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究竟好不好,向来都是经济学家们争论的焦点。这本是稀疏平常的事情,但是自从“好斗”的任教主加入宏观界,这个江湖就再也没有太平过。
今年年初,大部分经济学家都对中国经济十分悲观。学院派代表许小年认为“中国已陷入中等收入陷阱”。姜超(海通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表示,中国经济已至“繁荣的顶点”,建议人们未来几年“现金为王”。刘煜辉(天风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从债务周期的角度提出了著名的“钝刀与剃刀”说,认为未来几年的日子将会非常艰难;证券研究界的泰斗李迅雷也认为,尽管一季度经济数据靓丽,但是因为“可怕的时滞”,未来几年,中国经济不容乐观。
此时,任泽平(方正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单枪匹马,振臂高呼:我们正“站在新周期的起点上”。对于股市,他大胆提出“战略看多A股结构性牛市”,认为“每一次回调都值得买入,每一次回眸都令人心动”。
此言一出,很多人都怀疑任教主“是不是脑子进水了?”“连傻子都能看出来,中国经济增速放缓,百业凋敝,你哪来的自信?”而,每当看空观点一出,就会在朋友圈疯传。
第一回合,经济空头完胜!任泽平被鄙视。
然而,生活总比艺术更戏剧。
今年上半年我国GDP总量为381490亿元,同比增长6.9%,大超预期。股市中,消费、金融、周期股拔地而起,走出了结构性牛市。如今,沪指突破3300点,“全面牛市已来”的声音越来越多。
这下子,轮到任教主嘚瑟了。7月31日他发文表示“硬着陆和繁荣顶点证伪,新周期持续验证”。8月3日凌晨他又不忘补刀“新周期崛起,繁荣顶点和可怕时滞完败”。
尽管数据打脸,但是空头依旧不依不挠。
空头司令刘煜辉的一篇演讲稿再次刷屏,他提到:过去10年,中国经济周期完全来源于“房地产+基建”,而这二者又受制于债务,所以“根本不存在新周期”。所谓的“新周期”,不过是垄断托拉斯,价格同盟,计划配额等老故事。完全不值得一辩。
在《不要用显微镜来寻找经济周期拐点》一文中,李迅雷认为,“每年都有不少学者宣称当年将是新经济、新周期、新金融的起点,或者资本市场牛市的起点……是划时代的、或里程碑式的。然而事后证明,并没有出现什么拐点。有些人,对短期波动看得过重,误把浪花看成浪潮。”
反击最狠的是格隆,虽然他没有参与上第一回合的论战,但是这一次的表现相当不俗。在《究竟什么样的远方,才配得上这一路的颠沛流离?》的爆款文章中,他毫不客气地说“从2011年开始,但凡中国经济有复苏苗头,就总有人跳出来高呼中国经济走出了新周期。这种人,不是无知就是投机,投政治的机。”
当然,任教主也不是吃素的,他怼的也毫不留情,他说:“新周期”一开始充满争议但最终完胜,经济空头一开始广受追捧,最终一败涂地,现在只剩下嘴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