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君临
君临专注于为投资者提供富有洞察力的宏观经济、行业趋势和企业价值分析,致力于成为中国最好的分析师观点聚合平台。在投资领域,我们相信方向比努力重要,眼界格局决定成就大小,在这里,我们为你把脉金钱流动的路线图。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计量经济圈  ·  Acemoglu诺奖得主如何培养出RDD女王 ... ·  昨天  
财新网  ·  深度|打开险企报表“黑匣子” ·  2 天前  
固羽曾收  ·  仓位提升,而份额掣肘——2024Q3固收+基 ... ·  3 天前  
行业研究报告  ·  三四线楼市,逐渐失控! ·  5 天前  
财经杂志  ·  跨海大桥,正在越建越多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君临

16个财务秘密告诉你,为什么招商银行是最牛X的零售银行

君临  · 公众号  · 财经  · 2017-06-05 10:01

正文


文   |   谁是谁飞



在谈到招商银行时,我想很多人都会想到一个形容词——独特。

为什么无论是小白散户,还是银行业的深度研究专家,无一例外地都在说招行好、招行强?

在银行股投资者心理层面,招行就已经是独具一格,加上第一家股份制商业银行,第一家把发展零售业务放到战略高度的上市银行,第一家敢在财报中说告别“规模依赖”、“速度情怀”从注重规模扩张到更注重效益与质量的转变……

我想正是这些独特的选择,才造就了招行如今独特的地位——相比同行有更高的估值,更优良的资本结构,更多投资者的追捧。

招商银行是中国境内第一家完全由企业法人持股的股份制商业银行,1987年在蛇口成立。

经过近30年的发展,已于沪港两地上市,成为国内具有影响力的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厚积薄发的招行,也代表着立存高远,实干兴邦,不畏创新的深圳企业精神。

2017年也是招商成立的第三十个年头,在迎接“三十而立”之际,招行交出了满意的成绩单。招行的“三立”也显示其在行业中的独特地位

一、立在零售

二、立在稳健的风险管理

三、立在可持续性的稳健回报

说了这么多,到底招行的优势具体体现在哪?抛开持续可观的资本回报不谈,请跟随我一起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寻找答案。

公司战略

2005年“战略转型”首次提出:加快发展零售业务、中间业务和中小企业业务

2010年“二次转型”提出:提高资本效率、贷款风险定价、费用效率、价值客户和风控水平

2014年提出了“一体两翼”的战略定位和“轻型银行”的转型方向

简单理解来看:2005年开始注重发展零售业务,2010年开始注重资产质量,2014年决定以零售银行为核心,公司金融与同业金融为两翼的公司定位,向不惧经济周期的“轻型银行”转型。

按照不同的转型方向,分别来看转型取得的成果

零售势头强劲,战略优势凸显

以2016年数据来看,零售贷款在贷款总额中占比上升到47.23%(集团口径),零售税前利润占业务条线税前利润的比重提升至 52.97%(集团口径)。

上图统计了2009~2016年的8年时间里,招行的公司贷款与零售贷款的比例变化以及对应的不良贷款率。从图中数据可知,无论是公司贷款还是零售贷款都受到经济周期的影响,但影响程度不尽相同。

最近8年时间里,两种贷款的不良贷款率最值区间分别为:公司贷款(0.74%~2.92%),零售贷款(0.31%~1.07%)。

无论经济周期是好是坏,零售贷款不良率的绝对值和波动幅度(0.76<2.18)都要小于公司贷款,可见拥有更高比例的零售贷款就拥有更强的抗风险能力,招行近8年零售贷款占比从32.20%上升到47.23%也充分展示了招行抵御风险的内力,而修炼这种内力靠的正是管理团队的战略远见与提前布局。

除了看不良贷款率的差别,还要看收入和成本的差别

计算利息收入与成本时是按贷款与存款的平均余额来算的,虽然平均余额与期末余额不相同,但整体比例与变化趋势大体相同,所以就只列举了收益率成本率

除去2009年(可能受金融危机与通货膨胀的影响),从2010~2016年的近7年时间里,零售贷款的收益率均高于公司贷款,成本率均低于公司贷款。可见在不考虑极端情况下,零售贷款似乎挑战了一种金融学常识——风险与收益成正相关。

个中原因我们暂且不讨论,我们讨论一下零售贷款与公司贷款的性质。

先说公司贷款:根据交易原理,买的越多,就可以要到更多的折扣。公司客户相比个人客户,有更多的资金需求,也有更多的资金供给,相比个人客户他可以要到更多的资金折扣——他们存款利率可以更高,贷款利率可以更低。

银行靠大额的资金交易完全可以弥补资金折扣的损失,且单笔净收入要远多于零售客户(签一个大单赚的钱要靠签多少个小单来凑啊)。按照天性,哪个银行会不喜欢大额交易的公司客户,而愿意去做零售客户的苦差事呢?

招行愿意,为什么?

因为招行看到了公司贷款的系统性风险,这种风险是不可抗拒的。公司贷款最大的系统性风险就是宏观经济下行,制造业,批发和零售业,采矿业等需要大量流动资金的实业公司经营困难,坏账风险大幅提升。

上图统计了招行最近四年按行业划分的公司贷款占比及对应的不良贷款率。

由数据可知需要大量流动资金的实业公司(以制造业,批发零售,采矿为代表)一直以来都是银行的大客户,即使是零售贷款占比高的招行,这些实业公司的贷款占比都稳定维持在30%以上,其他银行就更不用说了。

回到刚才的话题,在宏观经济稳定增长的的环境下,以公司贷款为核心的银行会过的很舒服。

一旦经济下行,利率下降,以制造业企业为首的实业公司坏账损失开始增加,收入端与成本端双重压力会让银行的业绩比较难看。这似乎也是整个银行业无法回避的周期性风险。招行转型立足零售,也是选择以零售业务作为抵御经济周期的压舱石。

再说零售贷款:招行的零售业务主要面向的是个人,家庭,中小企业用户,这类用户特点是基数大,金额小。

很多银行不愿意重视零售客户,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来钱慢,来钱繁琐,并且要做好零售业务,服务好小客户就越要精细化管理。确实没有决心和耐心很难把零售做好做强。

尽管之前已经列举了零售贷款与零售存款的诸多好处(成本低,收益高),但银行缺乏足够的动力去重视他(就算有经济周期,但我银行依旧很赚钱)。

招行是第一个从战略高度上重视零售业务的银行,如今招行无论是资产质量还是赢利能力都遥遥领先同行的位置与其提前布局零售业务有很大的关系。

资产规模

很长一段时间里,银行是按规模来论资排辈的,多少本钱,决定你能做多大的生意,多少资产,决定你在行业中的地位。

资产的积累不是一朝一夕瞬间实现的,不能靠无限制的杠杆迅速做大规模,因为银行业有他的杠杆上限——资本充足率。

我国银监会于2012年6月重新制定发布了《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自2013年1月1日起实行

商业银行各级资本充足率不得低于如下最低要求:

(一)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不得低于5%。

(二)一级资本充足率不得低于6%。

(三)资本充足率不得低于8%。

为了和监管线保持一定距离,多数银行的资本充足率都在8.5%以上,这也可以理解为做100元的生意,银行要有8.5元的本钱,杠杆倍数为11.76倍(极端值,多数银行杠杆更低)。

除非股东能一次性投入巨额资本金,否则在资本充足率指标的限制下,有多少本钱,就只能做多大的生意,对应的银行每年的收入与利润也会在一个相对稳定的区间内波动。

所以在银行没有股权融资的情况下,每年的总资产增长率与净资产增长率是衡量一家银行内生增长好坏与否的关键性指标。

资产规模的大小,决定着行业的地位,招商银行在2016年末资产总额到达5.94万亿元,在境内所有商业银行排名第七,位于工、建、中、农、交、兴业之后。在股份制商业银行中排名第二(值得注意的是,在2015年之前,招行的资产规模都是要大于兴业的,兴业在2016年一季度实现资产规模反超)。

从资产规模角度来看,招行与第一梯队(国有五大行)中最小的交通银行(2016年总资产8.4万亿)差了2.46万亿,短时间之内很难实现反超;

在第二梯队(12家股份制商业银行)中,资产规模排名靠前的几家银行总资产数额差距不大,比如兴业6.08万亿,中信5.93万亿,民生5.98万亿,浦发5.85万亿等。

这种情况下纯粹的比拼资产规模意义不大,这只能说明身体素质都差不多,但能否把潜力发挥出来就要因人而异了,所以他们比的应该是资产质量。

上图为招商银行2008—2016年的资产规模表,2008~2016的9年时间里,招商银行只在2010年和2013年进行两次股权融资(不考虑子公司股权融资),金额分别为215.67亿与336.58亿,对应的当期净资产增长率分别为44.43%与32.52%,远高于其他年份的同期数据。所以在比较增长率时,应把2010和2013年的数据剔除掉。

我们比较两组数据,一是总资产增长率净资产增长率的比较,二是总资产增长率和加权风险资产增长率的比较。

总资产与净资产增长率比较:当总资产增长率大于净资产增长率时,说明资产的扩张速度慢于负债的扩张速度,总资产的增长主要依靠负债端的增长,反之则主要依靠经营收益的增长。也可以简单理解为主要靠加杠杆,还是内生性增长。

在剔除掉上述两个年份后,2008—2009年,招行的总资产增长率都要大于净资产增长率,说明这两年负债端的增长比较快,在之后的6年时间里总资产增长率基本上都要小于净资产增长率(2013特殊年份,2012和2015几乎相同),也说明招行近几年资产规模的增长主要依靠内生性增长贡献。

总资产与加权风险资产增长率比较:当总资产增长率大于加权风险资产增长率时,说明低资本消耗型的资产占比开始增多,资产变得更“轻”(这里的轻可以理解为风险更低,稳定性更高),反之高资本消耗型资产占比增加,资产变得更“重”。

在不剔除两个年份的情况下,2008—2013年的6年是时间里,有5年总资产增长率要低于加权风险资产增长率,说明整体资产是变“重”了;

从2014—2016年三年时间里,有两年总资产增长率大于加权风险资产增长率,最近3年来看,整体资产变“轻”了。

两者综合来看:招行的资产规模增长逐渐趋向依靠内生性增长为主,负债端增长为辅的增长模式;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高资本消耗型资产占比逐渐升高,但最近几年有下降的趋势。

资产结构

银行业的本质是作为中介匹配资金的需求方与供给方,进而获得资金的价差收益——净利息收入。

虽然中间业务收入(主要是手续费与佣金收入)在银行的营收构成中占比不断提升,但都改变不了银行作为资金匹配者的角色定位,这也是银行赖以生存的根本,毫不客气的说中间业务的发展是建立在一个坚实的存贷业务基础之上的。

既然存贷业务对于一家银行如此重要,那么作为优秀的招商银行,他的生息资产和有息负债在构成上有何特点呢?为此,我做了以下两个图表。

先看生息资产,招行的生息资产占总资产比重超过90%,由贷款与垫款,投资,存放同业与其他金融机构款项,存放中央银行款项4部分构成。

按照历年收益率排序的话,收益从高到底排:贷款>(投资/同业存款)>存放中央银行款项。

不同年份,投资与存放同业款项的收益率各有不同,需要注意的是,银行的投资主要是投向国债,政府债券,银行等其他金融机构债券。

虽然这些债券的收益率不绝对高于同业存款收益率,但债券投资的主动性与可变性是高于同业存款的。

从2012—2016年的5年时间里,招行生息资产中贷款与垫款占比一直稳定在54%—60%之间;存放中央银行款项受存款准备率影响有一定的变动,影响不大;

值得注意的是投资占比从14.53%上升到24.15%,这是一个不小的数字,这也间接说明相比同业存款,招行更愿意持有主动性更高,更灵活的债券投资资产;

同业存款占比一直不大,但2016年第一次下降到9%以下,达到历年来最低的水平,这也暗示同业存款对招行来说不是很重视。

再看计息负债,招行的计息负债由:客户存款,同业与其他金融机构拆放款,应付债券,向中央银行借款4部分构成,按照成本率从低到高排序的话:客户存款<向中央银行借款<同业拆放款<应付债券

向中央银行借款在2014才出现在招行的年报里,并且占比从0.1%上升到3.57%呈逐渐上升趋势;客户存款是大头,按理说成本率最低的客户存款应该占比越多越好,但为什么客户存款占比在逐渐下降?

我认为根本原因不是招行不愿意要更多的存款,而是存款的增长速度满足不了招行对资金的渴望,进而才选择通过其他渠道获取资金;

同业拆放款是招行第二大有息负债,也是在客户存款占比下滑后作为补充所需资金的主要渠道,如2013~2014年客户存款占比下降了5%,同业拆放增加了5%;

值得留意的是2015~2016年,在存款占比不变的情况下,同业拆放下降了4.5%,对应的应付债券增加了2.3%,向中央银行借款增加了2.2%,按理说成本率更低的同业借款不应该换成成本率更高的应付债券,和当期成本率更高的中央银行借款。

难道是预计未来同业借款利率上升幅度大于应付债券和央行借款,进而调整一部分负债结构?有这种可能,但不绝对。

资产结构评价:客户存款和贷款依旧是招行负债端与资产端的大头,最低的成本率与最高的收益率决定着客户存款与贷款占有息负债与生息资产的比重继续维持高位,另外在生息资产端,招行有意增加债券投资的比例,降低同业存款的比例,其预期未来一段时间债券投资的收益率将高于同业存款。

在计息负债端,将一部分同业借款变成了应付债券和央行借款,也预示着招行认为未来一段时间同业存款的成本率有大幅上升的可能。同业资产与负债的同时减少,暗示着招行在弱化同业金融在公司中的位置。

资产质量

前文中我们提到,银行的客户存款成本率最低,越多越好,那贷款收益率最高,是不是也越多越好?

巴菲特曾说过,银行只要不犯傻,就是一门很好的生意。

怎么定义“犯傻”?简单理解可以看作没有节制,没有认真、仔细审核的情况下的过度放贷。有句话说的很恰当:你欠银行1万元是你的责任,你欠银行1个亿是银行的责任。

银行最大的风险不是经济周期波动造成的收益率下降风险,而是坏账风险。坏账风险不仅会让银行破产,还会让整个市场面临系统性风险,让处于旋涡中的人与公司陪着银行一同破产。

这是如此,银行业也是政府监管最为严格的行业,为避免系统性风险,资本充足率要超过8%,拨备覆盖率要超过150%,拨贷比不低于2.5% ……

那招商银行资产质量如何?

不良行业占比:银行之所以是一个强周期性行业,不是指银行受经济周期波动,而是指银行所服务的企业(贷款的企业)受经济周期波动影响,进而把产生的坏账风险传递给了银行,造成了银行的损失。

其中又以制造业,批发零售业以及采矿业的公司为主,从上图可以看到,2013年~2014年在不良贷款率低的时期,三个行业的贷款总额超过30%,而2015~2016年,当不良贷款率逐渐升高时,三者得贷款总额占比下降到18%。

从不良行业的角度来看,即使在不良率较低的时期,招行也把潜在不良率较高的行业占比控制在30%的水平,并且在不良贷款爆发时期,进一步压缩了贷款占比,足见招行在不良行业贷款管理上的审慎性。

逾期和重组贷款:2016年逾期贷款为699亿,一半以上逾期超过3个月,占贷款总额比重为2.14%。

值得注意的是2016年无论是逾期贷款总额还是占比都要小于2015年同期,另外,虽然逾期超过三个月的贷款总额上升了29亿,但占比却下降了0.1%。

重组贷款增长了很多,有122亿(可能把一部分逾期转作重组贷款了),逾期加重组贷款总额增加17亿,占比下降0.35%,总的来看2015年开始逾期贷款有比较明显的上升,到2016年逾期贷款的上升速度得到有效遏制,但并没有明显减少的迹象。

关注及不良:2016年不良贷款认定611亿,占贷款总额比重1.87%,相比2015年,不良贷款总额上升29%,占贷款总额比重上升0.19%,不良贷款与不良贷款率双升

不良认定宽松程度:2016年逾期不良比0.87,3个月以上逾期贷款比为1.28。

相当于超过三个月的逾期贷款全部认定为不良贷款,所有逾期贷款中87%被认定为不良贷款,这种认定方式可谓十分严格,十分审慎。

从历年数据来看,逾期不良比从2013年的0.56上升到0.87,3个月以上的逾期不良比从1.15上升到1.28,随着不良贷款的增加,招行的认定标准也在不断变严格。

已逾期未减值:从2013~2016年,已逾期未减值中担保物覆盖部分都要大于已逾期未减值的贷款金额,符合审慎性原则,认定严格。

贷款减值准备:2016年贷款减值准备余额为1100亿,占贷款总额比重3.37%,3.37%也是2013~2016年4年时间里最高的贷款占比。

另外,4年里拨备覆盖率分别为266%,233.42%,178.95%,180.02%,也许有人会问,为什么在不良贷款率低的时候拨备覆盖率这么高,而不良贷款率升高的时候反而拨备的少呢?

我假设这四年的拨备覆盖率均为266%,那么2014~2016年,每年分别要多计提91亿,412亿,525亿的贷款减值损失,而这几年的净利润分别为560亿,580亿和623亿,减去要多计提的减值准备后分别为469亿,168亿和98亿。

看到这少的可怜的净利润就知道管理层肯定不会这么做,不这么做也并没有错误,一方面要考虑公司的当期净利润,另一方面在不良贷款率低时多计提坏账准备是为了给未来留更多调整的空间。

抛开这些,我们应该知道管理层通过对拨备覆盖率做出微小的改变,就能大幅调整当期的净利润数字,调整的权利与影响力都是十分巨大的,另外还要知道,招商银行在所有大型商业银行中,拨备覆盖率的水平是最高的,不良贷款的认定标准也是最为严格的。

结语

金融的本质是匹配资金的需求方与供给方,时代的进步无法改变金融的本质,但可以改变匹配的方式与模式——时代的进步体现在效率的提升上,最终的受惠者一直是资金的需求方与供给方,伴随着的是新人与旧人在利益上的重新分配。

在中国特色的市场环境下,银行的利益是受到国家保护的,支付宝与微信有能力做得比现在的银行更好,但无法触及到银行业的核心利益,所以他们扮演的角色更多是通过技术手段做金融增值服务。

但这也并不说明银行不会分化,反而会分化的更厉害,分化的指标表面上是资产质量与盈利能力,实际上是综合金融的服务能力。

在银行的分化中,招行凭借领先的公司战略,扎实的资产规模,优化的资产结构和稳健的资产质量无疑走到了行业的前列,也配得上如今更高的估值和更多的赞誉。

优秀的人不会辜负老板的信任,优秀的公司也不会辜负投资者的信赖,就像田行长说的一样,招行让股东赚的钱都是股东应得的。

— —END— — 

【兴趣查阅】

上市公司 顺丰控股 | 绿地 | 乐视 | 张家港行 英伟达 |  茅台 | 陌陌 | 欧菲光 | RICK | 欣旺达 |  海康① | 海康② | 汇川 | 白云山 | 广电运通 | 郑煤机 | 九阳  | 东方财富 | 中集集团 | 杰士邦 | 均胜电子

宏观分析: 创业板 | 抵制萨德 | 4.0中国① | 4.0中国② | 4.0中国③  | 限购令 |  漂亮50 十年产业链 | 美国金融业① | 一带一路 

行业分析券商 | 军工 | 水电行业 |  鲜花行业  | 汽车


利益声明:

本文内容和意见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作者未持有文中提及公司股票,提供的信息和分析仅供投资者参考,据此入市,风险自担。


联系我们:

加君临微信:ansonad,备注“真实姓名+机构+行业”;

商务合作:加微信junlintianxia97,或者 junlinyunying,备注合作意向;
文章投稿:[email protected]
文章转载:公众号对话框内输入“白名单”,自动跳转后阅读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