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金融危机以后,全球经济陷入了持续萧条,虽然经过世界几个主要的大国的宽松政策后,经济基本平稳并有所恢复,但是总体上,从2008年金融危机到现在,将近十年的时间,全球GDP的年均增长率不足1%,世界经济整体的处于长期慢性萧条当中。
在北大与中顾联合举办的《北大“一带一路”与企业走出去高峰论坛》上,北京大学国际经济研究所所长王跃生认为,全球经济历经十年恢复仍处于萧条状态,主要原因在于战后建立的全球化经济增长机制已经失效。
战后建立的全球化经济增长机制是指以美国为中心,发达国家为核心,发展国家为外围的增长机制。美国是全球的主要的科技创新者、新产业引领者、产业转移的发动者同时也是全球最大市场,所以它是全球经济增长最主要的引擎。国际产业的梯次转移,从美国转移到欧洲,然后转移到日本,转移到四小龙,转移到中国、东南亚等等,这种国际产业的梯次转移,使各国的比较优势得到发挥,资源在全球得到有效的配置和效率提升,反过来又为美国腾出资源实现创新创造了新条件。
也就是说,战后建立的全球经济增长机制是指,发达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国际产业转移、技术扩散——然后外围国家工作化、制造业发展——产品返销发达国家、全球贸易大发展——发展中国家贸易盈余再以间接投资形式回流美国,国际金融中心——中心国家就可以持续对发展中国家进行投资…..
战后全球经济增长机制能有效发挥作用需要三个必要条件:
第一,以美国为代表的中心国家要持续既有循环,必须不断创新,发展新兴产业,一旦新产业支撑不足,就会形成产业空心化,随之而来的就是贸易逆差、国际收支逆差、财政赤字等系列严重后果。
注:产业空心化是指以制造业为中心的物质生产和资本,大量地迅速地转移到国外,使物质生产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明显下降,造成国内物质生产与非物质生产之间的比例关系严重失衡。
第二,外围国家必须持续地维持低成本生产的比较优势,并随着成本上升而实现产业升级,否则就会导致低成本依赖和比较优势锁定,陷入“中等收入陷阱”。
注:一个国家发展到中等收入阶段(人均国内生产总值3000美元左右)后,可能出现两种结果,一是持续发展,逐渐成为发达国家;二是出现贫富悬殊、环境恶化甚至社会动荡等问题,导致经济发展徘徊不前。后一种结果称走入了中等收入陷阱。
中等收入陷阱发生的原因主要就是低端制造业转型失败,低端制造业可以带来中等收入,但是伴随而来的污染,低质低价,都是恶性循环。
第三,全球产业转移链条必须持续不断的持续下去。
以上三个条件任意一个出现问题,就会导致全球经济矛盾,使中心外围循环无法维持。而08年发生的金融危机就标志着这一循环被打破,美国产业空心化,世界经济由此失去增长动力。原来靠战后全球经济增长机制来形成全球的贸易、投资和经济增长,由于该机制的失效,全球经济都陷入了萧条之中。
一带一路是持续产业转移和世界经济增长的引擎,是在全球产业转移到中国后实现接续产业转移的途径。
那么如何恢复世界经济增长?奥巴马提出的战略是高水平、能够约束中国的新规则,如TPP、TTIP、TiSA等等,这些显然无益于全球经济的增长,只是一种利益再分配,以及中国得益或美国得益的问题。
而特朗普在上台后,从奥巴马的积极建立新的全球化规则,转而走向孤立主义,如退出TPP,重新谈判NAFTA,边缘化WTO等等。特朗普从自由贸易转向保护贸易、保护主义。从区域化、集团化也就是全球化走向一对一谈判,特朗普是想对主要经济体各个击破,一个一个谈,来为美国谋利,而所有这些特朗普的做法也很难促进世界经济增长。
在这个大背景下,中国为世界经济增长开出了新药方-持续的全球产业转移,也就是“一带一路”战略。
一带一路是持续产业转移和世界经济增长的引擎,是在全球产业转移到中国后实现接续产业转移的途径。
从理论上来说,现在全球结构下,全球的经济增长需要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两个引擎。目前的新兴产业包括新能源、新材料、信息技术、人工智能、节能环保、生命生物产业等等,但是目前这些产业代表了未来新产业的发展方向,尚不足以支撑世界经济的增长和大规模的产业投资。因此仅仅靠新技术还不足以带动世界经济的大幅度增长,目前世界经济的增长仍需依靠传统行业。
我们看到,整个非洲大陆,特别是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十亿以上的人口,基本还没有实现工业化和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它们如果能走中国二三十年以前的道路,开展大规模的工业化的话,这对世界的增长是一个极大的推动。一带一路有助于实现亚非拉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化和经济起飞,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新动力,有助于中国经济实现产业转型升级,有助于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新动力。
那么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未来的全球经济结构和国际经贸规则会出现一种二元化或者多元化的状况。如果说以前美国主导的那个全球结构是一个一元化结构的话,未来可能是一个二元化或者多元化的结构。以美国为核心的传统循环继续存在,另外一个就是中国所主导的,中国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经济循环。同时在这个过程当中,国际经贸规则和理念也会长期存在一个二元机构。
未来,美国主导的高标准、严格的国际经贸规则会继续存在和推广,同时也会代表未来的方向。但是中国所主导的多水平、开放性、包容性、多元化、非强制性的合作理念也会长期存在,所以世界经济体将会形成一个双循环结构。
企业想要有一个长远的发展,那么一定要把握住中国经济发展的大趋势,个人事业的长久成功一定伴随着国家事业的成功。
目前随着一带一路的不断推进,走出去的企业和组织遇到了很多涉外的、国际法律问题。
《2016-2017中国企业“走出去”调研报告》收集的160份企业有效问卷中,40%左右受访者提及在境外投资项目中遇到“东道国法律不健全”等政治风险;16.8%的受访者表示企业在境外投资项目中遭遇群体性劳动纠纷;21%的受访者表示在境外投资项目中遭遇知识产权争议;31%的被访者提及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曾遭遇程序或处罚。
纠纷所涉领域主要为采购合同、销售合同纠纷。这些纠纷常常由于涉及多方主体、多种法律关系、多个法律适用体系,因此异常复杂,再加上企业对国外诉讼、仲裁程序不了解,更使得企业在应对纠纷时有心无力、疲于应付。
如果法律服务机构不能及时服务于走出去的企业,将十分不利于“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和实施,这为“法商”结合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机遇。
内容整理自北大与中顾联合主办的《“一带一路”与企业走出去高峰论坛》中北京大学国际经济研究所所长王跃生教授的演讲,转载请联系我们!
最后,为大家附上5月14日,“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习近平主席发表主旨演讲的重点。
4年来,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积极支持和参与“一带一路”建设,联合国大会、联合国安理会等重要决议也纳入“一带一路”建设内容。“一带一路”建设逐渐从理念转化为行动,从愿景转变为现实,建设成果丰硕。
这是政策沟通不断深化的4年。
中国同4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签署了合作协议,同30多个国家开展机制化产能合作。
这是设施联通不断加强的4年。
以中巴、中蒙俄、新亚欧大陆桥等经济走廊为引领,以陆海空通道和信息高速路为骨架,以铁路、港口、管网等重大工程为依托,一个复合型的基础设施网络正在形成。
这是贸易畅通不断提升的4年。
2014年至2016年,中国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总额超过3万亿美元。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累计超过500亿美元。
这是资金融通不断扩大的4年。
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已经为“一带一路”建设参与国的9个项目提供17亿美元贷款,“丝路基金”投资达40亿美元,中国同中东欧“16+1”金融控股公司正式成立。
这是民心相通不断促进的4年。
中国政府每年向相关国家提供1万个政府奖学金名额,地方政府也设立了丝绸之路专项奖学金。各类丝绸之路文化年、旅游年、艺术节、影视桥、研讨会、智库对话等人文合作项目百花纷呈。
我们要将“一带一路”建成和平之路。
我们要将“一带一路”建成繁荣之路。
我们要将“一带一路”建成开放之路。
我们要将“一带一路”建成创新之路。
我们要将“一带一路”建成文明之路。
中国将向丝路基金新增资金1000亿元人民币,鼓励金融机构开展人民币海外基金业务,规模预计约3000亿元人民币。
中国国家开发银行、进出3口银行将分别提供2500亿元和1300亿元等值人民币专项贷款,用于支持“一带一路”基础设施建设、产能、金融合作。
本届论坛期间,中国将同30多个国家签署经贸合作协议。
中国将在未来5年内安排2500人次青年科学家来华从事短期科研工作,培训5000人次科学技术和管理人员,投入运行50家联合实验室。
中国将在未来3年向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发展中国家和国际组织提供600亿元人民币援助,建设更多民生项目。
中国将向“一带一路”沿线发展中国家提供20亿元人民币紧急粮食援助,向南南合作援助基金增资10亿美元,在沿线国家实施100个“幸福家园”、100个“爱心助困”、100个“康复助医”等项目。
中国将向有关国际组织提供10亿美元落实一批惠及沿线国家的合作项目。
【版权声明】本文仅供学习参考之用,图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作者和来源标注有误,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