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三公子的人生记录仪
世界很大很精彩,值得好好度过。读书写字、理财投资、健身运动、旅行美食,一个都不能落下,请努力生活。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简单心理  ·  为什么我们相爱,却无法一起生活? ·  20 小时前  
最高人民检察院  ·  周喜安被查 ·  2 天前  
Kevin在纽约  ·  你觉得自己是个遵循传统的人吗? ...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三公子的人生记录仪

关于生活转型的思考

三公子的人生记录仪  · 公众号  ·  · 2018-01-23 10:59

正文

点上方蓝字可加关注

微信号: sangongzi0906

期待我们成为朋友



聊聊我近期“生活”的几个体验吧。


01


我妈以前常跟我说,你要自己学着做饭,并不是说以后就要自己当老妈子,你可以未来有条件用保姆,但自己一定要懂。然而,一贯不听话的我就将这番话理解为——我可以把重心用到挣钱上,到时候钱可以买来一切服务,不就不需要学了嘛。


显然,这种思维模式是非常错误的,我也为此付出了很多的代价。


元旦过后,我极大地减少了叫外卖的次数,自己去家门口的菜场买菜,看美食视频,抄食谱,洗手做羹汤,炒菜常常一不留神就糊了,煲汤会出现下手太重,食材都煮糊了的局面,但是这种日子过上一段时间,我开始理解我老妈的用心,她不仅仅是希望我自己会做菜,还希望我能够通过学这件事,懂得去体谅别人的不容易。


体谅他人,就是承接在上周我说到的“成全别人”。


我们都希望别人可以多多帮助成全自己,但这种“希望”要达成的前提,是我们能够先学着理解别人和成全别人。但这一步还不够,我们如何做到先成全别人呢?没有一种真正良性的内心驱动,故意为之的“成全别人”会显得非常“假”。


所以,能够真的体谅到对方的不容易,才能在心态上去尊重对方的劳动成果,在尊重的基础上,呈现出来的“成全别人”才会显得真诚,对方也才能够领会到这种“真诚”。


我真正踏入到生活这个领域后,才发现很多事情做起来病不容易,这时候我再回头看那些生活中给我很多帮助和照顾的朋友,会觉得自己太理所当然地享受他们的帮助。


与人相处,最不应该干两件事:一是拿自己的擅长去攻击别人的弱点,拿自己的优势去嘲笑别人的弱项;二是理所当然享受别人的付出,还瞧不上别人的付出。


这两件事情,别人用在自己身上,我们会生气愤怒,会觉得自己被冒犯了。但换回来说,我们对别人又表现得如何了?


至少在我这里,我要承认自己做得并不好,我将能力擅长划分等次,用不同的态度对待了不同能力的人,无论我怎么高喊“尊重”二字,这种行为就是不尊重。


现在我真的是懂得“生活才是最大的修炼场,社会才是真正的老师”,以前嚷嚷着“自己只生活在擅长的小领域”是多么的可笑,小领域中再怎么擅长,都无法提供生活的全貌。


记得在去年11月份跟心理咨询老师聊天的时候,我对某些行为上的想法表现得尤为固执。


他说可以理解我的执念,但我也需要想明白一件事情,社交是复杂多变的,人不可能只按照自己的标准活着,别人没有义务围绕你的标准而配合表演,也许你可以按照一套标准过一辈子,有得有失,你愿意承受就好,但你未来有了家庭和孩子怎么办?你是不是也希望孩子也变成你这个样子,接受你的这套标准?他在成长环境中会遇到无数的社交场合,他用你的这套标准能应付得了?


那场沟通,对我的触动非常大,也是从那之后,我开始一点点松绑我的执念,去观察更多样的生活。


这三个月以来,我对生活的理解是:


生活像是大自然,她包容万象,她充满弹性空间,是需要我学着不断调控尺度来面对的,对它的其他领域接触的越多,越让我感觉到过去擅长领域的狭小,以及自身的单一和脆弱。


我应该去体验生活的酸甜苦辣,去感受生活的厚度和深度,而不是一味的索取快乐。生而为人,它的价值就是尝遍百态,以平和的心境走到终点(不一定对,但这是我这段时间的理解)。


02


跟生活接触得越紧密,消费习惯会随之发生巨大的改变,我开始觉察到自己在很多方面养成了浪费的习惯。


虽然从每月记账和每年盘点收支的数据上来看,我依然保持了很高的投资理财率,但我在消费并没有做到了合理化。真相是我挣得多,存下来的多,但消费的部分中有不少是毫无必要的开支,以及明显的浪费。


这不得不又回到家庭教育上,无论是过去我拿着五六千元死工资的时候,还是副业收入逐步提高之后,我老妈就一直叮嘱说“钱不可以浪费,挣钱多不是浪费钱的理由”。


在没钱的时候,会觉得这话有道理,但是手里的钱变的越来越多后,消费习惯会发生巨大的改变,首当其冲的理由就是“以新代旧”,打着更新换代的旗号开始对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进行升级。


但是衣食住行的升级中,一来会伴随着很多无必要的购买和重复消费,二来会越发不珍惜买到手的东西,东西稍微坏了一点,就去重新买一个,并不会考虑去缝缝补补接着用,外卖叫多了,吃不掉扔掉一点也不会心疼。


从钱的角度来看,消费的钱对比投资收益的钱,的确并不多,但这个过程中养成的对食物不尊重的态度,自以为是的大口气,都会在潜意识里把人往负面上引导。


从节俭到奢侈容易,从奢侈到节俭难。我这三个月时间里,有意识去控制无端的消费,这个过程并不轻松,但好处就是,我真的发现家里有太多花费不少但根本用不上的东西。


帮助我摆脱各种物质消费的方式是精神消费的升级,从吃喝玩乐往兴趣爱好上转移,虽然说消费的金额上不见得有很大的收缩,但是钱能落到实处,能真正体现出它的价值。而且精神消费上的升级,最终还能够给生活本身带来有价值的提升,这也是对金钱很好的尊重。


03


我感觉现在的自己,像是兜兜转转一个圈,又回到了最初的原点。在当初刚刚迈入社会的时候,本应该收敛脾性,去接受社会的洗礼,去经历挫折,然后开始成长。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