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是京东的水逆之年吗?年初,京东一度市值超700亿美金,年底,京东市值300多亿美金,业绩差强人意,活跃用户数出现下降。下坠的市值、平淡的业绩,加上一宗沸沸扬扬的官司,京东的2018年在喧闹中度过。
事实上,在大经济背景之下,2018几乎是所有互联网公司的流年,无论是巨头还是新贵,鲜有幸免者。对于京东来说,这一年也跌宕起伏,股价大跌,外界都替京东捏一把汗:京东下一步将何去何从?
不平静的一年
截至12月25日,京东的股价为19.8美元,跌幅达36%。较今年年初京东的市值目前已跌
去四
百多亿,股价逼近2014年上市时的发行价。而就在去年,它一度与百度的市值相差不到几亿美元,差一点把BAT中的B替换成J。
单看京东的股价,跌幅确实不小,外界几乎全部归咎于明州事件,但是对比其他中概股,在同样的时间区间内,阿里巴巴的股价跌幅25%,百度跌幅30%,股价大幅下跌的远不只是京东一家,所以这件事对京东的影响很大,但并没有外界描述的那么大。
这和刘强东多年前便开始培育的京东组织体系有巨大的关系。刘强东的确是京东的“带头大哥”,但是京东其实已形成了一个相对稳定的管理团队,这些管理人员也在各自岗位中也是绝对的独当一面。所以只要整个公司业务还在正常运转,京东便不会因为一两件偶发事件而发生质变。
12月21日,京东进行了新一轮组织架构调整,在将各大业务整合重组后,值得注意的是,各部门的负责人,汇报的对象不是刘强东,而是京东商城首任轮值CEO徐雷。
这里有一个巧合,明尼苏达州检察官办公室在12月22日凌晨宣布,将不对刘强东提起任何指控。于是外界有声音认为,京东商城的架构调整是为刘强东在做舆论铺垫,目的是弱化该案件对京东集团的影响。
股价下跌、名誉受损,2018并不是京东第一次遭遇危机,在2008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京东的资金链出现问题,还未上市的京东估值从1.5亿美金一下子缩水到3000万美金,离死亡几乎一步之遥。
但京东熬过了那个寒冬,最终依靠自己搭建的的自营和物流破茧成蝶,成为了中国电商行业中的重要一极。在外界看来,京东是互联网公司中少有的靠“笨办法”赚钱的公司,投入大、模式重,累心劳力。但正是这些笨办法,帮助京东沉淀了3亿中高端的品质用户,成为京东最核心的资源,也是京东的“护城河”。
京东的救命稻草
仔细想想,不管是京东股价攀至高点还是跌入低谷,京东小哥的配送效率从未受到影响,不是么?对消费者来说,这是京东所能提供的最核心价值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