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史事挖掘机
世界古代史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朝文社  ·  王石放弃千万退休金,但火还是烧到了万科 ·  23 小时前  
历史地理研究资讯  ·  李伟 | 中晚唐辽代天德军史事考释 ·  3 天前  
鱼羊史记  ·  男人千万不要去碰一个已婚的女人 ·  3 天前  
历史地理研究资讯  ·  刘萍|“史料革命”:近十年来的史料学研究及反思 ·  1 周前  
历史地理研究资讯  ·  杨念群:重提政治史的重要性与中国的“大一统”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史事挖掘机

美国五星上将麦克阿瑟被解职前后

史事挖掘机  · 公众号  · 历史  · 2017-06-11 21:11

正文


关注本平台后,每天为您挖掘8篇历史史事

1951年4月,駐日盟軍司令和所謂“聯合國軍”總司令麥克阿瑟,突然被解除壹切職務。麥克阿瑟是美國二戰中的著名將領,在太平洋戰爭中取得了輝煌戰果;戰後更是被稱為日本的“太上皇”,親手導演了日本戰敗投降後的基本格局;朝鮮戰爭開始後,麥克阿瑟又策劃實施了仁川登陸戰,扭轉了美韓軍隊的敗局。可以說,他代表了美國在亞洲軍事存在的絕對權威。這樣壹個強勢人物,怎麽會突然被解職?麥克阿瑟被解職的過程為何壹波三折?期間發生了哪些不為人知的細節?回國後,麥克阿瑟在美國國內經歷了怎樣的熱捧?本期軍史解密,小編為您講述:美國五星上將麥克阿瑟被解職前後

麦克阿瑟

道格拉斯·麥克阿瑟1880年1月26日出生於美國阿肯色州小石城的壹個軍人家庭,他的父親因參加南北戰爭曾獲國會勛章。1903年,麥克阿瑟以西點軍校第壹名的成績畢業,成績是西點軍校創辦壹百年來最好的,總平均成績超過98分,隨後被任命為上尉。

麦克阿瑟

第壹次世界大戰時麥克阿瑟任美軍第四十二師參謀長,1919年被任命為美國西點軍校校長,是美國陸軍史上最年輕的西點軍校校長。1937年,他從軍中退役。1941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時麥克阿瑟被征召回到軍中,擔任美國遠東軍總司令,指揮美國軍隊在西南太平洋戰場進行“蛙跳戰術”,有選擇地攻占對美軍推進有重要意義的島嶼。1944年,因戰功卓著,被晉升為五星上將。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麥克阿瑟則被杜魯門總統任命為駐日盟軍最高司令,負責對日軍事占領和日本的重建工作。 9月2日,盟國在“密蘇裏號”軍艦上舉行受降儀式,麥克阿瑟代表盟國簽字受降,中美英蘇等盟國代表也先後簽字受降。


麥克阿瑟在簽字受降時,特意安排太平洋戰爭初期即被日軍俘虜的美國將軍溫賴特和英國將軍珀西瓦爾站在身後的榮譽位置。有意思的是,他準備了5支派克金筆用作簽字。他用第壹支筆簽了“道格”兩字,送給站在身後的美軍中將溫賴特;第二支筆接著寫了“拉斯”,然後送給英軍司令珀西瓦爾;第三支寫了“麥克阿瑟”就收起來,送給美國政府檔案館;第四支筆簽了職務“盟軍最高統帥”,送給美國西點軍校;第五支筆簽了年月日後,送給愛妻瓊妮。

1950年6月,朝鮮戰爭爆發之後,美國操縱聯合國進行幹涉。麥克阿瑟出任所謂“聯合國軍”總司令,指揮朝鮮戰爭。在美國第24步兵師被殲之後,麥克阿瑟組織指揮仁川登陸獲得成功,進而指揮“聯合國軍”越過三八線,向鴨綠江推進。


多年之後,有美國人發表文章回顧麥克阿瑟在朝鮮戰場的失誤時談到:美國對朝鮮戰爭缺乏明確的目標,從壹開始白宮和麥克阿瑟對戰爭的態度就迥然不同。早在1950年7月13日陸軍參謀長柯林斯和空軍參謀長範登堡到東京拜訪麥克阿瑟時,麥克阿瑟就公開聲稱,他的第壹目標是徹底摧毀朝鮮軍隊,然後“妥當安排並統壹朝鮮”。他還說:“也許有必要占領朝鮮半島全境”。“盡管這在現在看來有點不切實際。”而當時這就是他的目標,連華盛頓的高官們都要老遠地跑來和他分享榮耀,這讓麥克阿瑟確信,他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強大,反過來,這又讓他更加難以抑制膨脹的野心。


美國在20世紀有過很多軍事誤判,但麥克阿瑟決定壹路打到鴨綠江邊這壹錯誤絕對無人能及。因為那裏有中國軍隊枕戈待旦,但麥克阿瑟對此卻視而不見。


當麥克阿瑟的軍隊壹路北上時,各部隊各自為政,溝通不暢,天氣狀況也越來越差。當初正是因朝鮮人民軍戰線太長、補給線脆弱,麥克阿瑟才決定在仁川登陸切斷朝軍的補給線。現在,麥克阿瑟卻讓自己軍隊的補給線在他無法控制的地域內拉得越來越長、越來越不堪壹擊。也正是這位為了避免讓自己的部隊在朝鮮的寒冬裏作戰而選擇仁川登陸的將軍,在北方的嚴冬即將到來時,決定把自己的部隊派往北方。


麥克阿瑟的繼任者李奇微在40年後發出這樣的感慨:“作為壹個戰地指揮官,我最難理解的事情之壹就是,東京司令部怎麽能這麽健忘,把我們的部隊送到如此惡劣的條件下去作戰。”

李奇微

那时麦克阿瑟有许多罪过,包括狂妄自大,爱慕虚荣,但最大的罪过莫过于他彻底低估了对手。尽管他一直待在亚洲,但从来没有去过中国。他以为中国还是19世纪的中国。


朝鲜战争史学家布鲁斯·卡明斯指出,麦克阿瑟对亚洲人的印象就是“百依百顺,俯首帖耳,天真烂漫,绝对服从”。战后的日本人就是这样,因为输掉了二战,日本人正急于从胜利者身上汲取经验教训。


但中国不同,中国人民刚刚开始当家作主,怎会对烧到自己家门口的战火视而不见?


麦克阿瑟头脑中的中国,还是那个大革命之前的中国。对于毛泽东如何统一中国和为什么能成为这个国家的领袖,麦克阿瑟似乎一点也不关心,对革命造就出来的解放军,他更是一点不感兴趣。他对对手到底是谁,对这个对手过去何以能取得胜利一点好奇心都没有。

麦克阿瑟

1951 年3月30日 , 麦克阿瑟一意孤行,不听同盟国的劝告,甚至连美国总统的意见也置之不理,扬言要把战火一直烧到中国去。美国总统杜鲁门对新攻势抱有矛盾心理,与此同时英国人告诉他,联合国武装力量不应穿过三八线,除非受到攻击。


1951 年4月10日 15 点,美国总统杜鲁门签署了两份文件,一份是给驻日盟军最高统帅、联合国军总司令、远东美军总司令道格拉斯·麦克阿瑟的命令,告知解除他以上职务并移交给马修·李奇微中将,命令立即生效;另一份是就麦克阿瑟解职一事提交新闻界的公开声明。两份文件都是正式的,任何一份的公开即意味着解职令的生效。


麦克阿瑟的解职对于当时的交战双方以及关注朝鲜战争的各国都是重要事件。在当年中国方面的新闻报道中,是这样描述麦柯阿瑟被解职的:


新华社1951年4月13日的电讯说:美国远东侵略军总司令麦克阿瑟已因在指挥侵略朝鲜的战争中遭受朝鲜和中国人民武装的严重打击而下台。这是中朝人民抗美斗争的胜利。


而美国方面关于麦克阿瑟解职的原因说来话长,相关的文字资料、档案难以计数,简单说就是在麦克阿瑟的指挥下,美军在面对中国志愿军时遭遇重大挫败,加之麦克阿瑟的狂妄让杜鲁门无法忍受,于是将他解职。


关于解职的原因,过去我们的节目中曾多次提及,今天的节目我们着重说一说白宫当时用的什么方式将麦克阿瑟解职以及解职后发生的事。

麦克阿瑟

關於解職的方式,杜魯門是打壹巴掌,又給顆甜棗。


首先,杜魯門沒有要求麥克阿瑟辭職而是下令解除其職務的做法略帶懲罰的含義,之前的1950年9月,杜魯門認為國防部長約翰遜不能勝任,采取的是溫和方式,即讓約翰遜辭去職務由馬歇爾接任。


而在發布這壹任免決定時,杜魯門又決定讓麥克阿瑟本人早於其部屬與公眾獲知被解職的消息,在確認麥克阿瑟親自收到解職命令後白宮再發布總統聲明。不僅如此,還決定派專人當面送交解職命令,而不是由東京陸軍通訊部門將收到的白宮電報送交麥克阿瑟的副官,再由副官遞交麥克阿瑟。這樣的通知方式顯然又照顧了麥克阿瑟的面子。


當時美國陸軍部長佩斯正在東京,是恰當的送信人選。國防部長馬歇爾通知佩斯立即到朝鮮去並等待進壹步指令,解職電報避開陸軍通訊系統而是由國務院發給在釜山的美國大使穆喬,由穆喬轉交佩斯,然後佩斯飛回東京當面交給麥克阿瑟。


白宮之所以如此慎重處置這件事,是因為麥克阿瑟的身份太特殊了:第壹,麥克阿瑟資格老、威望高,壹戰時就在美國駐歐遠征軍中任旅長、師長等職,壹戰後曾任西點軍校校長、陸軍參謀長;二戰時歷任美國遠東軍司令、盟軍西南太平洋戰區司令;二戰後任駐日本盟軍最高統帥。麥克阿瑟是美軍10名五星上將當時尚在任的4人之壹,依陸軍部長佩斯的說法,“當麥克阿瑟是陸軍參謀長時我還在賓州壹所預科學校裏呢”。佩斯當然認為給麥克阿瑟送解職令是非常頭疼的事,他設想這樣去送信:我到麥克阿瑟總部,把門鈴壹按,把解職命令往門口壹塞,然後拼命跑掉。


白宮考慮到處理麥克阿瑟問題的特殊性之二在於:麥克阿瑟擔負重大責任,即代表盟國對日本實行占領,指揮正在進行的朝鮮戰爭。可以比較的是,德國被四大國分區占領,美、蘇、英都派出了戰爭期間的頭號軍事統帥——艾森豪威爾、朱可夫、蒙哥馬利——任占領軍總司令,但他們都只任職最多1年;而麥克阿瑟卻是唯壹的日本“太上皇”,而且已有5年又7個月之久。


白宮考慮到處理麥克阿瑟問題的特殊性之三是:因為資深望重又加權力大,麥克阿瑟素以桀驁不馴著稱。1937年麥克阿瑟在菲律賓任軍事顧問期間曾回國完婚,此後再未回國。二戰與朝鮮戰爭期間,兩任總統多次召他回國述職,他都以軍務在身而推脫。根據麥克阿瑟的要求,與兩位總統達成的妥協是在華盛頓與麥克阿瑟總部之間的地點同總統會晤:與羅斯福的會晤是1944年7月在檀香山,總統攜參謀長萊希同西南太平洋戰區總司令麥克阿瑟、太平洋戰區總司令尼米茲研究戰場形勢;與杜魯門終其壹生的唯壹會晤於1950年10月在威克島舉行,時間不過3小時,麥克阿瑟甚至謝絕了杜魯門共進午餐的邀請,匆匆飛回東京。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