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我们用书爱你们
5·20,以书的名义爱你们
面前的这套《雅理译丛》,最初名为“耶鲁译丛”。2012年,我们决定在《阿克曼文集》的基础上再前进一步,启动一套以耶鲁法学为题的新译丛,重点收入耶鲁法学院教授以“非法学”的理论进路和学科资源去讨论“法学”问题的论著。
耶鲁法学院的师生向来以Yale ABL来“戏称”他们的学术家园,ABL是anything butlaw的缩写,说的就是,美国这家最好也最理论化的法学院——除了不教法律,别的什么都教。熟悉美国现代法律思想历程的读者都会知道,耶鲁法学虽然是“ABL”的先锋,但却不是独行。整个20世纪,从发端于耶鲁的法律现实主义,到大兴于哈佛的批判法学运动,再到以芝加哥大学为基地的法经济学帝国,法学著述的形态早已转变为我们常说的“law and”的结构。当然,也是在这种百花齐放的格局下,法学教育取得了它在现代研究型大学中的一席之地,因此,我们没有理由将书目限于耶鲁一家之言,《雅理译丛》由此应运而生。
雅理,一取“耶鲁”旧译“雅礼”之音,意在记录这套丛书的出版缘起;二取其理正,其言雅之意,意在表达以至雅之言呈现至正之理的学术以及出版理念。
作为编者,我们由法学出发,希望通过我们的工作进一步引入法学研究的新资源,打开法学研究的新视野,开拓法学研究的新前沿。与此同时,我们也深知,现有的学科划分格局并非从来如此,其本身就是一种具体的历史文化产物(不要忘记法律现实主义的教诲“to classify is to disturb”),因此,我们还将“超越法律”,收入更多的直面问题本身的跨学科作品,关注那些闪耀着智慧火花的交叉学科作品。在此标准之下,我们提倡友好的阅读界面,欢迎有着生动活泼形式的严肃认真作品,以弘扬学术,服务大众。《雅理译丛》旨在也志在做成有理有据、有益有趣的学术译丛。
截至今日,我们为雅理付出了5年时间,出版了整整20本书。五年光阴白驹过隙,而在磨砺与雕琢之间,“我们”意味着:从最初的一个“信念”摇身变成一个璀璨的团队以及有力的出版力量。
“我们”首先包括了“雅理译丛”的主编“雷公”——田雷教授以及选题推荐、论证智囊团——“雅理译丛”的编委会委员,他们是且远不止如下名录:丁晓东、甘阳、胡晓进、黄宗智、强世功、刘东、刘晗、乔仕彤、宋华琳、王希、王志强、阎天、于明、张泰苏、章永乐、赵晓力、郑戈、左亦鲁……
“我们”包括了18位大腕云集的作者群,他们是——耶鲁法学院教授、“虎妈”蔡美儿;耶鲁法学院前院长波斯特;耶鲁大学法学院教授约翰·维特;《华盛顿邮报》资深记者德莱尔;耶鲁大学荣休教授达玛什卡;耶鲁大学教授保罗·卡恩、惠特曼、杰里·马肖、毕克尔;乔治·华盛顿大学媒体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马修·辛德曼;哈佛大学教授凯斯·桑斯坦;普林斯顿大学美国史教授麦克弗森;埃默里大学教授络德睦;耶鲁大学法学院教授埃里克森;哈佛大学勒尼德•汉德法学讲席教授葛兰顿; 美国耶鲁大学历史系查尔斯•西摩讲席教授约翰•梅里曼;美国历史学会前主席哥伦比亚大学历史学教授埃里克·方纳;亚利桑那大学东亚系中国历史教授戴维·佩兹……
“我们”同样包括了熠熠生辉的译者群,他们是——刘轶圣魏磊杰 苏力 胡晓进 李 丹 支振锋 左亦鲁 田雷 刘怀昭 毕竞悦 高 瞰 郑 戈 宋华琳 张 力……
“我们”还包括群星璀璨而又乐于为我们“站台”的“腰封小王子”以及为我们欣然作序、写推荐语的大咖、新秀,他们是——阿克曼、艾明茹、贝淡宁、波斯纳、崔之元、杜登教、冯象、方流芳、高全喜、顾培东、黄宗智、何勤华、何海波、何帆、胡敏洁、季卫东、强世功、姜明安、李剑鸣、李秀清、李洪雷、雷雅雯、米健、潘毅、沈岿、苏源熙、王绍光、王希、汪晖、王志强、王笑红、於兴中、杨玉圣、尤陈俊、朱苏力、左卫民、张树义、张泰苏、郑戈、赵晓力、章永乐……
“我们”包括新媒体与传统媒体团队,他们是:“雅理读书”、“法学学术前沿”、“麦读”、“法影斑斓”、“中国法律评论”、“东方历史评论”、“澎湃私家历史”、“法律那些事”、“活字文化”“学术中国”、“中国社会学”、《好奇心日报》、《法制周末》、《北京晨报》、《中国经营报》、《上海书评》、《新京报读书周报》、腾讯科技、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我们”同样包括了快速成长的版权谈判团队,她们是冯琰、李嫱、徐梦鸽;颜值担当的今亮后声设计团队、华子图文设计团队;品质保障的汤强、曹勇、李宝凤所在的印务团队以及特种纸供应田国伟、马杰、王标、叶南南等材料工艺保障团队……
“我们”当然还包括“六部书坊”的编辑团队,他们是张阳、项玮、陈邓娇、徐晓萌……正是他们对于理想的坚守与工匠精神的向往才使我们一步一印的登高而行。
最重要的“我们”是在读这篇文章的“你们”——亲爱的读者,正是你们的存在才让“我们”的工作充满意义和价值,正是你们期待的目光、默默的支持才让我们有义无反顾地做下去的希望,才让我们无论付出多少也要把最好的书奉献给你们的勇气。应该说,我们一直在收获喜悦而不计得失,只因为你们的喜悦。所以“你们”就这样成为了“我们”最重要的成员。
5·20之际,奉上我们5年打造的20本图书——我们希望以这样一种形式来爱你们!
《雅理译丛》5·20全家福
No.1.三千年黄河治水的历史变迁、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历代政权的政治图景——《黄河之水:蜿蜒中的现代中国》戴维·艾伦·佩兹著、姜智芹译
No.2.我们用生命梦想乌托邦,我们用死亡实现理想国——《大屠杀:巴黎公社生与死》约翰·梅里曼著,刘怀昭译
No.3.从惊心动魄的逃奴故事,到庙堂之上的政治与法庭争端,这不仅是一本“公民抗命”的实录,也让我们窥见了逃奴纷争对美国内战的影响——《自由之路:“地下铁路”秘史》埃里克·方纳著,焦姣译
No.4.1947年初,应刚成立不久的联合国的要求,包括中国外交家张彭春在内的一群杰出人士带着对于两次世界大战记忆犹新的恐惧,共同起草世界上第一份“国际权利法案”——《美丽新世界:诞生记》葛兰顿著,刘轶圣译
No.5.世界偏僻角落发生的事情可以说明有关社会生活组织的中心问题;法律制定者如果对促成非正式合作的社会条件缺乏眼力,他们就可能造就一个法律更多但秩序更少的世界——《无需法律的秩序——相邻者如何解决纠纷》罗伯特·C. 埃里克森著,苏力译
No.6.法律东方主义如何成就?东方法律主义何以可能?——《法律东方主义——中国、美国与现代法》络德睦著,魏磊杰译
No.7.对每个人而言,从众常常是比较明智的做法,但从众亦能将个体和社会带往不幸甚至是灾难性的方向。最大的危险在于,对他人的人云亦云,会导致我们无法发现自己究竟知道或者相信什么。我们的沉默,会使社会失于获取重要信息——《社会因何要异见》凯斯·R. 桑斯坦著,支振锋译
No.8.读懂林肯,你才能理解过去的美国和今天的民主世界——《林肯传》詹姆斯·麦克弗森著,田雷译
No.9.让每一个穷人都过上体面的生活,免于匮乏、免于恐惧——《罗斯福宪法:第二权利法案的历史与未来》凯斯·R. 桑斯坦著,毕竞悦、高瞰译
No.10.本书试图重建政法思想中保守主义传统,并认为契约论传统正在威胁着美国社会的自由与安全——《同意的道德性》亚历山大·M. 毕克尔著,徐斌译
No.11.在因特网与民主的关系问题上,辛德曼写出了有史以来极少数的最佳著作之一——《数字民主的迷思》马修·辛德曼著,唐杰译
No.12.预防火车事故最好的办法是把铁路老板绑在火车头上——《事故共和国——残疾的工人、贫穷的寡妇与美国法的重构》约翰·法比安·维特著,田雷译
No.13.本书记述了1787年至1887年间的美国百年行政法史——《创设行政宪制:被遗忘的美国行政法百年史》(1787-1887)杰里·L. 马肖著,宋华琳、张力译
No.14.本书纵论古今沙场,剖辨战争方式、胜负及其后果的制度机理,从国家宪制结构的角度解释西方历史上的战争规则及其近代巨变。颠覆了传统的骑士文化解释,挑战了现代的道德正义式战争法说辞,并回应了当代国际争端中的诸多迷思与困局——《战争之谕:胜利之法与现代战争形态的形成》詹姆斯·Q. 惠特曼著,赖骏楠译
No.15.自查尔斯·泰勒的《自我的根源》之后,对于现代性自我观念的深层结构,就未曾出现过如此富有雄心的全盘省察——《摆正自由主义的位置》保罗·卡恩著,田力译
No.16.在这部启人深思的著作中,一位卓越的法学家对世界各地的法律制度如何管理司法以及政治与司法的关系作了高度原创性的比较分析——《司法和国家权力的多种面孔》米尔伊安·R. 达玛什卡著,郑戈译
No.17.这是“9·11”事件前纽约历史上最惨重的职场灾难,一个我们久已遗忘的历史故事,一场以生命为代价的悲喜之剧——《兴邦之难:改变美国的那场大火》大卫·冯·德莱尔著,刘怀昭译
No.18.同为我们所珍视的权利,言论自由与学术自由间是否可能存在冲突?——《民主、专业知识与学术自由》罗伯特·C.波斯特著,左亦鲁译
No.19.为何输出自由市场民主,却收获种族仇恨与全球动荡?——《起火的世界》蔡美儿著,刘怀昭译
No.20.这是一个无情的报复性守则,是使人类要么成为恶魔,要么成为绅士的许可证——《林肯守则:美国战争法史》约翰·法比安·维特著,胡晓进、李丹译
No.21我还没有出生!
社会分层、阶级固化、寒门再难出贵子。一部关于机会不平等与孩子未来的生命纪实。每一位父母、每一位关心下一代成长的有识之士必读作品——《我们的孩子》罗伯特·帕特南著,田雷、宋昕译
若您对上述图书感兴趣请点击识别下方二维码进入“雅理书店”,5·20全场特惠79折(包邮),满5本赠送“最美图书”《林肯传》1册。
在此文评论下留言,获得点赞数最多的前五名每人获赠一本《林肯传》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