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遵义这座城的缘分,就从这场半程马拉松开始。
在奔跑的人群中,最开始,我觉得孤单。
毕竟马拉松对我来说还是陌生的事。去年在武汉,全程有人跟着我,帮我拿相机,而这次,只有我自己。
我开始的时候有点不知所措。
不过我立刻就想起洋星的嘱咐,眼睛平视,身体稍前倾,专注呼吸,把握好节奏。
两边夹道的人群,欢呼着加油,向他们挥手,作为其中一员感染着热情,感受到热血奔淌的感觉,这座城,和我的脉动慢慢地一致,我不是一个游客,而是一名跑者,我不是一个外人,我来,是参与,是走进历史,是踏上红色之路。
有种振奋和荣誉感,和汗水一起蒸腾起来。
如果说上次在武汉,我还是一个纯粹的打酱油者,那么这次,我至少是认真地参与了。如果我一点小差都不开——我指的是拿手机拍照记录、发微博、发朋友圈和饭团等——我可以更快。
奔跑的人群,他们脸上的兴奋和认真,两边的人,他们的挥手加油,路边的工作人员,他们的严肃面孔,这是马拉松独有的风景线,在这座城市里,用三个小时的时间,产生一个鲜明的烙印。
跑到后来,累、渴、热,在补给站,喝冰糖雪梨汁,如同甘霖。太阳慢慢高起来,日晒中,继续奔跑,感受挥汗如雨,脚下的路伸延,自我的挑战,不肯放弃,咬着牙坚持。
7公里、8公里、10公里、11公里……
我从来没有这样认真地踏过一片城市的土地,以奔跑的姿态。
所以,我对遵义,有了不同的感情。
那是一种发自内心的热爱。
如果说,此前完全陌生,而热爱来得如此突然,但因为有跑步这个行动,它就没有任何突兀。
而由于我在跑步过程中的不专业表现,有位女工作人员对我表示不满,两次都冲过来喝止我,第一次,我试图向她解释,想拿出工作人员的牌子给她看,她没给我机会,第二次,我也有点生气,告诉她我不是来参赛的专业运动员,是组办方请来帮助推广的,她的态度仍然很严厉,我不想解释了,继续往前奔跑,憋着一口气,反而激发了斗志。
后来我上了收容车,她就坐在我对面,我对她说我刚从外面旅行回来,很累,还病着,但是为了给遵义宣传,我来了,我也很忙很累,也不是专业跑者,冒着受伤的危险,愿意来做这个事情,我理解她作为工作人员的感受,也不认为她做错,只是希望她的态度能够好点,至少给我解释的机会,我当时想要拍下洒水车的彩虹,是因为在彩虹中奔跑的跑者,有种别样的精神展现。她说明白了我的举动,也很抱歉,好吧,沟通过后,握手言和,我对遵义,情感不会受影响。
我想,我还会跑过更多城市,从武汉、遵义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