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博科园
宇宙、天文、物理、科学、技术、社会、环境与生活等知识及资讯分享科普。国内著名科普作家与职业天文学家加入科普。STS-EL★揭露伪科学,传递科学精神!欢迎加入博科园获享更多科学知识。 知识库更多专一精彩知识另见公众号:天文物理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博科园

引力微透镜法究竟是什么?

博科园  · 公众号  ·  · 2018-01-03 22:50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下载App-博科园

苹果系统: 博科园

已可苹果类应用商店搜索下载


安卓系统 :博科园

国内几大应用市场均可搜索下载


微信公众号: 天文物理

(博科园附属公众号)

新浪微博@博科园

【博科园-科学科普】系外行星搜寻方法,来看一种奇特而独特的方法——即引力微透镜。

一个发光的红色星系(LRG)的哈勃图像,引力扭曲了一个遥远的蓝色星系的光。图片版权:ESA/Hubble & NASA


在过去的十年里,对太阳系外行星的搜寻确实已经升温。由于技术和方法的改进,已经观测到的系外行星数量(截至2017年12月1日)已经在2710个恒星系统中搜寻到3710个,其中621个系统拥有多个行星。不幸的是,由于天文学家们不得不面对各种各样的限制,绝大多数都是用间接方法发现的。


一种较为常用的间接探测系外行星的方法被称为引力微透镜。从本质上讲,这种方法依赖于遥远物体的引力来弯曲和聚焦来自恒星的光。当一颗行星经过恒星的前面,相对于观察者(即构成一个轨道)时,光可以被测量,然后被用来确定行星的存在。


在这方面,引力微透镜是引力透镜的缩小版,在这里:一个中间物体(像一个星系团)被用来聚焦来自位于其之外的星系或其他物体的光线。在这个方法中,监测恒星的亮度下降以表明系外行星的存在。

根据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引力使时空结构弯曲。这种效应会使物体的引力对光线产生扭曲或弯曲。它也可以作为透镜,使光变得更集中,使远处的物体(如恒星)看起来更明亮。只有当两颗星几乎完全对准观察者(即位于另一个位置)的相对位置时,才会产生这种效应。


这些“透镜事件”是短暂的,但也是丰富的,因为我们星系中的地球和恒星总是相对的移动。在过去的十年中,有一千多个这样的事件被观察到,并且通常持续几天或几周。事实上:这一效应被阿瑟·爱丁顿爵士在1919年使用,为广义相对论提供了第一个验证证据。


这发生在1919年5月29日的日食期间,爱丁顿和一个科学探险队来到了位于西非海岸的普林西比岛,拍摄了现在在太阳周围地区可见的恒星的照片。这些照片证实了爱因斯坦的预测,即这些恒星的光线是如何在太阳的重力场作用下微微移动的。


这项技术最初是由天文学家Shude Mao和Bohdan Paczynski在1991年提出的,目的是为了寻找双星的恒星。他们在1992年由安迪·古尔德和亚伯拉罕·勒布提出,作为探测系外行星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在寻找行星向银河系中心时是最有效的,因为银河系的膨胀提供了大量的背景恒星。


引力微透镜法优点:


微透镜是唯一一种能在离地球很远的地方发现行星的已知方法,并且能够找到最小的系外行星。而径向速度法在寻找距离地球100光年的行星时是有效的,而传输光度法可以探测到数百光年之外的行星,而微透镜则可以发现数千光年以外的行星。

虽然大多数其他方法都有对较小的行星的探测倾向,但微透镜法是探测大约1 - 10个天文单位(AU)附近的行星的最敏感的方法。这使得它在与径向速度和传输方法相结合时特别有效,这可以证实系外行星的存在,也能准确估计行星的半径和质量。


综上所述,这些优点使得微透镜成为寻找类地行星的最有效方法(单独或与其他方法相结合)。此外微透镜测量可以有效地安装在地面设施上。像传输光度法一样,微透镜法的好处在于它可以用来同时测量成千上万颗恒星。


引力微透镜法缺点:


因为微透镜事件是独一无二的,不需要重复,任何使用这种方法探测到的行星都将不再被观测到。此外,那些被发现的行星往往是非常远的,这使得后续调查再观察几乎是不可能的。这使得微透镜成为一种检测系外行星候选者的好方法,但是对于确认候选者来说,这是一种非常糟糕的手段。


微透镜的另一个问题是,当对行星的特性施加限制时,它会有相当大的误差。例如:微透镜测量只能对行星的距离产生粗略的估计,因此误差很大。这意味着距离地球几万光年的行星会产生距离估计几千光年的距离。

微透镜也无法对行星的大小做出准确的估计,而质量估计则受制于松散的约束条件。轨道性质也很难确定,因为唯一可以直接用这种方法确定的轨道特征是行星的当前半主轴。因此,行星的偏心轨道只能探测到它的一小部分轨道(当它离恒星很远的时候)。


由于行星间质量比的结果,引力微透镜效应增加,这意味着最容易探测到低质量恒星周围的行星。这使得微透镜在寻找低质量、m型(红矮星)恒星周围的岩石行星上起着有效的作用,但它却限制了大质量恒星的有效性。最后,微透镜依赖于罕见的随机事件——一颗恒星恰好在另一颗恒星前面,就像从地球上看到的那样——这使得探测变得既罕见又不可预测。


引力微透镜观测例子:


依赖于微透镜方法的调查包括华沙大学的光学引力透镜实验(OGLE)。这个国际项目由该大学天文观测站的主任Andrzej Udalski领导,在智利的Las Campanas使用1.3米的“华沙”望远镜,在银河系周围的100颗恒星周围寻找微透镜事件。

华沙大学的天文台,用于进行OGLE项目。图片版权:ogle.astrouw.edu.pl


此外新西兰和日本的研究人员之间进行的一项合作研究发现,在天体物理学(MOA)组中也有微透镜效应。由名古屋大学的Yasushi Muraki教授领导,该小组使用微透镜法对暗物质、外太阳系行星和南半球的恒星大气进行观测。


然后是探测透镜异常网络(行星),它由分布在南半球的5个1米望远镜组成。在与RoboNet的合作中,这个项目能够提供近连续的观察,以观察由与地球的质量一样低的行星所引起的微透镜事件。


要了解更多信息,请查阅美国宇航局关于太阳系外行星探索的网页,行星协会的太阳系外行星页面,以及美国宇航局/加州理工学院的系外行星档案。


知识:科学无国界,博科园-科学科普

参考:NASA – 5 Ways to Find a Planet

Planetary Society – Microlensing

Wikipedia – Methods of Detecting Exoplanets

作者:Matt Williams

内容:“博科园”判定符合今主流科学

来自:Universe Today

编译:中子星

审校:博科园

解答:本文知识疑问可于评论区留言

传播:博科园

本账号系网易新闻·网易号“各有态度”签约账号

其它 内容请( 微信公众号:博科园 )回复: 更多

即可获得你不曾看过的精彩内容


于本文末留言 评论、建议、 发表观点等

宇宙传奇、生命之美、人类文明、科技之光


仰观群星璀璨、俯察自然传奇


传递宇宙科学之美


博科园STS-EL



让科学撑起未来的梦

苹果系统: 博科园

已可苹果类应用商店搜索下载


安卓系统 :博科园

国内几大应用市场均可搜索下载

QQ科学交流总群: 589224649
QQ认证科普空间: 1295288338
附属-微信公众号: 天文物理
地址:室女座-银河太阳系-地球-中国
新浪微博@ 博科园 (送神器&干货)
投稿: [email protected]

▲长按或扫描二维码识别关注:博科园

博科园 -App 同步移动PC 官网:

bokeyuan.chinaci-360.com

点击 原文阅读 进入 更多科学知识及交流

↓ ↓ ↓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