钙钛矿的快速结晶过程会产生大量缺陷,这些缺陷仍然是影响钙钛矿太阳能电池(PSCs)性能的关键因素。
在本研究中,
昆明理工大学王华、朱星、陈江照和朱涛等人
通过将多功能2,6-吡啶二甲酰氯(PAC)作为添加剂引入钙钛矿中,有效缓解了这些挑战。在热退火过程中,PAC主要积聚在钙钛矿薄膜的上界面和埋入界面。PAC具有多个钝化位点,能够锚定铅和碘缺陷,从而提升钙钛矿材料在双界面和晶界处的质量。
凭借这一独特性质,结合增强结晶、减少非辐射复合、提高载流子迁移率以及优化能级排列的优势,PSC实现了25.60%的功率转换效率(PCE),并在一个太阳当量光照下3000小时后仍保持90%以上的效率,在黑暗和高温(85°C)条件下1400小时后也保持90%以上的效率。双界面钝化策略为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商业化提供了解决稳定性和环境挑战的可持续方案。
K. Li, Y. Han, X. Zhao, T. Wang, M. Zhou, Z. Xie, Z. Li, H. Zhang, F. Li, H. Wang, X. Zhu, J. Chen, T. Zhu, Dual Interface Passivation With Multi-Site Regulation Toward Efficient and Stable Inverted Perovskite Solar Cells. Adv. Energy Mater. 2025, 2406046.
https://doi.org/10.1002/aenm.202406046
学术交流QQ群
知光谷光伏器件学术QQ群:641345719
钙钛矿产教融合交流@知光谷(微信群):需添加编辑微信
为加强科研合作,我们为海内外科研人员专门开通了
钙钛矿科创合作
专业科研交流微信群
。
加微信群方式:
添加编辑微信
pvalley2024、
pvalley2019
,备注:
姓名-单位-研究方向(无备注请恕不通过),由编辑审核后邀请入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