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生信人
共同学习生物信息学知识,共同探究生物奥秘。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生物学霸  ·  颜宁,去这所 985 了 ·  3 天前  
生物学霸  ·  如何科学地把自己培养成学术带头人 ·  3 天前  
生信宝典  ·  iMeta | ... ·  5 天前  
BioArt  ·  Cancer Cell | ... ·  1 周前  
51好读  ›  专栏  ›  生信人

医之侠者:中国肺癌领军人物吴一龙

生信人  · 公众号  · 生物  · 2024-10-18 07:05

正文

一、前言

9月26日,第27届全国临床肿瘤学大会暨2024年CSCO学术年会开幕上,于金明院士宣布,来自广东省人民医院的吴一龙教授荣获“2024 CSCO临床肿瘤学年度成就奖”。于院士在颁奖词中提到:“他(吴一龙教授)带领着来自全球26个国家和地区的113个团队,历时5年,创造性地将少见靶点ALK抑制剂阿来替尼取代传统化疗与肺癌术后辅助治疗,降低了76%的肺癌复发和死亡风险。这一去化疗的术后辅助治疗方式已成为全球多数国家的标准治疗,造福了千千万万的肺癌患者及家庭。发表于新格兰杂志的ALINA研究是精准医学用于早期罕见靶点肺癌患者的典范,在肺癌走向治愈在布满荆棘的路上又前进了一步!”这一荣誉不仅是对吴教授卓越贡献的肯定,更是对他在临床肿瘤学领域深远影响力的认可。


吴一龙教授于1982年毕业于中山医科大学(现中山大学),并随即获得了中山大学肿瘤中心的职位,从此踏上了肿瘤学临床工作的征程。1989年,吴教授在德国完成了胸外科的培训。归国后,吴教授不仅创办了《循证医学》杂志,还开设了循证医学课程,全力以赴地在各地推广循证医学的理念,因其在该领域的开创性工作,被誉为“中国肿瘤学循证医学之父”。2000年,吴教授主编的《肺癌多学科综合治疗的理论与实践》一书问世,这本书摒弃了传统的“剪刀加浆糊”式编纂方法,而是严格遵循循证医学的原则,从临床问题出发,寻找并列举证据,每一章节都以证据为先导,给当时的肿瘤学界带来了全新的视角,许多50岁左右的肿瘤科医生都是在这本书的熏陶下成长起来的。“到现在为止,绝大多数人都说这本书对他们影响很大,这也是我在某个阶段发挥的历史作用。”吴一龙教授说。


在学术成就方面,吴一龙教授的卓越贡献是多方面的。他带领团队从AURA3研究(2017年)到ADAURA研究(2021年)再到ALINA研究(2024年),在EGFR到ALK,从晚期慢病化到围术期追求治愈的研究中,重要研究成果改变了国际肺癌的临床实践,确立早期肺癌新标准,将术后辅助靶向治疗模式变成为全球标准治疗,为全球肺癌治疗的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与力量,推动全球肺癌事业全面发展。


此外,吴一龙教授还积极参与国际合作,推动了中国胸部肿瘤研究协作组(CTONG)的成立,这是一个由中国超过40家肿瘤中心联合形成的研究联盟,目的在于加快肺癌临床研究的发展及药物获批。CTONG通过设计、开展胸部肿瘤特别是肺癌研究领域的多中心临床试验,为胸部肿瘤临床实践提供高级别的循证医学证据,促进我国胸部肿瘤医疗、科研活动的规范化、现代化和国际化,提高我国胸部肿瘤诊治水平和国际地位。


“我知道自己能做什么,该做什么。让肺癌真正成为慢性病,是我的梦想和奋斗目标,也是我毕生所愿。”这是吴一龙的“道”,从医四十年来从未改变。吴教授说,看到病人在经过治疗后逐步恢复健康,让患者活得好,甚至能够治愈,是他作为医生最大的幸福。这份对生命的敬畏和热爱,正是吴一龙教授在医学道路上不断前行的动力源泉。


吴一龙教授投身肺癌精准医学治疗研究近40年,期间组建并带领广东省肺癌研究所团队,成为国际上有影响的肺癌多中心临床试验的主要研究者。吴一龙教授的科研生涯,宛如一部波澜壮阔的史诗,记录着一位医学巨匠对肺癌治疗领域的深刻洞察与卓越贡献。他的故事,既是对科学探索的严谨叙述,也是对生命无限热爱的深情告白。在吴教授的故事里,我们不仅见证了科学智慧的璀璨,更感受到了那份无畏的勇气与坚定的信念,激励着我们勇敢迎接未来的挑战与机遇。本文将梳理吴教授在肺癌领域的重磅研究成果,探索这位医学大师不懈追求知识和科研的历程。

图片来源:腾讯网 从左至右分别为:樊嘉院士、徐瑞华教授、吴一龙教授、徐兵河院士、马军教授、于金明院士


二、肺癌MRD三部曲

第一部曲:ctDNA-MRD检测

近日,吴一龙教授团队在国际顶级期刊《JAMA Oncology》杂志上发表了一项关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ctDNA-MRD检测的前瞻性研究成果。这项研究标志着吴一龙团队在肺癌MRD系列研究中的三部曲完整收官,为肿瘤治疗领域带来了革命性的进展。


MRD,即“分子残留病灶”,是指在肿瘤看似已经完全受到控制,影像学上看不到任何病灶的情况下,通过ctDNA(循环肿瘤DNA)的基因检测,仍能在血液中检测到一些来自肿瘤的DNA残留。这项技术的应用,使得我们能够超越传统的影像学方法,更早地发现肿瘤的微小残留,从而为无瘤患者的辅助治疗提供更精确的指导。


MRD三部曲是吴一龙教授团队在肺癌治疗领域的重大研究成果,涵盖了肺癌的早中、局晚、晚期多个病程阶段:

1.第一部曲:早中期NSCLC患者

这项研究纳入216例早中期可手术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通过术后多个时间节点的外周血样本动态ctDNA-MRD检测,对以下几个重要问题进行了探索和验证。


(1)MRD检测持续阴性人群的长期生存情况

术后单个节点(Landmark)检测阴性患者的预后显著优于阳性患者(HR=0.08,95%CI:0.02-0.33),动态监测可以进一步提升预测准确性,NPV(阴性预测值)和PPV(阳性预测值)分别达到96.8%和89.1%。也就是说,96.8%的MRD检测持续阴性的人群在随访期内一直未复发,并且与临床分期无关,从而定义了潜在治愈人群,对未来早期肺癌治疗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2)MRD检测在预测辅助治疗获益中的价值

研究发现,术后MRD检测阳性的患者,辅助治疗能够显著改善其DFS(无病生存期),但是对于MRD阴性的人群,辅助治疗无获益。这提示MRD阴性人群的肿瘤负荷极低(接近治愈),辅助治疗有可能是非必需的。


(3)Nonshedding肿瘤在多大程度上影响肺癌MRD监测?

Nonshedding肿瘤为术前ctDNA-MRD检测阴性的肿瘤,此次研究新增比较了11例I期患者切除肺叶静脉残端血和外周血的ctDNA检测结果,发现两者的一致性为100%,其中6例患者在静脉残端血及外周血中均检测不到ctDNA,说明肿瘤Nonshedding的确存在,多种因素会影响ctDNA释放。分析显示,14例术前ctDNA阴性、术后复发的患者术后都准确检测到MRD(Sensitivity:100%),所以术前能否检测到ctDNA并不影响术后的MRD监测。该研究发现,单纯脑转移患者血脑屏障的存在仍然是影响外周血MRD监测的重要因素。


(4)早期肺癌术后MRD转阳或复发的高峰期是在什么阶段?

II-III期肺癌MRD转阳或者复发的高峰期是术后12-18个月。对于复发风险比较高的II-III期患者,分析发现患者MRD转阳或者复发的高峰出现在术后18个月左右。目前一般建议术后MRD监测跟随患者复诊同步进行,但是对于监测截止时间无明确界定,这一研究结果提示至少应该监测至术后18个月,随后复发风险逐渐降低,持续未转阳的患者有可能代表接近治愈的人群。

图:Cancer Discovery 封面文章


第二部曲:局晚期阶段MRD研究成果

根治性放化疗是局部晚期肺癌的主要治疗手段。近年研究显示,与单纯放化疗相比,放化疗联合巩固免疫治疗将不可切除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5年无进展生存提高了14%,减少近50%的肿瘤复发风险,成为新的标准治疗模式。但这种治疗模式带来了新的问题是:有19%的患者经放化疗已达到治愈,继续进行免疫治疗并不能带来生存获益,反而增加了患者的不良反应和经济负担,而通过影像学检查并不能找到这部分实际上已被治愈的患者。如何精准地找到这部分放化疗已治愈的患者是临床面临的难题。


2023年,吴一龙教授团队与吉因加联合开展的MRD动态监测预测局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根治性放化疗(CRT)疗效的前瞻性研究,在国际顶级期刊Cancer Cell发表。共入组139例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从基线血、放疗前/中/后、巩固免疫期间各个关键节点进行抽血检测,收集到761个血液样本。对放疗中ctDNA的变化以及临床意义和预后价值进行探索。


(1)创新性提出放疗早期MRD清零概念,预后更佳

放疗进展到三分之二的进程时,发现部分患者外周血MRD的浓度已有明显下降,并不一定需要等放疗结束,这也提示如果患者在放疗期间越早达到MRD清零,其预后可能更好。若达到早期MRD清零,无论患者是否接受后续的免疫维持治疗,其预后都是相当的;而若没达到早期清零者,接受免疫维持治疗预后远优于不接受治疗。


(2)放化疗后持续MRD阴性即代表潜在治愈

在90例发生疾病复发的患者中,MRD检测的灵敏度高达97.8%;只有2人出现疾病复发的时候MRD是阴性的,其他88人都能在复发前提前发现MRD阳性信号。MRD的阴性预测价值是另一个重要指标,既往在早中期肺癌术后患者即发现,若术后一直保持MRD阴性即为潜在治愈人群。而此次局部晚期肺癌的研究进一步证实了这一重要结论。


(3)blood-informed突变是局部晚期MRD检测的必要补充

以往的MRD检测都是需要匹配组织的基因检测信息,尤其是针对术后患者,组织的基因突变信息加入可提高检测灵敏度。但对于局部晚期肺癌而言,拿到足够的组织进行基因检测并非易事。在此次分析中,该研究发现患者基线血进行基因检测,其血液来源的突变(blood-informed)可作为很好的补充,并证实其比组织突变信息,更能显著提高整个检测的灵敏度。因此,创新性提出blood-informed突变是局部晚期MRD检测的必要补充。

图:文章研究设计

第三部曲:晚期阶段MRD研究成果

目前,靶向治疗是驱动基因阳性肺癌的标准治疗方案,患者通常持续用药直到出现疾病进展。但有不少患者受到药物不良反应的影响,,并且长期持续用药也可能是诱导产生耐药的因素之一。有些患者分期虽然是晚期,但肿瘤负荷并不高或者治疗后肿瘤负荷明显下降,对于这样的病例,有没有更优的治疗模式延缓耐药、延长生存、提高生活质量呢?上述MRD第一部曲和第二部曲结果显示对于早中期以及局晚期肺癌患者,如果治疗后MRD阴性,则复发风险更低。因此对于没有可见病灶,且MRD阴性的患者,可不可以暂时停用一段时间的靶向药物,如果重新出现病灶或者相关指标转阳性,则再恢复靶向治疗? 


这项前瞻性、非随机临床研究筛选入组60例前期经过靶向治疗的EGFR/ALK/ROS1突变的Ⅲ/Ⅳ期肺癌患者,经过前期全身靶向治疗以及寡残留病灶经过局部治疗(手术/放疗)后,经PET确认达到影像学CR状态,同时CEA(癌胚抗原)/血液ctDNA-MRD达到阴性,则成功入组,并停止靶向药物,进入“药物假期”阶段。但还需要定期复查(影像学+CEA+ctDNA),一旦出现任一指标的阳性结果,则重新用药。研究结果显示中位停药时间达到了9个月,而有近四分之一的患者更可达到长期停药也无复发征象,改变了以往此类患者需要长期应用靶向药的现状。循环肿瘤 DNA(ctDNA)配合其它检测指导驱动基因阳性患者适应性地降阶使用靶向药,不仅能确保患者的生存获益,还能通过药物假期(Drug Holiday:长期使用某种药物达到满意疗效后,可以停用一段时间,进入观察阶段)减轻患者的治疗负担。本研究是首次在肺癌乃至实体肿瘤领域进行的 ctDNA 指导下适应性减量治疗的研究,是一种开创性的适应性治疗模式,有望为肺癌靶向治疗的个体化应用提出新的方向,对其他长期用药的肿瘤治疗模式的探索具有重要借鉴意义。标志着肺癌MRD三部曲的完美收官。

图:文章研究设计

三、肺癌靶向治疗的突破

1.早期 EGFR 突变阳性 NSCLC中靶向治疗

2009年,吴一龙教授和莫树锦教授的关于吉非替尼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研究IPASS(Iressa Pan-Asia Study)结果发表在《新英格兰杂志》上,拉开了肺癌的分子靶向治疗的序幕。IPASS纳入1217例未经治、不吸烟的IIIB/IV期东亚肺腺癌NSCLC患者,比较了吉非替尼单药治疗与卡铂-紫杉醇方案的疗效与安全性。研究的主要终点是无进展生存期(PFS)。在吉非替尼组中,若患者出现疾病进展,可转为卡铂-紫杉醇治疗;而在卡铂-紫杉醇组中,进展后的治疗由医生决定。结果显示高基因拷贝数且EGFR阳性的患者使用吉非替尼获益最明显,HR=0.48;低基因拷贝数且EGFR阳性的患者也有相似的生存获益。而EGFR阴性患者,无论基因拷贝数状态,使用化疗获益更明显。此后,吉非替尼再次被FDA批准用于EGFR突变NSCLC的一线治疗。

时隔七年,吴一龙教授和莫树锦教授的关于奥希替尼(AZD9291)治疗吉非替尼耐药后T790突变的肺癌的研究AURA3再次登陆《新英格兰医学杂志》,肺癌治疗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AURA3研究是一项开放标签、随机Ⅲ期临床研究,在经EGFR TKI治疗进展后的EGFR T790M突变阳性晚期NSCLC患者中,对比了接受奥希替尼与铂类联合培美曲塞双药化疗方案治疗的疗效与安全性。研究共纳入419 例一线EGFR TKI治疗失败患者,主要研究终点为研究者评估的无进展生存期(PFS)。结果显示与双药化疗方案相比,给予奥希替尼治疗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PFS(10.1个月vs 4.4个月),同时奥希替尼可以显著降低患者70%的疾病进展风险,并且亚组分析报告提示奥希替尼显示出良好的治疗CNS转移作用。至此AURA3研究奠定了奥希替尼用于EGFR T790M突变阳性晚期NSCLC的治疗地位。

吴一龙教授并没有停止前进的脚步,接下来开展了ADAURA研究。ADAURA研究是一项全球多中心、双盲、随机对照的III期临床研究,旨在评估奥希替尼(联合或不联合化疗)用于EGFR突变阳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术后辅助治疗的疗效与安全性。ADAURA研究初期入组了682例R0切除后的IB-IIIA期NSCLC患者,随机接受奥希替尼和安慰剂治疗,直到疾病复发、满足停药标准或治疗时间达到3年。研究主要终点为无病生存期(DFS),次要终点包括总生存期(OS)、安全性等。数据显示奥希替尼显著延长了II-IIIB期患者的DFS,奥希替尼组的5年总生存率为88%,安慰剂组为78%。长期治疗安全与耐受性良好可控,开启了靶向术后辅助治疗的新纪元。

2.EGFR突变的NSCLC一线治疗进展后的治疗选择

在携带EGFR突变的NSCLC患者中,MET扩增是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s)耐药的次要驱动因素。EGFR TKIs耐药的EGFR突变NSCLC患者中,约有10%~66%存在MET扩增。目前,EGFR TKI治疗失败后还主要依靠以铂类为基础的化疗,是否同时抑制MET和EGFR是否能成为EGFR突变的NSCLC患者的治疗新选择呢?吴一龙教授团队发起INSIGHT 2研究,在全球17个国家的179个医学中心开展的多中心、开放标签、II期临床试验,打破EGFR突变NSCLC一线耐药限制。研究纳入了128例晚期或转移性EGFR突变NSCLC患者,这些患者在一线奥希替尼治疗后出现进展,并存在MET扩增。患者接受的治疗方案为每日口服500 mg 特泊替尼(全球首个获批的高选择性MET-TKI特泊替尼)联合80 mg奥希替尼。主要研究终点是经FISH检测确认MET扩增的患者的客观缓解率(ORR)。特泊替尼联合奥希替尼的治疗方案为EGFR突变NSCLC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尤其是对于那些在一线治疗后出现MET扩增耐药的患者群体。研究结果显示,该联合疗法在提高客观缓解率(50.0%)和中位缓解持续时间(8.5个月)方面疗效显著,同时在生存期指标上,中位无进展生存期和总生存期分别为5.6个月和17.8个月。这一治疗策略将为EGFR-TKI一线治疗耐药后、MET扩增的NSCLC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并填补了这一治疗领域的空白。

3.MET外显14跳变(METex14)突变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治疗选择

METex14突变被确定为与NSCLC患者生存率降低相关的独立预后因素。携带MET ex14跳变的NSCLC患者,无论既往是否接受过治疗,接受现有MET抑制剂的ORR为 49.2%~68%。3级或以上的治疗相关不良事件(TRAE)的发生率较高。伯瑞替尼是一种有效的高选择性c-MET抑制剂,在早期研究中显示出较好的抗肿瘤活性。KUNPENG是一项多中心、开放标签的Ⅱ期临床研究,旨在评估伯瑞替尼用于c-MET 14外显子跳跃突变晚期NSCLC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结果显示伯瑞替尼治疗MET ex14跳变NSCLC疗效显著,总体人群ORR达到75%,mDOR达到15.9个月,mOS达到20.7个月。对于≥75岁、伴脑转移、伴肝脏转移等亚组人群伯瑞替尼同样表现出色且耐受性良好,是MET ex14跳突患者治疗的优选。


4.国内KRAS突变NSCLC患者可及的靶向治疗探索

氟泽雷塞(IBI351/GFH925)是一种高度特异性的共价不可逆KRAS G12C抑制剂,在药物的研发过程中,I/II期研究数据得到了国际的高度认可。吴一龙教授团队在JTO杂志公布IBI351这一药物的临床试验数据,该研究是一项在既往接受过至少一线系统治疗失败的携带KRAS G12C突变的晚期NSCLC中国受试者中开展的开放标签、单臂II期注册临床研究。主要终点为客观缓解率 (ORR),其他终点包括安全性、IRRC评估的疾病控制率 (DCR)、缓解持续时间 (DoR)、无进展生存期 (PFS) 和总生存期 (OS)。共有116例受试者入组,均给予IBI351 600mg BID单药治疗,中位随访时间为15.1个月。结果显示IBI351在经治的KRAS G12C突变NSCLC患者中表现出显著的抗肿瘤作用,客观缓解率和疾病控制率分别达到49.1%和90.5%。患者的缓解持续时间、无进展生存期和总生存期也显示出积极的结果。亚组分析进一步表明,无论患者是否有脑转移,IBI351均显示出良好的治疗效果。


5.切除术后ALK阳性非小细胞肺癌治疗探索

对于ALK阳性早期NSCLC,既往标准的辅助治疗方案为辅助化疗,但辅助化疗的获益并不理想,仍缺乏辅助治疗的有效“武器”,ALK-TKI的出现,为我们提供了新的治疗思路。其对于切除术后早期疾病患者的疗效和耐受性一直不明确。因此吴一龙教授团队提出了ALINA研究的最初方案猜想,将阿来替尼用于早期ALK阳性NSCLC。ALINA是一项国际多中心、开放标签、随机、III期临床试验,旨在探索阿来替尼对比含铂化疗辅助治疗早期ALK+NSCLC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研究共纳入257例接受完全切除术的ALK阳性IB-IIIA期NSCLC患者,其中130例接受2年阿来替尼治疗,127例接受4周期化疗。主要研究终点为研究者评估的无疾病生存期(DFS)(首先在II-IIIA期患者中检验,后拓展至整体意向治疗人群),其他终点包括无CNS转移的生存时间、总生存时间及安全性。2023年ESMO大会重磅公布了ALINA研究初步结果,与传统化疗相比,阿来替尼显著提高了患者无病生存期,显著降低肿瘤复发风险达76%。值得一提的是,阿来替尼还显著降低脑转移风险达78%,对于某些存在复发风险的肿瘤具有潜在治愈可能。今年4月份,ALINA研究携更新数据再次登顶《新英格兰杂志》,研究结果有望改写ALK阳性NSCLC患者术后辅助治疗模式,提高ALK阳性NSCLC患者无病生存期。总生存期结果也在密切随访中,期待未来ALINA研究总生存期结果公布,进一步推动ALK阳性NSCLC患者的精准治疗进展。


6.ROS1重排NSCLC患者的靶向治疗

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约有1%-2%发生ROS1重排(融合),超过1/3的ROS1重排NSCLC患者在疾病诊断时就已发生脑转移,然而,现有的ROS1靶向疗法在颅内活性或伴有中枢神经系统(CBS)安全性方面仍有提升空间。吴一龙教授团队为评估foritinib(新型ALK和ROS1抑制剂)在ROS1重排NSCLC患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领衔一项在中国29个中心进行的多中心、单臂、开放标签的II期临床研究。共入组104例患者,结果显示, foritinib在ROS1重排NSCLC患者中显示出显著的疗效和可管理的安全性,以及良好的颅内抗肿瘤活性。这些数据支持了后续进一步研究,新一代ALK/ROS1抑制剂foritinib(SAF-189s)有潜力成为ROS1重排NSCLC患者、尤其是伴有脑转移患者的治疗新选择。

四、国际会议风采

2.3.1  2023年欧洲肺癌大会(ELCC 2023)于3月29日~4月1日在丹麦哥本哈根举行。吴一龙教授公布帕博利珠单抗对比化疗用于PD-L1 TPS≥1%中国晚期NSCLC患者的疗效:KEYNOTE-042研究5年更新结果。在中国入组的262例患者中,128例被随机分配至帕博利珠单抗组,134例分配至化疗组。结论与全球KEYNOTE-042研究的结果相似,在随访5年后,与化疗相比,帕博利珠单抗治疗使无EGFR/ALK突变、PD-L1 TPS≥1%、既往未经治疗的晚期或转移性中国NSCLC患者的OS持续改善,安全性可控。这些研究数据进一步支持帕博利珠单抗单药作为这类患者的标准疗法。

2.3.2 2024年欧洲肺癌大会(ELCC 2024) 于3月20-23日在捷克共和国布拉格举行,由广东省人民医院吴一龙教授领衔的一项项卡瑞利珠单抗治疗不同PD-L1表达水平的经治晚期或转移性NSCLC的Ⅱ期研究的5年生存结果重磅公布。既往接受过以铂类为基础的双药化疗晚期/转移性NSCLC患者。EGFR/ALK阳性患者如接受过至少一种已批准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治疗后发生进展,并且PD-L1 TPS≥50%符合纳入标准。患者根据PD-L1 TPS表达水平被分配至4个队列,并接受卡瑞利珠单抗给药。患者接受治疗直至疾病进展、不可接受的毒性、患者停药或研究者决定。治疗显示出有前景的疗效和可管理的安全性,并且PD-L1表达阳性的患者从卡瑞利珠单抗中获益较大。吴教授团队对此项随访约5年的研究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结果进行了最新分析。结果显示卡瑞利珠单抗作为二线治疗预先治疗的晚期或转移性NSCLC的长期疗效,特别是在PD-L1阳性表达的患者中。该研究结果进一步巩固了卡瑞利珠单抗作为这一患者人群的确定和有效的治疗方法。

2.3.3 2024年欧洲肿瘤内科学大会(ESMO 2024)上吴一龙教授分享了洛拉替尼与克唑替尼一线治疗亚洲ALK+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疗效对比结果。洛拉替尼与克唑替尼作为ALK抑制剂,在ALK阳性 NSCLC的治疗中占据了重要地位。为了评估洛拉替尼与克唑替尼在既往未接受过治疗的晚期ALK+ NSCLC患者中的疗效差异,III期CROWN试验应运而生。 此前,在III期CROWN试验中,洛拉替尼展现出延长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改善颅内病灶(IC)的显著优势。本次报告显示经过5年随访,洛拉替尼在亚洲患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与CROWN试验总人群的结果一致,为ALK+NSCLC患者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改善。这些数据支持洛拉替尼用于亚洲ALK+NSCLC患者的一线治疗,洛拉替尼能有效控制病情,预防脑转移,且长期使安全性良好。

五、说在最后

在吴一龙教授的推动下,我国在肺癌治疗领域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成就。他的研究不仅推动了科学的进步,更在临床上为无数患者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益处。吴教授的成就,如同医学界的一座灯塔,照亮了肺癌治疗的道路,为患者指引了通往希望的方向。他的卓越贡献,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吴一龙教授的科研生涯,是对医学探索精神的最好诠释,也是对未来无限可能的最好证明。我们对吴教授的敬佩之情难以言表,他不仅是中国肺癌领域的领军人物,更是全球肺癌研究的杰出代表。他的工作,无疑将在医学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吴一龙教授部分荣誉】

吴一龙教授在四十多年的医学生涯中,吴一龙教授带领我国肺癌临床研究跻身国际先进、为全球EGFR突变型肺癌“精准治疗”模式的建立做出主要贡献,研究成果成为国际指南标准。以第一完成人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二等奖5项。同时先后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中央保健工作先进个人称号”和“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等荣誉称号。是国际肺癌研究学会(IASLC)杰出科学奖、吴杨奖获得者,国务院特殊津贴享受者,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广东省百名南粤杰出人才, 2020年世界肺癌大会(WCLC )主席,2021年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年度成就奖,2018-2021年临床医学领域全球高被引科学家,成为唯一一位中国大陆临床医学领域入选学者。


同时吴教授也是中国肿瘤循证医学开拓者,在解决中国肺癌患者缺医少药和用得起药上做出了杰出贡献,成为40年来第一个获得国际肺癌学会“杰出科学贡献奖”的华人,也多次被评为“中国肺癌第一人”。


【吴一龙教授部分学术著作】

1. Wu YL(corresponding author), Cheng Y, Zhou X, Lee KH, Nakagawa K, Niho S, Tsuji F, Linke R, Rosell R, Corral J, Migliorino MR, Pluzanski A, Sbar EI, Wang T, White JL, Nadanaciva S, Sandin R, Mok TS. Dacomitinib versus gefitinib as first-line treatment for patients with EGFR-mutation-positive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 (ARCHER 1050): a randomised, open-label, phase 3 trial. Lancet Oncol. 2017 Nov;18(11):1454-1466.

2. Mok TS, Cheng Y, Zhou X, Lee KH, Nakagawa K, Niho S, Lee M, Linke R, Rosell R, Corral J, Migliorino MR, Pluzanski A, Sbar EI, Wang T, White JL, Wu YL(corresponding author). Improvement in Overall Survival in a Randomized Study That Compared Dacomitinib With Gefitinib in Patients with Advanced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 and EGFR-Activating Mutations. J Clin Oncol. 2018 Aug 1;36(22):2244-2250.

3. Mok TS (corresponding author), Wu YL (co-first author), Ahn MJ, Garassino MC, Kim HR, Ramalingam SS, Shepherd FA, He Y, Akamatsu H, Theelen WS, Lee CK, Sebastian M, Templeton A, Mann H, Marotti M, Ghiorghiu S, Papadimitrakopoulou VA; AURA3 Investigators. Osimertinib or Platinum-Pemetrexed in EGFR T790M-Positive Lung Cancer. N Engl J Med. 2017 Feb 16;376(7):629-640.

4. Wu YL(corresponding author), Ahn MJ, Garassino MC, Han JY, Katakami N, Kim HR, Hodge R, Kaur P, Brown AP, Ghiorghiu D, Papadimitrakopoulou VA, Mok TSK. CNS Efficacy of Osimertinib in Patients With T790M-Positive Advanced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 Data From a Randomized Phase III Trial (AURA3). J Clin Oncol. 2018 Sep 10;36(26):2702-2709.

5. Wu YL(corresponding author), Zhou C, Hu CP, Feng J, Lu S, Huang Y, Li W, Hou M, Shi JH, Lee KY, Xu CR, Massey D, Kim M, Shi Y, Geater SL. Afatinib versus cisplatin plus gemcitabine for first-line treatment of Asian patients with advanced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 harbouring EGFR mutations (LUX-Lung 6): an open-label, randomised phase 3 trial. Lancet Oncol. 2014 Feb;15(2):213-22.

6. James C-H Yang, Lecia V Sequist(cofirst author), Sarayut Lucien Geater, Chun-Ming Tsai, Tony Shu Kam Mok, Martin Schuler, Nobuyuki Yamamoto,Chong-Jen Yu, Sai-Hong I Ou, Caicun Zhou, Daniel Massey, Victoria Zazulina, Wu YL(corresponding author): Clinical activity of afatinib in patients with advanced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 harbouring uncommon EGFR mutations: a combined post-hoc analysis of LUX-Lung 2, LUX-Lung 3, and LUX-Lung 6. Lancet Oncol. 2015 Jul;16(7):830-8.

7. Yang JC(corresponding author), Wu YL(Co-first author), Schuler M, Sebastian M, Popat S, Yamamoto N, Zhou C, Hu CP, O'Byrne K, Feng J, Lu S, Huang Y, Geater SL, Lee KY, Tsai CM, Gorbunova V, Hirsh V, Bennouna J, Orlov S, Mok T, Boyer M, Su WC, Lee KH, Kato T, Massey D, Shahidi M, Zazulina V, Sequist LV. Afatinib versus cisplatin-based chemotherapy for EGFR mutation-positive lung adenocarcinoma (LUX-Lung 3 and LUX-Lung 6): analysis of overall survival data from two randomised, phase 3 trials. Lancet Oncol. 2015 Feb;16(2):141-51.

8. Wu YL(corresponding author), Zhang L, Kim DW, Liu X, Lee DH, Yang JC, Ahn MJ, Vansteenkiste JF, Su WC, Felip E, Chia V, Glaser S, Pultar P, Zhao S, Peng B, Akimov M, Tan DSW. Phase Ib/II Study of Capmatinib (INC280) Plus Gefitinib After Failure of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EGFR) Inhibitor Therapy in Patients With EGFR-Mutated, MET Factor-Dysregulated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 J Clin Oncol. 2018 Nov 1;36(31):3101-3109.  

9. Wu YL(corresponding author), Yang JC, Kim DW, Lu S, Zhou J, Seto T, Yang JJ, Yamamoto N, Ahn MJ, Takahashi T, Yamanaka T, Kemner A, Roychowdhury D, Paolini J, Usari T, Wilner KD, Goto K. Phase II Study of Crizotinib in East Asian Patients With ROS1-Positive Advanced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 J Clin Oncol. 2018 May 10;36(14):1405-1411.   

10. Wu YL(corresponding author), Lu S, Lu Y, Zhou J, Shi YK, Sriuranpong V, Ho JCM, Ong CK, Tsai CM, Chung CH, Wilner KD, Tang Y, Masters ET, Selaru P, Mok TS. Results of PROFILE 1029, a Phase III Comparison of First-Line Crizotinib versus Chemotherapy in East Asian Patients with ALK-Positive Advanced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J Thorac Oncol. 2018 Oct;13(10):1539-1548.

11. Wu YL(corresponding author), Lu S, Cheng Y, Zhou C, Wang J, Mok T, Zhang L, Tu HY, Wu L, Feng J, Zhang Y, Luft AV, Zhou J, Ma Z, Lu Y, Hu C, Shi Y, Baudelet C, Cai J, Chang J. Nivolumab Versus Docetaxel in a Predominantly Chinese Patient Population With Previously Treated Advanced NSCLC: CheckMate 078 Randomized Phase III Clinical Trial. J Thorac Oncol. 2019 May;14(5):867-875.

12. Wu YL, Lee JS, Thongprasert S, Yu CJ, Zhang L, Ladrera G, Srimuninnimit V, Sriuranpong V, Sandoval-Tan J, Zhu Y, Liao M, Zhou C, Pan H, Lee V, Chen YM, Sun Y, Margono B, Fuerte F, Chang GC, Seetalarom K, Wang J, Cheng A, Syahruddin E, Qian X, Ho J, Kurnianda J, Liu HE, Jin K, Truman M, Bara I, Mok T(corresponding author). Intercalated combination of chemotherapy and erlotinib for patients with advanced stage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 (FASTACT-2): a randomised, double-blind trial. Lancet Oncol. 2013 Jul;14(8):777-86.

13. Wu YL(corresponding author), Zhou C, Liam CK, Wu G, Liu X, Zhong Z, Lu S, Cheng Y, Han B, Chen L, Huang C, Qin S, Zhu Y, Pan H, Liang H, Li E, Jiang G, How SH, Fernando MC, Zhang Y, Xia F, Zuo Y. First-line erlotinib versus gemcitabine/cisplatin in patients with advanced EGFR mutation-positive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 analyses from the phase III, randomized, open-label, ENSURE study. Ann Oncol. 2015 Sep;26(9):1883-9.

14. Zhou Q, Cheng Y, Yang JJ, Zhao MF, Zhang L, Zhang XC, Chen ZH, Yan HH, Song Y, Chen JH, Feng WN, Xu CR, Wang Z, Chen HJ, Zhong WZ, Liu YP, Wu YL(corresponding author). Pemetrexed versus gefitinib as a second-line treatment in advanced non-squamous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 patients harbouring wild-type EGFR (CTONG0806): a multicenter randomized trial. Ann Oncol. 2014 Dec;25(12):2385-91.

15. Zhang XC, Wang J, Shao GG, Wang Q, Qu X, Wang B, Moy C, Fan Y, Albertyn Z, Huang X, Zhang J, Qiu Y, Platero S, Lorenzi MV, Zudaire E, Yang J, Cheng Y, Xu L, Wu YL(corresponding author). Comprehensive genomic and immunological characterization of Chinese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patients. Nat Commun. 2019 Apr 16;10(1):1772.

16. Zhou Q, Zhang XC(Co-first authors), Chen ZH, Yin XL, Yang JJ, Xu CR, Yan HH, Chen HJ, Su J, Zhong WZ, Yang XN, An SJ, Wang BC, Huang YS, Wang Z, Wu YL(corresponding author). Relative abundance of EGFR mutations predicts benefit from gefitinib treatment for advanced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 J Clin Oncol. 2011 Aug 20;29(24):3316-21.

17. Yang JJ, Zhou C, Huang Y, Feng J, Lu S, Song Y, Huang C, Wu G, Zhang L, Cheng Y, Hu C, Chen G, Zhang L, Liu X, Yan HH, Tan FL, Zhong W, Wu YL(corresponding author). Icotinib versus whole-brain irradiation in patients with EGFR-mutant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 and multiple brain metastases (BRAIN): a multicentre, phase 3, open-label, parallel, 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 Lancet Respir Med. 2017 Sep;5(9):707-716.

18. Wu YL(corresponding author), Planchard D, Lu S, Sun H, Yamamoto N, Kim DW, Tan DSW, Yang JC, Azrif M, Mitsudomi T, Park K, Soo RA, Chang JWC, Alip A, Peters S, Douillard JY. Pan-Asian adapted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patients with metastatic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 a CSCO-ESMO initiative endorsed by JSMO, KSMO, MOS, SSO and TOS. Ann Oncol. 2019 Feb 1;30(2):171-210.

添加微信

精彩推送不错过


最新文章汇总(持续更新ing)


最新热点方向

1、这个科研方向已经不适合临床医生

2、Science:脊髓损伤后的神经再生重大突破

3、全网最全!哈佛生信女神刘小乐团队研究成果汇总

4、Cell Stem Cell最新综述:肿瘤干性的标志

5、Cell重磅:樊嘉院士、高强教授联合发表!中性粒细胞又有新状态了!


生信人课堂

1、多组学水平的孟德尔随机化分析套路

2、单细胞+空转王炸组合,探索骨骼肌纤维化巨噬细胞

3、以小博大,紧张刺激:肿瘤耐药研究,从基因到网络

4、零基础入门-单细胞课程

5、史上最全格局打开,细讲基因组学,确定不来学学?


课题设计 | 生信分析 | 数字产品

概普生物 让科研丰富

生信人

专注于基因技术相关知识分享
扫码关注 获取更多






END

推荐文章
生物学霸  ·  颜宁,去这所 985 了
3 天前
大家-腾讯新闻  ·  毛利:春节相亲历险记
7 年前
肌肉男训练营  ·  正常人哪有健身的?
7 年前
哎咆科技  ·  iOS 10.3对比10.2.1 你升级了么?
7 年前
时史洞见  ·  谎言,让资本市场生生不息
7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