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国家广电智库
“国家广电智库”由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发展研究中心主办,致力于及时深入地解读广电行业政策,发布领导讲话、行业新闻、发展规划、广电法规、研究报告等,对广电创新、体制机制改革、媒体融合发展、新兴媒体建设等重要课题给予重点关注。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湖北经视  ·  关晓彤、鹿晗,冲上热搜! ·  7 小时前  
湖北经视  ·  叹息!她于凌晨去世,年仅28岁 ·  23 小时前  
湖北经视  ·  一老人在喂猪时被猪咬死?村委会回应 ·  昨天  
51好读  ›  专栏  ›  国家广电智库

【案例】湖北南漳融媒:激活人才建设新动能,推动融合发展迈出新步伐

国家广电智库  · 公众号  ·  · 2024-12-10 17:29

正文

导读

近年来,湖北省南漳县融媒体中心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媒体竞争关键是人才竞争,媒体优势核心是人才优势”的新时代人才工作重要思想,通过深化改革,激活人才建设新动能,构筑坚实的人才基石,赋能媒体融合发展。


湖北省襄阳市南漳县融媒体中心(简称南漳融媒)2019年3月25日挂牌成立,由原县广播电视台、县网信办及原楚天视讯南漳分公司融合组建而成。与全国众多县级融媒体成立初期面临着相似的挑战,有着机构重叠、人员构成复杂、年龄结构老化、人力资源浪费、人才流失严重、工作效率不高等困境。迫切需要培养造就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湛、作风优良、党和人民放心的全媒体人才队伍。


南漳融媒聚焦人才队伍建设这个关键环节,深化改革,做好“引、育、用、留”四篇文章,通过做优人才生态,激活媒体融合发展新动能,逐步塑造成为具有一定影响力、引导力的县域主流媒体品牌。


一、"引”字为先,做优源头“蓄水池”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南漳融媒把打造自身优势、夯实发展基础,视为吸引人才、聚集人才的第一要务。


一是构建新体制,夯实基础。 南漳融媒根据地方社会经济和自身融媒发展实际情况,经过反复调查研判,向当地党委、政府争取确定南漳融媒为公益一类事业单位,并实行“一类单位、二类放权”的管理体制机制,既解决了干部职工的基本保障,又有激发内部动力活力的空间。将原有的23个部室重组为指挥、采编、发布、播控“四大中心”,实现资源整合、条块融合、点面联动;大幅精简管理层,将力量集中到业务一线,一线工作人员占比达超70%,为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夯实了根基。


二是探索新路径,做强媒体。 南漳融媒放弃单一依靠广告收入的思路,探索做强媒体新路径。在县委县政府支持下,成立子公司,经营广告、会展、视频制作、电影放映等业务,先后举办年货节、樱桃采摘节、农民丰收节、乡村马拉松、中华垂钓大赛、南漳楷模南漳百杰颁奖暨春节晚会等节庆赛事30多场,同时与60多家企事业单位合作,营销推广、打造品牌,年实现收入700多万元,为新闻宣传、节目创新和人才激励提供了财力保障。


三是引进新人才,激发活力。 南漳融媒的融合发展得到了地方党委政府的充分肯定,也为破解人才引进难题打下良好基础。制定系统的人才招引方案,每年有计划地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专业技术人才。过去五年间,在全县压缩编制的情况下,先后招录播音主持、新闻采访、视频制作、新闻编辑等媒体人才35名,为南漳融媒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南漳融媒干部职工的平均年龄从三年前的49岁降至39岁,一线采编人员本科以上学历比例升达至95%。


二、“育”字为要,打造提能“练兵场”


全方位拓展育人渠道,“量体裁衣”制定人才培育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推进队伍提能力、壮筋骨,以人才的裂变效应助力事业质量提升和效率增进。


一是领导带头,引领提升。 县委领导高度重视新闻宣传工作,挂帅担任时政新闻“夜班编辑”,审阅批改时政新闻稿件。持续开展时政新闻提质攻坚活动,通过转作风、改文风,显著提升新闻作品质量。


二是常态培训,增强“四力”。 建立常态化业务学习制度,每周2次分组学习、1次“周末大讲堂”集中培训,每月1次专题新闻“阅评”,解析稿件,引领采编人员在“学思践悟”中不断提升。先后选派60多人(次)骨干记者编辑到上级媒体跟班学习,参加短视频创作、AIGC应用等培训,拓宽视野,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


三是比学赶超,锤炼本领。 将任务细化到部门到个人,至每月每周,确保“千金重担人人挑、人人肩上有指标”。在大厅设置“晾晒栏”,每周公示各项工作完成情况,各部门通过自我对照、横向比较、对标全局,检测领先指标是否保持,落后指标是否迎头赶上,主动寻找差距、加强措施、堵塞漏洞,从而推动任务的高效完成和能力的大幅提升。


三、“用”字为重,搭建干事“大舞台”


致力于“知人善任、人尽其才”,确保一批能挑大梁的业务骨干在实践工作中能充分发挥其作用。


一是明责授权,信任人才。 把信任作为“用才”的基础和关键,对优秀人才充分授权,确保其权责一致,既有施展才华的空间,又能感受到前进的压力。2023年12月成立编委会,公开选拔7名年轻编辑记者为编委会委员,实行每周轮值一天“总编辑”的制度,负责当天的新闻宣传策划、组织、实施和编审工作,并公开晾晒,接受点评。经过近一年的锻炼,这7名编委的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都有了大幅提升。主导策划采访的稿件“麦客走四省,追着麦熟跑”特别报道在人民日报连续大篇幅刊发,“南漳桑蚕产业破茧成蝶”“柑橘出深山 群众共致富”等报道,被人民日报、中广三农、中国新闻、湖北日报等多家媒体转发。


二是量才使用,才尽其用。 南漳融媒建立全员内部轮岗、全程跟踪培养机制,根据个人特长安排岗位,促进年轻编辑记者竞相成长,营造”出成绩出人才”的良好氛围。如《金色花海踏春来》《陪你长大的约定:奶奶是我的“超人”同学》等短视频以其独特的思想和创作力入选新华社颇具影响力短视频10强榜单;南漳发布抖音号、视频号凭借其创新力和新媒体技术在区域内影响力突显;湖北日报客户端南漳频道连续27周占据全省周排行榜第一位;学习强国南漳运营平台在全市名列第一。


三是组合人才,释放效应。 根据采编人员特长,打破部室壁垒,组建“时政新闻组”“方荩娅工作室”“漳视频工作室”等多个新锐团队,激发了记者的创作活力,实现了团队协作的倍增效应。特别是“外宣工作组”,大力提升外宣质效,央媒和省媒用稿数量排名始终保持全市前列。2023年,央视用稿47条,3次登上新闻联播,用稿位列全省县级广播电视第一。


四、“留”字着力,把好成长“方向盘”


引进人才、培育人才是关键,留住人才是根本。南漳融媒致力于让人才成才有保障、成长有通道、成功有褒奖,以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待遇留人。


在事业发展中,唯才是举,打破传统框架,拓展向上发展空间,大胆启用德才兼备的骨干力量。在中层干部任用上实行“全员竞争上岗”,16名优秀中青年人才走上中层正职、副职岗位,极大的激励了干部职工的干事创业激情。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