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绍玉
北京京剧院一级作曲
作为一个小剧团,上饶县信河赣剧演艺有限公司能演出这样一部让人既振奋又震撼的大戏,着实不易。剧本选择历史上真实存在的红军“开路先锋”黄开湘作为追述与歌颂的对象,弘扬了主旋律,选材十分高明。演出倾全团之力,舞台场面宏大,能上场的演员都调动了,谢幕时有四十多个人。主演能文能武,功夫全面,其他演员也都很称职,充分发扬了戏曲演出“一棵菜”的精神。《斧头将军》之所以能取得令人震撼的艺术效果,更应归功于赣剧高亢、优美的皮黄声腔,在表现现代军事题材时显出了很多剧种所不具备的优势。整个戏的音乐一上来就很有电影大片一样的恢弘气势,唱腔布局也非常合理,有一点需要注意,就是希望现场伴奏的打击乐和弦乐录音能配合得更协调一些。
康式昭
《斧头将军》歌颂了江西本地的杰出人物和伟大的长征,从湘江战役一直写到飞夺泸定桥,叙事任务不可谓不艰巨。一个县级剧团选择如此宏大、凝重的题材,政治热情和迎难而上的勇气值得充分肯定。剧团整体的精神样貌非常好,所有演职人员对待艺术创作都热情高涨、严肃认真,主演表现出色,配角也都很称职。但剧本略显单薄,几个主要事件的情节显得比较简单,一些人物行动的缘由也没交代清楚。表演上主要采用正剧方式塑造主人公,但也有几个闹剧式的场面,过于简单化、脸谱化,跟全剧整体写实的悲壮风格不太协调。一些情节跟主人公的关系应更紧密一点,以免观众出戏。
李惟铨
这个戏带给我的最大惊喜就是主演魏武华,他形象好,嗓子好,高音的行腔非常自如。尤其难得的是,他身上没有丝毫的浮躁,气质纯正,很有革命年代工农红军的质朴感,再加上有扎实的基本功,所以刚过而立之年就能很好地塑造出黄开湘这个老革命的形象。希望在编导和其他演员的帮助下,他能将斧头将军的形象塑造得更加丰满。同时也希望他不要忘了继续在传统的戏曲程式里汲取营养,在舞台上有更丰富、更精彩的表现。其他演员也都不错,像扮演郑队长的杨志兴台词功底相当扎实,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编导和作曲要考虑到有些部分的唱念处理可能会给演员嗓子造成伤害,希望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作为整部戏的核心道具,黄开湘的斧头既要美观,也要跟人物的表演贴合紧密,编导在处理上应再加斟酌。
武丹丹
赣剧《斧头将军》从上饶一路演到北京,从庙宇一直演到庙堂,这本身就是对剧团最大的肯定。剧作亮点很多,一是剧团具有接地气的草根精神,无论是演员的精气神,还是赣剧这个剧种对本乡本土人物的演绎,都随处可见张扬着的民间智慧和质朴的生命力。二是导演运用了多种现代手法,其中最典型的就是黄开湘追忆亲人、战友等时采用的意识流手法,呈现出较深的意味。草根精神和现代手法的结合使这部红色题材的现代戏在拥有强大生命力的同时,也展现了剧种独特的风情,成为一出有味道、有温度的好戏。全剧目前最大的问题在于剧本对人物的塑造,可以增强人物的丰富性和复杂性,一些重要唱段可能要作大幅度的调整,加入一些个性化、生活化的描写。
景俊美
这个戏给人的总体感觉是壮观的和振奋人心的,年轻的男主演魏武华是值得培养的好苗子,他演绎老革命时身上充分体现出那个时代的质朴感。现代戏舞台上有很多类似黄开湘的人物,但他在塑造角色时有自己独到的思考,没有进行模式化的表现。全剧的很多细节都能看出导演的匠心,主创人员在创作中努力进行各种新的探索,精神可嘉,舞台上“一棵菜”的精神面貌也令人欣喜。艺术作品的打磨不仅强调功夫,更要强调方向,希望剧团进行现代化的探索能以守住传统为基础,表演上进一步戏曲化,尤其是念白要考究,不能太随意,情感的渲染与抒发以及一些伴奏和服装上的小细节也还需要再斟酌。
郑雷
对军事题材的表现是戏曲现代戏中较为薄弱的,还有进一步开掘提高的空间。《斧头将军》的创作是有其先天的难度的,黄开湘在历史中湮没了半个世纪以上,材料非常少,跟他有关的回忆内容又多与战斗有关,由此导致黄开湘形象定位模糊,人物淹没在事件之中,像开场念李清照诗就既不符合人物身份,也不符合舞台情境。剧中反面人物过度漫画化,显得肤浅,喜剧场面有调剂冷热的作用,并非不可用,但表现要适度,不能影响剧情的逻辑。斧头是全剧的核心道具,请考虑是不是能在合适的地方设计一段斧头舞加以突出。舞美设计以石块变化组合来造型是别具匠心的,但石头的质感有所欠缺。飞夺泸定桥的背景也太实,需要再加改进。
谢雍君
赣剧历史悠久,在戏曲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留下了一批经典的传统戏和丰富的表演经验,但在现代戏创作和表演方面积淀不多,创排红色题材现代戏本身就具有一定的难度。从《斧头将军》的舞台呈现来看,剧本、导演、音乐等方面完成得还比较好。这出戏不仅拓宽了赣剧的创作范围,而且锻炼了基层院团演出现代戏的能力。全剧质朴、纯真、粗犷、热闹,很接地气,如到农村演出,像强夺泸定桥之类的武打场面一定会受到观众的欢迎。剧中傩戏的展现、旦角跪步的表演等体现出编导对赣剧传统艺术精华的吸纳,但总的来说整个戏对赣剧传统的呈现还远远不够。县级民营剧团需不需要在开发演出市场和提高剧团创作质量、张扬剧团自身特色和传承赣剧表演艺术等方面做到平衡,值得深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