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重压力接踵而至
大宗商品行情降温
5月20日,大宗商品股期联袂大跌。国内期货市场上焦煤、动力煤期货跌停;A股市场上,钢铁、采掘、有色金属等与大宗商品相关的顺周期板块携手领跌。
近期,国内多方密集出手,为火热的大宗商品行情降温。与此同时,美联储4月会议纪要出现“鹰派”声音,市场对其货币政策即将转向的预期升温,同样不利于大宗商品走势。当前大宗商品价格的大跌是短期回调还是见顶信号?券商机构存在分歧。
股期联袂下跌
近期火热的大宗商品市场出现明显降温,与大宗商品相关的顺周期板块集体回调。
Wind数据显示,截至5月20日A股收盘,钢铁板块跌逾4%,采掘、有色金属板块均跌逾3%,携手领跌申万一级行业指数。期货市场上,动力煤、焦煤期货均跌停,铁矿石期货主力合约跌逾5%。
分析人士称,来自于国内和国际的多重压力促使大宗商品行情降温。
一方面,国内多方密集出手,维护商品价格平稳运行。近期召开的两次国务院常务会议均提到了大宗商品涨价相关问题。5月19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做好大宗商品保供稳价工作,保持经济平稳运行。5月12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跟踪分析国内外形势和市场变化,做好市场调节,应对大宗商品价格过快上涨及其连带影响。
各个期货交易所近期针对期货行情积极调整交易规则。5月19日,大连商品交易所公告称,修改铁矿石期货合约及相关规则。5月17日,郑州商品交易所公告称,调整纯碱、菜油、菜粕、动力煤期货合约交易保证金标准和涨跌停板幅度。5月14日,上海期货交易所公告称,调整螺纹钢、热轧卷板期货交易保证金比例和涨跌停板幅度。
另一方面,美联储货币政策收缩预期升温也不利于大宗商品走势。北京时间5月20日凌晨公布的美联储4月份会议纪要显示,一些与会官员提到:“如果美国经济继续朝着美联储的目标迅速修复,那么在未来几次会议上讨论调整资产购买速度的计划是合适的。”
分析人士称,美联储此份会议纪要释放的信号加强了市场对美联储即将收紧货币政策的预期。一旦货币政策收紧,美元则迎来上行动力,将对大宗商品走势形成打压。
券商激辩后市走向
这一轮大宗商品的股期联动上涨可谓波澜壮阔。不过,记者统计发现,钢铁等顺周期板块以及相关商品近两周走势较弱。当前时点的大跌是见顶信号还是短期回调?
有机构人士认为,资源品仍有供需缺口,大宗商品行情还未结束。
川财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所所长陈雳分析称,整体来看,疫情对海外经济的冲击偏向中长期,全球商品需求仍未恢复至疫情前水平。另外,现在谈美联储政策转向还言之过早,美联储政策是否转向要看全球疫情的真正拐点是否到来。
银河证券策略分析师曾万平判断,大宗商品短期受挫,但难言牛市结束。短期大宗商品涨价动力弱化,相关市场可能延续震荡态势。但从供需角度看,目前资源品供给整体压力较低,下游产品需求或持续增长,供需错配下,大宗商品仍有涨价动力。“在供给大幅度上升、需求大幅下降之前,不宜断定大宗商品牛市已经结束。”曾万平表示。
也有机构人士认为,从投资策略角度看,大宗商品或已不是投资优选。
中信证券策略秦培景团队日前发表观点称,今年以来商品价格过快上涨已经开始对经济预期产生负面扰动,反过来制约了涨价的持续性,政策及时应对也有效抑制了短期投机行为。5月中旬开始,商品价格的修正预计将缓解国内货币调控收紧预期,驱动增量资金持续稳步入场,存量资金则从顺周期板块扩散至高弹性板块。在此背景下,涨价的持续性和中下游需求进入了交互矛盾期,周期逻辑将阶段性淡化,成长板块料将迎来一轮估值修复行情。
“随着大宗商品价格开始调整,周期股的交易价值逐步减弱,建议逐步减仓周期类股票,加仓业绩稳定、成长性高的白马股。”渤海证券金融工程分析师郝倞表示。(中国证券报 周璐璐)
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
稳定企业对大宗商品需求
国家发改委新闻发言人金贤东在5月18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近期部分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上涨,主要是由于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全球流动性宽松以及市场预期等因素叠加影响。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对我国的影响有利有弊,一方面有利于提升上游原材料企业盈利能力、降低债务风险,另一方面也会导致中下游制造业经营成本上升,影响行业效益。
“影响大宗商品价格的因素主要包括供求和金融,其中,汇率是重要的金融因素之一。”中国银行研究院高级研究员王有鑫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国际市场上,大宗商品交易通常以
美元定价,美元走势与大宗商品价格负相关。
一方面,人民币汇率波动会影响大宗商品的人民币价格,影响国内进口企业成本。
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升值为例,将在一定程度上抵消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对国内进口企业原材料成本的影响;
另一方面,中国作为国际铁矿石、原油、铜、大豆等商品主要进口国,如果人民币汇率升值幅度过大,进口大宗商品过多,又会刺激大宗商品价格上涨,不利于稳定国内商品价格。
因此,在王有鑫看来,综合当前市场环境情况,维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有利于稳定企业对大宗商品价格的需求。
“我国是大宗商品主要进口国之一,价格上涨带来的影响值得我们高度重视。”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王春英在4月份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外汇管理局更关心从国际收支的角度来看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的影响。一季度进口有所增长,但是出口也实现了不错的增长,货物贸易还是实现了7600亿元人民币的顺差,这个数高于前两年的平均水平。在此情况下,一季度经常账户维持基本平衡、小幅顺差的格局,应该说国际收支总体状况还是健康的。外汇管理局会不断促进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
中国人民银行在近期发布的《2021年第一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也指出,将“稳步深化人民币汇率市场化改革,完善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发挥汇率调节宏观经济和国际收支自动稳定器作用。引导社会预期,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证券日报 刘 琪)
以关税双向调节助力大宗商品保供稳价
5月19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做好大宗商品保供稳价工作,保持经济平稳运行。会议提出,要多措并举加强供需双向调节。落实提高部分钢铁产品出口关税、对生铁及废钢等实行零进口暂定税率、取消部分钢铁产品出口退税等政策,促进增加国内市场供应。
今年以来,部分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上涨,对供应链产业链产生了重大影响,我国及时采取税收政策鼓励进口、抑制出口,保障钢铁等大宗商品供给。近日,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发布公告称,自2021年5月1日起,调整部分钢铁产品关税。其中,对生铁、粗钢、再生钢铁原料、铬铁等产品实行零进口暂定税率;适当提高硅铁、铬铁、高纯生铁等产品的出口关税,调整后分别实行25%出口税率、20%出口暂定税率、15%出口暂定税率。同时,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也发布公告称,自2021年5月1日起,取消146种钢铁相关产品出口退税。
粤开证券研究院副院长、首席宏观分析师罗志恒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当前以钢铁为首的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的核心原因是供需矛盾和国际流动性充裕,通过税收手段主要解决的是供需矛盾,即提高相关产品的出口关税、取消相关产品的出口退税旨在压低出口,同时进口零税率旨在提高进口,通过贸易手段解决国内供给不足的问题,实现相对均衡的供需。此外,还具有释放稳定预期的作用,避免非理性的投机炒作。
中国财政学会绩效管理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张依群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此次我国调整钢铁等产品的关税和出口退税政策,目的在于保证国内对钢铁系列产品的基本需求,通过关税调节扩大进口抑制出口,平抑国内近一个时期持续上涨的大宗商品价格,并形成对市场大宗商品价格传导效应,达到稳定国际钢铁类产品价格的目的。
部分钢铁产品关税和出口退税政策调整对上市公司影响有多大,在沪深互动易平台上,久立特材表示,公司主要原材料不锈钢圆棒进口关税从2%降低至0%,将降低公司原材料采购成本,对公司无重大影响,公司积极应对出口退税取消政策,加班加点争赶发货进度,目前在手出口订单中,有较大一部分是加工贸易,整体来说影响可控;华达新材表示,公司涉及的彩涂钢卷在《取消出口退税的钢铁产品清单》之列,由于政策的颁布到实施没有缓冲期,短期内将对公司已生产未上船订单的盈利产生一定的影响,目前公司正在和客户进行积极的沟通,随着公司经营策略的迅速调整,影响将会很快消除;包钢股份表示,出口退税的取消,降低了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对出口产品的利润会有影响。
罗志恒表示,调整钢铁相关产品进出口关税政策对中下游的机械、家电制造及居民端的耐用消费品则是利好的,避免了上游涨价影响中下游的小微企业和居民生活。
张依群表示,未来还需要税收政策发力,建议积极推动制度性减税,规范税制,严格征税,促进公平;同时,从鼓励大宗商品高效利用角度出发,鼓励企业加大技术研发投入,实现创新和高质量发展;此外,推动建立有利于保障国内大宗商品需要的税收制度,提高中国税制对国际市场的影响力,引导国际大宗商品市场向有利于国内发展的方向发展,增强国内大宗商品的定价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