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介绍了上海交通大学青年志愿者服务总队与上海慧灵合作开展的“星伙伴相伴”大龄孤独症青年陪伴志愿活动。文章通过几个志愿者的视角,描述了他们与孤独症青年的互动经历,以及他们对孤独症群体的理解和陪伴的意义。同时,也介绍了上海慧灵的相关信息和服务的具体内容。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介绍“星伙伴相伴”志愿活动及背景
文章首先介绍了“星伙伴相伴”志愿活动的背景和目的,该活动是为大龄孤独症青年提供陪伴的志愿服务,旨在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温暖和关怀。
关键观点2: 志愿者的感受和体验
文章通过几个志愿者的视角,描述了他们与孤独症青年的互动经历,以及他们的感受和体验。志愿者们通过陪伴孤独症青年,逐渐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并建立了深厚的情感联系。
关键观点3: 对孤独症群体的理解
文章强调了志愿者们对孤独症群体的理解。他们通过陪伴和观察,逐渐认识到孤独症群体的特殊需求和内心世界,对孤独症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
关键观点4: 上海慧灵的介绍和服务内容
文章最后介绍了上海慧灵的相关信息和服务的具体内容。上海慧灵是一家为心智障碍者提供多种形式的专业服务的公益性社会服务组织,包括日间照护、社区家庭、个案管理、行为支持等服务。
正文
亲爱的伙伴:
见字如面。
我们是“星伙伴”。
或许你你并不熟悉,所以请允许我们自我介绍:大龄孤独症青年被称为
“星青年”
,为“星青年”提供服务的志愿者被称为
“星伙伴”
,“星伙相伴”是上海交通大学青年志愿者服务总队和上海慧灵合作开展的大龄孤独症青年陪伴志愿活动。
在过去的一个学期,我们十几个“星伙伴”与大龄孤独症青年们相伴走过了有一段美好的时光,
我们有好多话,也想跟你说说:
我第一次来机构的时候带的是敏敏,敏敏很少说话、也不搭理人、给她下指令她也不会听,就只是重复做刻板动作。
但是后来我发现
我要做的是融入她的世界
,比如她喜欢坐在弹力球上跳,那我就和她一起跳,慢慢让她注意到我,放下一些戒备,最后在和她吃饭的时候,她已经慢慢主动靠近我,我也慢慢发现敏敏真的好可爱,她虽然无法表达出自己的情感和想法,但是她的心思很细腻,哪怕只是很小很碎的一块鸡蛋,她也会因为她不喜欢吃而耐着性子一点点挑出来。
之前李老师和尚涵学姐问我
什么是陪伴
,我想在这6周彻底结束之后、这段时光沉淀下来后,我又有了新的答案:对于自闭症群体来说,可能我们的“陪伴”对他们是另一种让他们接触这个社会的方式,让他们看到还有这样一群人,和他们“有点不一样”的人以这种思考方式、行为方式去生活,去看看“在月球正面生活的人”。
无论哪种生活方式都没有绝对的对错之分,如果他们选择待在“月球背面”可以让他们更快乐的话,那就不要强迫他们做不快乐的事情。
希望他们能够一直好好生活、快乐的生活下去!
在志愿服务开始前,学长学姐为我们提供的培训与分享使我受益匪浅。给我留下最深刻的印象的是之前进行过服务的志愿者推荐的
《我想飞进天空》
,作为一个医学生,过去我对孤独症谱系障碍人群的了解大多来自相关诊疗指南或论文,而这本书让我第一次从他们的自述中了解到他们内心的丰富与特别,也让我更加能够理解他们的一些行为。
在服务过程中,我主要的陪伴对象是非非。大多数情况下,非非的状态在我看来有点所谓的“两极分化”,在沉默和亢奋中切换,往往需要我的多次引导——可能这些引导也不一定有成效。在这些情况下,我难免手足无措,但之前的培训让我有了一定的心理准备,不至于感到挫败。在这一过程中,观察非非的一些行为也给了我很多启发。不过在两次陪伴中,非非能够跟从我的“指挥”,这让我有一定的成就感。
我能顺利完成本次志愿服务
,机构老师们的支持当然功不可没
。每一位老师都对我热情相待,在我手足无措时进行引导,耐心解答我的问题,在服务结束后也会认真询问我的反馈。
在这里我感受到了家庭一般的融洽温暖。
第一次作为陪伴志愿者陪伴小伙伴们,既紧张又兴奋,担心自己会不会被接纳,也会很激动地见到这群伙伴,慧灵负责人提供的学员注意事项表起到了很大的帮助,让我更了解伙伴们的习惯。
在最后一次陪伴活动,我可以很融洽的和贝贝完成沟通和引导,他很信任我的陪伴,今天完成了用火安全的复习和重要标识的学习,并且在自由活动中,我牵着贝贝和敏敏的手散步,
很珍惜我们彼此的陪伴和所度过的时光
。
我一直在思考我们陪伴的意义,正如老师们所说,
我们是同龄的朋友而不是助人,给予的是陪伴而不是代替他们完成活动
。陪伴ta们的过程,让我对于这个世界有了更多的体验,像贝贝一样更加关注周围的气味变化,可能像依桐和一凡一样喜欢音乐,发现自己和梓源一样那么喜欢拼图,和俊辰一样喜欢篮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