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苦每一个睿智的灵魂
都关注了「子木聊房」
正文2687字,预计阅读时间:
可能9
分钟
“青山绿水,江湖再见。”
在9月,这句话是响当当的楼市金句。只不过场景有些踉跄,有些人应该能记住,就是宁波中粮首府的一些业主敲锣打鼓给万科物业送了一副“干啥啥不行,收费第一名”的锦旗。
万科物业一气之下,卸担出走,留下了这么一句话。
今天为何再提此事呢,因为戏剧性的一幕出现了。万科物业在昨天又写了一封信,文中情真意切:
“江湖路远,吾道不孤,巍巍青山在,细水长河流。”
这让我想起《闪闪的红星》里面一句台词,“我胡汉三又回来了!”不过胡汉三不是什么好人,是自己偷跑回来的,而万科物业却是被业主集体请回来的。
事实上,万科物业离开的这一个月里,社区居委会一直在对这个小区的所有业主进行电话征询:万科物业走了,我们到底换什么物业?
结果小区730户,587户选择“让万科物业回来”。
80%的业主投出了挽留票,万科物业感动的稀里哗啦,心想意气归意气,这活儿还得干。
就这样,一场中国业主和物业矛盾闹剧,最终以喜剧结尾了。
剧已落幕,看客应该离场才对,但子木还要给大家送上一发彩蛋,因为这场剧背后的深思不仅仅是看热闹而已。它是中国业主和物业关系的一次历史性转折。
自打中国有了物业以来,业主和物业就一直合不来。
首先站在利益两端,各自考量,矛盾有了基础环境。再加上早期物业从香港传入内地,相关企业学到了皮毛,却没学到精髓。
收了钱不干活的很多,乱收钱甚至还欺负业主的也不少。久而久之,一传百百传千,物业坏了行情。所以一提起物业,中国业主一直都是敌视态度,恨不得扔板砖。
其实今年,这种矛盾关系缓和了许多。因为在疫情期间,业主的活动半径被限制在房子里,很多小区物业主动出击,消毒、送快递甚至帮买菜。让业主们第一次感受到了来自物业的“温暖”。
再加上媒体一发酵,物业从业者脸上有了荣誉的光,感觉马上要掀开诟病的阴霾了。
然而9月份,一副“干啥啥不行,收费第一名”的锦旗让这个行业一夜回到了解放前,几乎所有人都在以嘲讽的态度再一次把矛头对准了物业。
我在之前《
物业问题
》一文还原了事件详情,让人惊讶的是,这次的闹剧本质,却是一些蛮横无理的业主导致的。
这次反转剧是万科物业赢了吗?不是。
是业主赢了吗?也不是。
在这次较量中,没有胜利者,但让大家懂得了2个道理:
1、唤醒了业主对权利维护的意识。如果物业做的不好,可以“送”走,如果物业做的好,还可以请回来。每一个业主都是社区的一份子,有时候别人表演,可能买单的就是你,沉默就是放纵。
2、大家重新认识了牛顿第三定律,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不单物业坏,业主坏的也不少。所以在要求物业服务的同时,也得指出恶人邻居的品行。大家应当共同维护这个环境。
其实对于整个行业,也有了特别大的推动作用。
一个在某知名物业企业工作的朋友昨天对我说,因为这次锦旗事件,高层开了好几次会,着重思考几个问题。
首先这次锦旗事件落在了万科物业头上,万科的服务质量是经打的。但如果换作其他物业公司,根本不可能全身而退。
以后业主投诉,直接把锦旗挂在网上,可能对一家物业公司的业务影响是致命的。
业主对物业有要求,不是坏事,这是大趋势。之前大家都在抢蛋糕,看谁吃得多吃得快。然而现在只能拼服务了,否则就是看谁死得快。
其次遇到恶人业主先告状的,如何处理?
是不是能和万科一样,体面地退出。并且在政府、社区居委会、业委会之间形成一套规整的流程方案。
我打趣到,流程不重要,重要的是那句“青山绿水,江湖再见”写得好,你们应该多学学人家写文案,做个文化人。
对于购房者,我还是那句话,从现在开始一定要对物业重视起来。
昨天我看到一组国家统计局出的数据,说9月份全国商品房销售均价已经突破一万元大关,达到10063元/平米了。
记得1998年第一次房改全国商品房均价才是2000元/平米,20年时间,整整翻了5倍。
如果按照80平米的刚需房计算,好歹也是80万的巨额数字。如果按照2019年全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733元计算,普通人买一套房子需要26.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