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英侨说
《英国侨报》(原名《新欧华报》),建立于 2002 年。我们的目标是为生活、工作在英国的华人提供真实可信的新闻和原创信息。邮箱:[email protected]; 网站:www.ukjs.net 微博:@英国侨报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读书杂志  ·  中读年卡 | ... ·  昨天  
周国平  ·  人的幸福感从哪儿来? ·  3 天前  
洞见  ·  不要过度共情你的孩子 ·  5 天前  
李峰的投资圈  ·  跳出三界外 ·  6 天前  
李峰的投资圈  ·  跳出三界外 ·  6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英侨说

伦敦地铁广播用中性问候语!还有无性别幼儿园、厕所,一场"革命"悄悄来临……

英侨说  · 公众号  ·  · 2017-07-15 04:52

正文

【您的2017余额:170天】

 

    学生换汇季

13/07/2017 人民币兑英镑8.70

以上信息由CurrencyCo提供

最新汇率请联系

官方微信: huobi_2015 | 

电话: +44 (0) 207 287 7112


据英国广播公司(BBC)报道称,为了性别中立,未来大家熟悉的地铁广播,将不再以“女士们先生们” (ladies and gentlemen) 作为开场白,而使用“哈啰,各位” (hello everyone) 作为地铁广播的开场词,好让所有乘客都感到“受欢迎”。



伦敦地铁的这一举措受到了LGBT群体的欢迎。伦敦市长萨迪克•汗上个月在与市民的问答环节中,也对地铁员工改变称呼表示支持。


当时有民众询问,部分地铁站的录音广播仍使用“女士们先生们”,请问何时会全面撤换?


沙迪克汗表示,伦敦是个多元城市,让乘客宾至如归是伦敦交通局的服务目的,他了解有部分乘客或许对“女士们先生们”的称呼感到不舒服,他会确保伦敦交通局有更中立的说法。



伦敦交通局客户策略主任艾佛斯表示:“我们希望所有人在我们的运输网络都感到受欢迎。我们已经修改广播用词,确保符合伦敦的包容与多元性。”


伦敦交通局表示,已经告知所有员工使用新用词,但是“偶尔”还是会有员工使用“女士们先生们”,当然不是出于恶意。如果这种“说错话”的情况频繁发生,将再次提醒员工。

 

什么是去性别化?


传统的观念里,性别分为两种——非男即女。这种基于生物上生理性别(sex)的分类方式,对于大部分哺乳动物来说,或许足够了:生殖只需要男女,剩下的都是“异常”。但对于人类来说,性所起的作用远远不止生殖,它还是我们每个人的基本自我身份之一。美国历史学家Joanne Meyerowitz(乔安娜·迈耶罗维茨)曾提出,性别应该从三个广义的角度进行划分:生理性别(sex)、社会性别(gender)和心理性别(sexuality)。


而用男、女两个单字就对性别进行简单粗暴,非黑即白的划分,是极不负责任的。早在2014年,Facebook就更新了个人信息里的用户性别选项,除了传统的男/女,还增加了56种非传统性别。这个比我国民族还长的清单并不是一个愚人节的玩笑,而是基于著名性别研究组织GLAAD数十年研究成果的产物。



例如:

Agender - 无性别。没有发育性别、或者没有感觉到自己有任何强烈性别归属的人。他们不见得认为自己没有性别,但可能觉得性别不是自己的核心特质。
Bigender - 双性人。自我性别认定可以在两种之间切换的人。两种性别未必是男和女,可以是这里提到的许多种其它非传统性别。
Cis - 顺性人。自我性别认定和出生时的生物性别相同的人。大部分人归于此类。 
Gender Questioning - 性别存疑。对自己的性别归属不完全确定、还没有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性别认同标签的人。

 

 “无性别时代“悄悄来临?

 

无独有偶,关于“无性别意识”的斗争就像一股由下往上缓慢渗出的暗流,还未达到沸腾,但已经悄悄展开。

 

 

在美国,无性别厕所正在被提倡。由于不同性别认同的人参军服役和同性婚姻问题基本上已经得到解决,所以争取无性别卫生间的行动,就成为了女同性恋者、男同性恋者、双性恋者与跨性别者(LGBT)群体最新的人权议题——其中跨性别者群体的愿望尤其强烈。


 

学校、博物馆、餐厅、超市、咖啡厅,甚至是白宫都在重新的整修传统的男女分用式卫生间。西雅图、伯克利、圣塔菲、奥斯汀和费城等城市都已经通过了相关法律,要求配备单人用的无性别卫生间。费城有一个在线的寻厕指南,显示出了此类设施的位置,此外还有一个叫 Refuge Restrooms(救命厕所)、适用于全美国的手机寻厕应用。 2016年5月13日,为维护美国“跨性别学生”自由选择厕所的权利,奥巴马政府通过美国政法部和教育部联合下达指令,每所公立学校都要允许跨性别者使用自己认同的厕所。

 

在瑞典,斯德哥尔摩,有一所名为Egalia的学校,以“尊重、责任和专业”作为座右铭,将性别平等教育学纳入教学环境的每一个方面。在Egalia, 老师们对学生的称呼,不再区分“he”或者“she”,他们只叫孩子们的名字,或者“hen”—一个源于芬兰的性别模糊代称。



Egalia希望通过这样的无差别教育,消除孩子们对性别的刻板印象。让孩子们了解到,性别,如同种族和宗教一样,只是一种特质,而不代表某种性格,由此,对儿童的社会期待也不再基于性别。所以,男生可以玩洋娃娃,女孩也可以玩推土车和乐高积木。


幼儿园教师珍妮·约翰松说,“社会希望女孩女性化,温柔又漂亮,希望男孩有男子气概,坚强外向,然而孩子们应该有机会来决定他们自己长大要成为什么样的人。


而时尚界,大概是最早也是最多提倡无性别主义的,也确实进一步将原本遥远的跨性别现象拖进了公众视线。从Chanel,Givenchy , Saint Laurent, Dsquared 2,再到如今的Gucci, Burberry, Vetements,这些给年轻人带来最直接影响的品牌争相以服装设计表达跨性别意识,让女性穿上Oversize和夸张的廓形外套,男性选择更华丽更暧昧的单品。


Gucci 的设计总监Alessandro认为,时尚界“去性别化”的设计出发点并不是为了“革命”,而只是把客观的正在发生的事情搬到了T台上。他曾说过:“无性别”这个趋势并不是他的发明,而是“世界就朝着这个方向去”。



所以,跳出时装领域来说,“无性别”也许与时尚趋势并无太大关系。这个缓慢却也无比自然的过程,其根源或许是对于当今正在潜移默化地改变着意识形态的一种回应。

 

一些声音


最后,关于“性别去标签化”,一些“大人物”的观点。


“一个人不是生下来就是女人,她是变成女人的。”

    --西蒙娜·德·波伏娃(Simone de Beauvoir) 


人们不易认识到的是,性别角色定式也是对男性的压迫。这种压迫不像对女性的压迫那样直观,而是以一种微妙的方式施行的。比如,有位男士,他的个性是感情超过理性的,或者是哺育性超过攻击性的等等,那么他所承受的压力就特别大。”

--李银河


 “我愈来愈感到,为两性演绎同样的理念,是一种本能的正确做法。”

--缪西娅·普拉达(Miuccia Prada)


 “千禧一代正在挑战关于性取向的整个观念,在12到19岁,被称为‘Z世代’的人群中,男性与女性的界限正日益模糊。”

--露西·格林尼(Lucie Greene)


 ( 实习记者韩培综合整理报道,图片来自BBC、The Telegraph等报道)

 




推荐

阅读




授权&转载&投稿等请联系[email protected]

长按下图识别二维码关注“英侨网”

官网:http://www.ukjs.net/

微博:英国侨报

This news is sponsored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