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诊锁界
构建产业智库,服务新型诊所。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半导体行业联盟  ·  北京集成电路产教融合基地在北京亦庄正式启动实 ... ·  4 天前  
半导体行业联盟  ·  ASML CEO ... ·  5 天前  
半导体行业联盟  ·  湖南 | 全省336个重大项目集中开竣工 ...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诊锁界

适合互联网医疗的医生,全中国有多少?

诊锁界  · 公众号  ·  · 2020-04-03 21:49

正文


疫情加速了互联网+医疗的发展,除了机构逐渐开始探索外,医生本身也积极的融入了这股浪潮中。那么,适合互联网医疗医生的要求有哪些?

来源:健康大乱弹

作者:露主任



初入互联网医疗,很多人都充满质疑和担忧。


互联网能看病么?

没抽血没拍片,医生能确诊么?

要是不能确诊,那钱是不是白花了?


我以为的互联网医疗,跟线下医院的样子很像。


患者:不适症状明显,一堆检查报告,希望医生给明确治疗方案。


医生:询问病史,翻阅报告,抛出结果,惜字如金,三分钟结束。


实际上的互联网医疗是什么样的呢?


分享一个真实案例:


用户提问:


“宝宝四个多月,148天,白天不睡觉,困了就闹,睡就睡十分钟不到,醒了,玩一会儿,继续闹觉,一个白天也就睡三四觉,加起来也就四十分钟,精神状态好,请问医生这样正常吗?怎么样才能让他睡觉?我都没有他精神好,困得不行,昨天一天宝宝就睡了四十分钟,晚上九点多才入睡,早上六点又醒了,我要困死啦”


医生回答:



从这个案例中能看到,实际的互联网医疗,用户不会确定生病了才找医生,大量如案例中用户一样,很焦虑,很多未知问题想问。


而互联网医疗的医生,也不会像线下医生只给出结果,还会洞察用户其他需求、科普知识、安抚情绪、鼓励用户。


并不是说线下医生不好,而是在物理环境限制下,门口的几十位患者也在焦急的等待诊室里医生的垂青。医生们太忙了,根本没时间给某位患者耐心的解释和鼓励,只能快速结束,然后「下一个」。


这些观察让我重新思考医疗在线下和线上的区别到底是什么?



1

互联网医疗服务的特点



从物理限制和用户需求两个角度,我们能得到以下分析:


线上医疗和线下医疗的对比


互联网医疗不是线下医疗的「线上化」。


根据线上特点和用户需求两个角度,基本可以确定互联网医疗的诊疗范围:部分常见病、慢病复诊、泛健康类、焦虑性需求。


前两种在国家发布的《互联医院管理办法(试行)》中有明确提出,后两种属于常见科普咨询范畴。


对于常见病的定义,国家没有明确指出,但我们可以根据常识性判断标准定义,即「在线诊疗效果几乎等于当面诊疗效果」,如常见痤疮,在线医生可以根据患者提供的清晰图片做出判断。



2

适合互联网医疗医生的要求



既然能定义互联网医疗的诊疗范围,就能明确对执业医生的要求。


部分常见病和慢病复诊,要求医生有丰富的诊疗经验和准确的专业能力。


医生要在患者提问和追问补充中,完善诊断所需信息,给出当下最安全的建议方案。用户还希望在拿到诊断之外了解更多信息(想想去线下看病,是不是每次从医生诊室出来后还是一肚子的问题),这就要求医生还要有能力科普致病因、常见症状、注意事项、饮食建议等知识。


泛健康和焦虑性需求,要求医生有洞察多种需求和抚慰患者的服务能力。


线下医生没时间解决这类需求。在线上,这类需求的出现倒逼医生必须具备相应的能力。没有同理心的医生不懂如何抚慰患者,也难以获得患者信任,即使专业过关,也无法积累「回头客」。


因此,能在线上提供合格医疗服务的医生,标准要达到:


  • 三级医院:积累丰富的诊疗经验

  • 三年以上经验:足够专业的诊断能力

  • 科室分布:覆盖四类需求为主的科室,如皮肤科、儿科、妇科等

  • 服务能力:能洞察多种需求,抚慰患者焦虑情绪



满足这些条件的医生有多少呢?




3

满足要求医生的数量估算



根据《 2019 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


  • 2018年三级医院的执业医生总数是 94 万

  • 在医院的执业医生五年以下经验占 13.1% ,推断三年以下占比约 8% 

  • 医院里并不是全部科室都适合线上问诊,估算有 10% 医生不合适



符合「三级医院+三年以上经验+科室分布」的总医生数大约是:78 万


线上会放大医生的口碑,优秀医生积累更多患者,相反则门庭冷清。这就是考验医生的服务能力,即使满足前三条要求,也会因服务能力不达标而被平台淘汰。


以丁香医生数据为例,淘汰率 20% ~ 30% 。


最后,适合互联网医疗的医生,全中国总数有多少呢?


答案是:55 万 ~ 62 万


有些省份的互联网医院管理办法中对医生在线执业要求更严格,如五年以上执业经验、中级职称......按照这样的标准,在线执业的医生总数会更少。


这是适合互联网医疗的合格医生总数,也是互联网医疗机构未来供给端的上限。


在医疗供给资源如此短缺的情况下,还要求医生免费服务是不合理的,这不符合基础经济规律,而坚持免费的平台可能也无法长久下去。


医疗是民生产业,在疫情的特殊情况下,互联网医疗平台要有社会责任感和担当能力。但回归正常医疗需求后,正视经济规律下的供需关系,用足够的收益驱动医生交付更好的服务,才是合理的。


医疗需求始终存在,用户愿意用溢价来换取服务体验,需求分层,供给端必然分层。用户「用钱投票」,优秀的医生能赚到更多的钱,平台也能依靠坚持交付好的服务而实现盈利。



参考文献:

[1] 卫健委发布的《2019 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

[2] 2018 年 9 月 14 日,卫健委发布《互联网医院管理办法(试行)》



相关报道





//来源:健康大乱弹   作者:露主任

//编辑:玉衡(Ju_724)

 慎重声明:内容仅供学习交流,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疑问请联系编辑。




▼点击“阅读原文”,加入中国新型诊所会员社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