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人认为中国的影响力是显著而积极的,
但有所下降
Africans regard China’s influence as significant and positive, but slipping
2020
年
11
月
17
日,“非洲晴雨表”发布调查报告,题为《非洲人认为中国的影响力是显著而积极的,但有所下降》(
Africans regard China’s influence as significant and positive, but slipping
)。非洲研究小组做了翻译,供读者参考。
过去
20
年,中非政治和经济关系快速发展。尽管美国仍是非洲最大捐助国,但中国已成为非洲基础设施建设最大的融资提供方。中国对非投资常常引发质疑和争论。中国对非洲的金融支持通常是长期贷款而非赠款,因此被批评为“债务陷阱”——认为中国将借此谋取在非洲的战略优势。美国等国警告非洲不要屈从于中国的“债务外交”。有些国家认为非洲国家若无力偿还中国的贷款,则可能会失去其关键资产。
但普通非洲人是如何看待中国在其国家的存在及经济参与的呢?
非洲晴雨表
2019/2020
年在非洲
18
个国家进行的调查显示,非洲人对中国给予的援助及其在非洲的政治与经济影响力持正面看法,不过,近
5
年持正面看法的比例有所下降。非洲人最偏爱美国的发展模式,中国发展模式仍居第二。在那些获得较多中国贷款和发展援助的国家,多数受访者对本国对中国的负债表达担忧。
“非洲晴雨表”是一个泛非洲、无党派的调研机构,开展有关民主、政府治理和生活质量等议题的调查,
1999-2018
年间,该机构完成了
7
轮调查,最多时覆盖
38
个非洲国家。
第
8
轮调查在
2019
年
7
月至
2020
年
4
月间已对
18
个非洲国家
26777
名民众进行采访,但由于新冠疫情,后续计划
2020
年底到
2021
年在至少
17
国继续开展调查。
调查采用面对面谈话的形式,由受访者自行选择语言,样本偏差不超过
+/-2%
到
+/-3%
,置信水平达
95%
。调查样本经过加权处理以确保具有全国代表性。在处理区域均值或全非均值时,对各国采用相同权重而非依据人口规模比例进行加权。
主题1 — 对发展模式的偏爱程度
围绕更喜欢哪个国家发展模式的问题,
32%
的非洲受访者选择了美国,
23%
选择中国,
11%
选择前宗主国(英国、法国、葡萄牙),
11%
选择南非。
对比美国和中国发展模式,在
18
个调研的非洲国家中,美国在
13
国更受欢迎,尤其是在这几个国家差距最为悬殊:塞拉利昂(相差
42
个百分点)、佛得角(
29
个百分点)、安哥拉(
27
个百分点)、肯尼亚(
20
个百分点)、加纳(
18
个百分点)、乌干达(
18
个百分点)和埃塞俄比亚(
16
个百分点);而中国发展模式在马里、布基纳法索和博茨瓦纳等
3
国更受欢迎。
非洲年轻人(
18
至
35
岁)比其更年长的人(
55
岁以上)更倾向美国发展模式,而各个年龄段的民众选择中国发展模式的比例近乎一致。倾向美国发展模式的受访者中,男性和女性比例相当,而倾向中国发展模式的受访者中,男性比例稍高于女性比例。此外,受访者是否有贫穷经历,似乎与其对发展模式的选择没有相关性,但教育程度更高的受访者更倾向于中国发展模式。
从
2014/15
年到
2019/2020
年两次调研均涉及的
16
个非洲国家来看,这
5
年间,非洲受访者对偏爱哪个国家发展模式的倾向总体上没有太大变化,但也有个别国家出现了明显变化。例如,布基纳法索选择中国发展模式的比例上涨了
19
个百分点,而纳米比亚和佛得角则分别下降了
11
个百分点和
7
个百分点;莱索托和塞拉利昂选择美国发展模式的比例分别上涨了
14
个百分点和
12
个百分点,而
7
个国家则出现下降,包括佛得角(下降
9
个百分点)、博茨瓦纳(
9
个百分点)、尼日利亚(
7
个百分点)和布基纳法索(
7
个百分点)。
中国在非洲的经济和政治影响力被更多认为是好事而不是坏事。
59%
的受访者认为中国对本国的经济和政治影响力是“比较积极”或“非常积极”,只有
15%
的受访者持负面看法。受访者对美国影响力的评价也类似,持正面看法和负面看法的分别为
58%
和
13%
。
在大部分国家,对中国影响力持欢迎态度的受访者比例与美国相差无几;唯一一个差距在
10
个百分点以上的国家是马里——中国为
80%
,美国为
60%
。实际上,对中国影响力持欢迎态度的受访者对美国影响力的看法也往往是积极的,这种高度的正相关性意味着,
对非洲人来说,中美之间的竞争可能并不是非此即彼而是共赢关系。
受访者对其所在的区域大国、前宗主国和俄罗斯、以及区域组织、联合国机构和非盟的影响力的评价,持欢迎态度的比例也高于负面看法的比例。
从
2014/2015
年和
2019/2020
年两轮调研均涉及的
16
个国家的均值来看,这
5
年间,对中国影响力持积极看法的比例有所下降,从
65%
下降至
60%
。有
9
个国家出现下降,降幅较大的包括加蓬(下降
14
个百分点)、纳米比亚(
18
个百分点)、博茨瓦纳(
17
个百分点)、塞拉利昂(
14
个百分点)、突尼斯(
13
个百分点);只有
4
个国家对中国影响力持积极看法的比例明显提高,分别是加纳(增加
13
个百分点)、莱索托(
7
个百分点)、佛得角(
6
个百分点)和几内亚(
4
个百分点)。
本轮调查中,55%的
受访者认为,中国的经济活动对他们国家具有“一些”或“很大”影响力,但相比
5
年前,这一比例明显降低。除佛得角以外,该比例在其他调研国家都有下降,降幅明显的包括塞拉利昂(下降
39
个百分点)、博茨瓦纳(
24
个百分点)、马拉维(
23
个百分点)和马里(
21
个百分点)。在佛得角、加蓬、肯尼亚和马里,超过三分之二的受访者认为中国的经济活动对本国有影响力,但埃塞俄比亚、乌干达、马拉维和塞拉利昂却只有不到半数。
尽管中国对非洲的投资及援助等支持不断增加,但调研结果显示,只有不到半数(
48%
)的受访者知晓中国向本国提供了贷款或发展援助。各个国家的民众对此了解程度相差甚大,肯尼亚(
74%
)和佛得角(
67%
)有三分之二的民众知道中国对其国家提供了贷款或援助,而在塞拉利昂(
29%
)、尼日利亚(
28%
)和突尼斯(
24%
),该比例还不到三分之一。
在知晓中国对本国提供了贷款或发展援助的受访者中,约四分之一(
24%
)认为中国比其他援助国附加了更多要求,而更多的受访者(
41%
)认为中国的援助附加条件“更少”或“少很多”;约
8
成(
77%
)的受访者知晓本国政府会被要求偿还中国的债务,约
6
成(
58%
)认为本国政府从中国借款过多,肯尼亚(
87%
)、纳米比亚(
78%
)和安哥拉(
75%
)的受访者尤其担忧。
这意味着,美国等国向非洲灌输的“警示”取得了一定效果,
即“虽然中国和其他非传统发展伙伴国提供的援助附加条件更少,但可能会使非洲国家陷入更深的债务陷阱”。
中国提高文化软实力的举措,如在非洲大陆建立孔子学院,似乎还没有取得太大成效。当受访者被问及年轻人应该学习的最重要的国际语言时,约
7
成(
71%
)选择了英语,只有
2%
受访者选择了中文。中学及以上学历的非洲人往往倾向于选择英语,但受过高等教育的非洲人对中文的兴趣明显也很高。
“非洲晴雨表”本轮调查显示,非洲人总体上对中美两国及其在非洲的经济和政治影响力持积极态度。同时,民众对两国的态度是正相关而非负相关,亦即对中国持积极态度的人也更倾向于对美国持积极态度,反之亦然。不过,过去
5
年间,中国的影响力有所下降,许多非洲人对其政府向中国负债表示担忧。非洲人仍然更倾向于选择美国发展模式而不是中国发展模式,英语也依然是首选国际语言。但是,非洲人所欢迎的是能够满足其自身优先关切的外国参与,不管是中国还是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