检验等公司。这些企业与地方政府合作紧密,应收账款减值风险到年底有望降低。
据信息披露相对详实的半年报显示,谱尼测试、迪安诊断、兰卫医学、润达医疗、凯普生物、达安基因、金域医学等7家企业上半年应收账款已超过同期营业收入,其中应收账款最多的是迪安诊断,上半年营业收入62.18亿元,同期应收账款高达85.67亿元;金域医学上半年营业收入38.81亿元、同期应收账款达到55.55亿元;润达医疗上半年营业收入41.35亿元、同期应收账款也达到55.14亿元;三家上市公司应收账款占营收比例分别高达137.78%、143.13%、133.35%。润达医疗明确表示,公司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47.82%主要系部分医院客户账期结构有所变化,历史回款账期延长,导致信用减值损失计提较2023年同期增幅较大,影响当期净利润。而此次的6万亿元地方政府债务限额置换存量隐性债务是降低应收账款、减少资金压力乃至杜绝坏账风险的好机会。
第二,利好医药流通板块。应收账款长期高悬形成“堰塞湖”,制约医药流通企业加快发展。前三季度,医药生物板块应收账款总额前十的企业中,有八家是医药流通企业,上海医药、九州通、重药控股、国药一致、南京医药、海王生物、中国医药、柳药集团的应收账款分别达到830.74亿、370.87亿、355.43亿、241.33亿、169.53亿、168.68亿、153.56亿、117.34亿元,最直接的影响是企业资产负债率高达60%以上,海王生物的资产负债率更是达到86.62%。
前段时间,多家企业表示要加强应收账款催收。柳药集团在投资者交流会上表示,公司批发业务规模的扩大直接影响公司应收账款的增长,公司应收账款主要为公立医院欠款,虽然该类客户的资信状况良好,回款能力有保障,发生坏账的风险极小,但是回款有一定周期压力。公司一方面加强对业务人员的回款指标考核,加大应收账款的催收力度;另一方面采取多种结算方式降低应收账款影响。九州通对预期信用损失率进行了充分评估并计提信用减值准备2.13亿元,主要为应收账款及其他应收款坏账准备。海王生物表示:“未来公司将着力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放弃低效业务,将有限的资金投入到运营高效的业务。”随着地方债务化解资金注入,公立医院资金周转效率有望提高,医药流通企业基本面与业绩有望改善。
第三,利好医疗设备板块。医疗服务、医药流通板块主要是受益于化债对存量应收账款的压减,医疗设备板块则在存量、增量两个维度同时受益。首先,医疗设备、医械企业的大量客户群体是政府和事业单位,化解债务有助于加快回收医疗设备款项,缩短资金回笼周期并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客观上也是创造了效益。其次,地方财政压力得到缓解后,将有更多财政空间和资源投入医疗设备更新和升级,叠加国家以旧换新方案的落地实施,国产医械进院将提速,市场份额提高。再次,医院新基建有望重启,利好在创新医械、国产替代等方面布局多年并崭露头角的头部医械公司。
产业链、供应链与价值链相辅相成、互相渗透,医药生物多个子行业经营好转,将影响并促进整个医药生态逐渐向好。区域资金链得到显著改善,将逐步畅通整个行业的资金通道,为行业高质量发展创造更多机会。
化债是为了更好地高质量发展。对资本市场来说,12万亿元化债政策的更大意义在于其所释放的“从侧重防风险向防风险、促发展并重转变”的政策信号,强化了市场资本对经济转好的信心。表现之一,市场并购重组进一步活跃。据Wind数据,截至11月9日,今年已有183家上市公司发布重大重组相关公告,其中9月24日“并购六条”发布后有112家,占比61.20%。
具体到医药行业,10月以来,已有超过10家医药类上市公司披露并购重组事宜:中国生物制药拟以“协议+要约”方式收购浩欧博约55%股权,千红制药拟出资3.9亿元对方圆制药进行破产重整,医疗健康产业集团新里程拟以3.2亿元收购重庆新里程100%的股权,科源制药准备对宏济堂进行收购,药师帮收购一块医药,新诺威收购石药百克,赛乐仙成为康惠制药第二大股东,多瑞医药收购上海建瓴,四川双马宣布跨界收购健元医药,康缘药业拟以2.7亿元收购中新医药……作为典型的投资大、风险高、高度依赖市场渠道的长链产业,医药生物行业具备“天然并购体质”,以资源整合、强链补链为目的的医药并购重组,能够在价值重估与利益最大化的同时提高行业整体效率与竞争力。
在并购重组中,央企与地方国企充当了主力军。据中金公司统计,2010年至今,地方国企、央企、民营企业在并购重组市场中的占比分别为35.1%、31.6%、24.6%。近年来,以国药、华润、中国通用等为代表的央国企在医药并购与资源整合中更是战果硕硕。预计化债方案落地之后,更多民企与地方企业有了充足的资金,也将在各级政府引导鼓励下加快区域医药产业并购与资源整合,推动医药产业转型升级。
编辑:陈慧君
来源:《医药经济报》2024年第93期
版式编辑:晚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