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你好竹子
聊聊有意思的女孩们 注:女孩泛指1岁到100岁之间所有女性。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商业洞察  ·  “核酸大王”张核子,栽了! ·  2 天前  
派代  ·  又一波美妆破产潮来了! ·  2 天前  
派代  ·  又一波美妆破产潮来了! ·  2 天前  
商业洞察  ·  全国的大城市,都在为错过DeepSeek彻夜难眠 ·  3 天前  
南方新闻网  ·  格力专卖店变“董明珠健康家”?最新回应→ ·  3 天前  
南方新闻网  ·  格力专卖店变“董明珠健康家”?最新回应→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你好竹子

民国时期的大知识分子们是怎么学英文的?

你好竹子  · 公众号  ·  · 2018-04-09 21:51

正文


民国是一个大师辈出的时代,那个时候出过许多魅力非凡的文人学者。现在说起那个年代真令人怀念啊,一批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出生的知识分子,很多都是名门出身,家教严格,幼年苦读中国经典;长大后在西式学校接触到西方的科学和艺术,方知天下之大。一批留洋热潮兴起,他们纷纷出国,为国家兴起恶补西学。



这些大师们,古文好,洋文也好,所谓修养,既能争论魏风唐味,又会鉴赏抽象立体。真的是学贯中西、博古通今的“文艺复兴式”人物了!



我看过几封林徽因与费氏夫妇的英文书信,无论是英文功底还是书写,不仅与英国人无异,甚至还要更加讲究。张爱玲的英语也极佳,大家知道《老人与海》的第一版是张爱玲翻译的么?翻的妙趣横生,个人认为那个译本很值得拥有。二十岁出头发表文章时,张也经常用英文写一版寄给上海租界的英文报刊,再翻译成中文寄给本土报刊,这种赚double钱的方法,非这种级别的才女莫属了。



林语堂更不必说,一整本《京华烟云》都是用英文写的,作为中国当代著名的语言学家,他对英语的学习钻研很深。“世界老人”季羡林更是说得多国语言,我读过他的《学外语的窍门》,许多方法非常有趣。丰子恺先生更是苦学外文的代表,读他《我的苦学经验》,聊起语言学习,那勤奋的精神,值得一篇打印出来放在床头鞭策自己。


林语堂派头十足,

充满大知识分子的魅力


民国时期英文说的地道漂亮的大师数不胜数,这篇文章,我们就挑上几位大师,举一些生动的例子,看一看他们是怎么学英文的,对我们又有什么样的激励。




1. 浪漫派代表人物:林徽因



林徽因的父亲林长民早年留学日本,是个新派人物。林长民极为宠爱这个女儿,林徽因16岁的时候就跟着林长民游历欧洲了。那时候林长民虽然公务缠身,还不忘一直找私教给林徽因补习英语。 后来林徽因入读伦敦圣玛丽女校学习,因为林长民想让她学习纯正伦敦腔。



20岁的时候,林徽因又留学美国,选修建筑系。23岁的时候入耶鲁大学戏剧学院,学习舞台美术设计。这种学历背景,真的是让人无话可说。



我在网上找到林徽因19岁时翻译王尔德《夜莺与玫瑰》的选段,大家感受一下:


(先不要看林的翻译,试着在大脑里翻译一下这两段话)



青年哭道,“我园中并没有红玫瑰!”他秀眼里满含着泪珠。

"No red rose in all my garden!" he cried, and his beautiful eyes filled with tears.


“呀!幸福倒靠着这些区区小东西!古圣贤书我已读完,哲学的玄秘我已彻悟,然而因为求一朵红玫瑰不得,我的生活便这样难堪。”

“Ah, on what little things does happiness depend! I have read all that the wise men have written, and all the secrets of philosophy are mine, yet for want of a red rose is my life made wretched."



个人感觉,这个翻译尽显英文功底,非常令人服气!回想自己19岁的时候,怎么会想到翻译王尔德,还在大学门口吃着公婆饼挑盗版光碟呢!



林徽因文集也很有意思,里面有不少她的书信,其中我最喜欢看她写给费正清夫妇的英文信。林徽因这辈子挚交的女性友人不多,美国学者费正清和费慰梅夫妇是她最好的朋友。 当时一群知识分子躲在李庄,著书写史,许多人都是名门之后,却被迫生活在那穷乡僻壤,条件极差。 林徽因经常从李庄寄信给美国的费慰梅。


从李庄寄出去的信


我找了一段大家品品(段落中的Phyllis是指林徽因自己):


“You sound worried about my ways of life; running around helping people in general, lots of worry and no exercise etc. Well, sometimes nothing can be done, it is almost fatal I should slave and waste myself on trash always, till — I mean unless circumstance itself take mercy on me and change. For far the circumstance is none too good for Phyllis the individual, though very smooth for the same person in all the capacities as a family member.”


林徽因的手稿妙趣横生,

字也漂亮的很


在林徽因死后,费正清夫妇1979年来访中国时还对梁再冰说: “你妈妈的英文,常常使我们这些英文为母语的人都感到羡慕。”



梁再冰还回忆说,她父亲梁思成的英文本《图像中国建筑史》的前言部分,就出自母亲手笔。林徽因还试图用英文为汉武帝写一个传,而且已经开了头。我想这样才华倾泻的奇女子,还真是时代造就啊。




2. 苦学派代表人物:丰子恺



丰子恺是我国现代画家、美术教育家、漫画家、翻译家、散文家,成就众多。 有人说丰子恺是艺术暖男,他的画总是离民生很近,非常有亲和力,看上几幅便觉得作者极为可爱。不过大家知道,丰子恺翻译功底相当了得么?不知道有没有人读过丰子恺译本的《源氏物语》。




跟林徽因比较起来,丰子恺没那么幸运,他只在东京留学了10个月,当然而后取得的成绩却令后人仰仗。



聊到丰子恺学外语,那画风相当清奇。 当初他刚到东京没多久,就在一所初级英语学校报了名,不过他本意并非那里学英语,那时他已具备一定英语基础,过去是想听日本老师如何用日语讲解英语。 没想到这招真的灵验,不久后丰子恺的日语便有了很大长进。



在他的散文《我的苦学经历》里,丰子恺提到那段兼修日文和英语的日子: “我每晚伏在东京的旅店中自修。我自己限定于几个礼拜之内把书中所有一切生字抄在一张图画纸上,把每个字剪成一块块的纸牌,放在一个匣中。每天晚上,像算命一般向匣子中摸纸牌,温习生字。不久,生字都记熟了,而读起英语小说来也很自由了。”



经常有人问我读英文书遇到生词怎么办,怎么样?咱们学学丰子恺这招儿?做人,还是要对自己狠一些。



另外,丰子恺彻底用透了“读”这个字,繁体的“读”有22画,他就强迫自己每学一篇新课文,就反复读上22遍。第一天读十遍,第二天读五遍,第三天读五遍,第四天读两遍,循环往复前进。



他形容: “我的学习会话,也用笨法子,其法就是”熟读“。用选举开票的方法,每读一遍,用铅笔在书的下面划一笔,便凑成一个字,逐渐凑成一个22画的‘读’。” 看到这里我不禁被他的可爱逗笑,心中更燃气无限敬佩。


上一首听完了么?

咱们接着听下一首




3. 神童派代表人物:赵元任



说起语言,赵元任就是“中国语言学之父”,神一样存在的人物。他会说33种汉语语言方言、精通英语、德语、法语,粗通日语、古希腊语、拉丁语、俄语等语言。 据说赵元任去世界各地游玩,当地人都把他当老乡。赵元任的女儿曾经问他为什么研究语言,他回答说:“好玩儿。”



谈起语言学习,赵元任很强调要沉浸在这个语言里、反复模仿发音,书面语到了后期再去担心,这就是他学大多数语言的办法:听说先行。



说来惭愧,跟这大师锱铢必较的模仿精神比较起来,我在伦敦呆了七年都没有学会“伦敦腔”,说英语还参杂着各处学来的谚语和音调,喜欢随心所欲,真的是太不讲究了! 赵元任却刚好相反,无论身在异地多久,他都会迅速穿透一种语言的声、韵、调系统,总结出这门外语的规律。



赵元任非常注重一门语言的口语能力,他说: “耳朵听了未必口就能说,必定要自己读出声音来,和耳朵所见的比较起来,才能知道学的对不对,才能有长进的机会。所以学语言的,第一样要记得:’耳闻不如口读’。” 想起我国一直被诟病的哑巴英语式教学法,跟民国大师赵元任的方法相比,简直就是一种倒退。




说到沉浸式的语言学习方法,我个人认为赵元任先生的“听说先听”,以及丰子恺先生的“熟读法”最有用。我曾经写过一篇 我的英语学习之路 ,其中回忆道我英语进步巨大的第一个阶段,就是在曼城读书那一年。那年我刻意没有接触当地的中国留学生,每日耳濡目染的混迹在国际友人的圈子里,英语有了质的飞跃。



我觉得看当地电视节目,读当地报纸,以及和本地人说话时模仿他们的发音,观察他们的嘴形至关重要。 若是问我学外语一定要留学么? 我认为除非是具备非常高的语言天赋,不然对于普通人来说,大多数都是败在了自制力上面,而环境在这时候就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了! 而我之前列举的这些民国大师们,大多都出国留学过。



学英语这个事情,很难三心二意,想学好就必须拿出百分之百的决心,并且给自己设立一个时间段。比如说我想在一年内认真提高英语。我建议大家可以考虑参加一个海外的英语课程,两周到一年不等,可以根据你自己的时间安排。




在此我推荐Kaplan国际英语学习,他们成立于1938年,经过80年的发展,已经是全球最大的教育服务机构之一。 Kaplan国际英语在全球六大英语国家拥有40所语言中心,遍布在英国、爱尔兰、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