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好奇心研究所
来自「好奇心日报」的一个常年发布突破性研究且颇具气质的公众号。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界面新闻  ·  创业板指涨幅创纪录! ·  16 小时前  
泽平宏观  ·  固态电池研究报告:锂电颠覆性革命 ·  4 天前  
阑夕  ·  晚安。 -20240921231657 ·  6 天前  
阑夕  ·  物理学硕士学历的勤杂工 ... ·  1 周前  
51好读  ›  专栏  ›  好奇心研究所

关于女权主义的11个刻板印象,你以前意识到过吗?

好奇心研究所  · 公众号  · 热门自媒体  · 2017-08-06 08:57

正文


在思想上已经完成对他人的宽容和反歧视,但落到自己身上就总有一道过不去的坎。由于我们观念中对性别的固有印象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并非喊一声我是平权主义者就能完全消除歧视和固有偏见。




“我一定要努力工作,给她幸福。”

我们经常能听到一个斗志昂扬的年轻人这么给自己打气。如同“我养你”一样,这样干劲十足的句子很容易令人动容。但如果不作说明的话,我们总会下意识默认这是一个男青年说的。

我们对日常里这种习惯性“把女性放在客体位置”的言行丝毫不觉得有任何不妥。

但是我们同时,又几乎都赞同性别平等。


不仅在中国,各地的许多女权主义/女性主义都正处于一个十分尴尬的位置,人们一边认同平权,一边视“女权主义”为社会搅屎棍。和 LGBT 相似,女权主义概念的滥用十分容易让人产生“过度政治正确”的印象,许多地方一度把”反女权主义“作为新的政治正确。

好奇心研究所的一项关于”性别平等“的调查,收到了 22498 个反馈(调查对象主要为年轻群体),结果显示:

74.5% 的人赞同聚餐时 AA 制而不是由男性买单,且女性对此的认同度(80%)要高出男性(68.8%)许多。从这点上可以推测,在年轻人眼中,“男性要主动买单”更多的可能出于男性对“绅士风度、男人更多承担责任”一类尊严性印象的固守,而非女性需求。

但在“男当家庭煮夫、女来养家糊口”这种牵涉到长期利益分配的调查中,63% 的男性表示可以接受,而女性只有 55%。

在着装方面,好奇心研究所一项名为“你有过哪些跨性别的消费?”的调查中,收到了 16245 个有跨性别消费的反馈。但当你看中一件衣服,导购员提醒你那是“异性款”时,81.4% 的女性会继续购买,而只有28.2% 的男性会这么做。一个明显的原因是大部分男性衣服能够兼容女性,而女性的衣服却难以兼容男性。同时,男性对被冠以女性化(娘娘腔)的担心要远过于女性男性化(女汉子)。

值得一提的是,在“娘娘腔”这个词条里,维基百科给出的解释是“一种对男性使用的差别用语,具有性别刻板印象意涵且含有歧视意味”。而百度百科给出的解释是“指男人动作、行为、形象女性化,娘炮一般用于形容男人娘娘腔,跟女人似的。”

必须要指出的是,由于此次受访者是在已知是“性别平等测试”中参与调查的,人们顾及面子,即便是参与匿名调查,也会少报自己令人尴尬的行为和想法。因而所得结果会比实际情况更为乐观。例如对于“女性年过 30 仍未婚”,近 90%的人认为“属于个人选择,结不结婚都可以接受。”但在现实中,“30 岁婚恋焦虑”仍普遍存在在当代人之中。

好奇心辞典有一个词条叫做【自我政治不正确】,“指在思想上已经完成对他人的宽容和反歧视,但落到自己身上就总有一道过不去的坎。”由于我们观念中对性别的固有印象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并非喊一声我是平权主义者就能完全消除歧视和固有偏见。


世界经济论坛发布的《2016 年全球性别差距报告》显示,全球男性劳动力参与率中男性达到 81%,而女性仅为 54%。女性在健康、教育、经济参与和政治代表等方面享受的福利仅为男性的三分之二。在“女性争取权利”呼声高涨、人们的性别平等意识似乎逐渐增强的中国,144 个调查国家中排名 99 位,这个国家在 2008 年排名 57 ,8 年里下降了 42 位。新生儿男女比例在榜单中排名倒数第一。

在全球性别差距报告中,我们能看到国内性别平等的进程,在世界范围内进展之缓慢。而为性别平权呼喊的女权主义却屡遭误解和敌视。密歇根大学的MEGAN GRANT 为此总结了 11 个关于女权主义的刻板印象,结合我所的观察,大概有这些:

1.她们反男性

(需要说明的是,女性主义者并不都是女性,这里用「她们」是因为多数人对女权主义者的误解对象为女性。)

总有人认为女权主义者都希望看到男性倒台。这点在许多自称女权主义者的”女权癌“、“中华田园女权”中经常出现,她们把造成性别不平等的原因归结为“都是男的不好”,将男性作为假想敌,不断攻击,歧视中国男性谄媚国外男性。

但事实上,女性的胜利,并不需要以男性的失败为前提。

2.她们政治信仰都一样

女权主义者也有投票给川普的,也有谁都没投的,她们并不是都有相同的政治信仰。女权主义也有众多分支和派别,在许多问题上,不同派别会有不同、甚至完全对立的看法。

3.她们吵闹、讨人厌、还固执己见

这是一个极其丑陋的刻板印象。其中让女权主义声名狼藉的最大原因,是由于在人们眼中女权主义者总是爱出风头、多嘴多舌。每个女权主义者都是独立的个体,她们选择自己的表达方式。只是激进的阐述方法和观点更容易给人们留下印象,才使得人们更多地记得她们烦人的那部分。

4.她们认为骑士精神等于性别歧视

这是矫枉过正的一个很典型的例子。她们知道男性主动为女性扶住门只是在表达礼貌而已,她们会心存感激,而不是说“我可以自己开这扇门,女人没你想象中的那么弱,你这臭狗屎。”同样的,女性有时候也会为别人扶门,因为这是在传达友善。

5.她们动不动就生气,发牢骚

“她们明明过得挺好,为什么总是抱怨,因为大姨妈来了吗?”

一来并不是她们无理取闹。要知道,虽然我们都同意如今大环境下男女权利不平等,但我们常常很容易忽视的是,女权是在争取权益,真正的女权势必会挑战人们早已习惯的行为模式,损害到一些人的既得利益。比如家务的重新分配、孩子跟谁姓、女性不结婚男性就得单身。事实上,多数人是能够分清什么是真女权,什么是“伪女权”,但人们谈论得更多的却总是后者,因为”伪女权、中华田园女权“的漏洞是明摆着的,而迅速拉拢队友和得到认同的一大方法就是树立一个敌人,这个敌人就是我们常见的被人们大为诟病的那个“女权主义”。毕竟,相比反省而言,批评总是简单的。

其次,即便她们就是在生气发牢骚,她们也有权利这么做。

6.她们想像男人一样

也许某些女权主义者会这样,但不是所有人。女权主义者渴望成为男性、取代男性,绝对是一种刻板印象。性别的问题在于,规定她们应该怎么样,而不是她们是怎样。她们不想与男人保持距离,也不想在“男人的世界”里作为第二性生存下去。这不是一场比赛。她们既不想成为男性,也不想成为被定义的女性,她们只想成为自己。他们不希望当她们做出自己的选择时,有人跳出来说“女人不该这么做”、“女人就应该那样做”。

7.她们希望像男人一样被对待

在某种意义上,是的,但又不仅如此。她们不想被当做男人,因为她们不是,男性和女性不可否认地存在生理上的差异,但社会化的过程中夸大了这些差异,继而开启了自我审查并应验的过程。人们逐渐形成一套“男人味”、“女人味”的性别标杆。她们希望的是像男性一样获得足够尊重的权利。

8.女权主义是女人的事

“女权、女性”的表述,让人们十分容易将女权主义定义为“只为女性单一群体谋福利,与男性无关”。女权主义既不是女人的事,也不是男人的事。它适用于所有人——女人、男人、年轻人、老人、黑人、白人、黄人。女权主义追求的是性别平等,仅此而已。有些女权主义为了强调平权,或为了躲开人们对女权的炮火,自称“平权主义、人权主义”,但这种做法弱化了“由于性别的原因”造成的不平等,有避重就轻之嫌。

9.她们太敏感

“怎么什么都可以扯到女权主义,你太敏感了。”

这种评价经常会让女权主义者觉得被冒犯,当人们不断用“女朋友是拿来哄的,如果她生气就一定是你的错”、“别跟女朋友讲道理,爱她就行”的话来调侃,用表面上的爱把女性置于蛮不讲理的标签里,以至全民都将“怕老婆”当做“好男人”的标准;当人们自嘲“我连蝴蝶结都不会扎,真是个假妇女”时并不觉得是对女性的刻板印象;当人们轻而易举地说出“没想到你一个小姑娘这么能跑”时,也并不承认自己有“女性天生就比男性柔弱”的刻板印象。

当女权主义者指出这些生活中的歧视,却被认为太过小题大做。

并非女权主义者太过敏感,而是大部分平权认同者在做出性别歧视言行时,对此丝毫没有察觉。如果人们勤劳一点去搜一搜当前性别不平等的现状,就该明白以目前的平权水平,远不到该“钝化”女权意识的时候。

10.她们拒绝典型的女性物品

粉色、花、蝴蝶结、闪闪发亮的东西,情人节的礼物,这些是典型的女性化物品,但女权主义者也会喜欢它们,如同他们反对的不是男性一样,他们也并不拒绝传统女性,那是一种选择,他们的诉求不在于禁止或摒弃这个选择,而在于”当你做出其他选择时,也能得到理所当然的尊重“。

11.男女权主义者不是gay就是娘炮

首先,他们有作为女权主义者的权利,但更重要的是,这样的刻板印象会让男性对女权保持距离,即便他们想要参与进来,成为其中的一部分,他们也会对人们“娘炮、gay 里 gay 气”的评价有所顾忌。并非女性化的男性才支持女性,这关乎权利意识。


“女性不是天生的,是后天造就的”。性别不公的问题在于规定我们是什么,而不是认同我们是什么。的确,平权组织很容易超过限度发展成“以弱者身份道德绑架他人来谋取利益的流氓团体。”披着女权外衣求特权的人不在少数,但如果我们不给予真正在为平权事业奋斗的人以足够的耐心和支持,对可见的不公现状冷眼旁观。也许不久的将来我们还会再一次看到类似“把同性恋者与性变态并列”的开倒车现象。

(END)



- 题图及动图来自:giphy -




- 与有气质的你共勉高尚趣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