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清华产业
清华控股源自清华,以“科技+金融”双轮驱动,致力于推动科技成果产业化,创新型企业孵化、投资、运营,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贡献力量。旗下产业涵盖多元化综合性科技实业孵化器、科技产业、创新服务、科技金融、创意产业、现代教育产业集群。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中国日报网  ·  全球第一!《哪吒2》刷新纪录 ·  18 小时前  
中国日报网  ·  全球第一!《哪吒2》刷新纪录 ·  18 小时前  
首板战法  ·  新核心还是老核心,看这里! ·  昨天  
滕州融媒  ·  滕州新闻(2025年02月17日) ·  昨天  
看理想  ·  没爱情可以,没自己不行 ·  5 天前  
金融城见闻  ·  大S去世后,第一批辞职的人出现了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清华产业

清华同衡长三角分院揭牌成立,规划大咖聚焦长三角“未来”城市论坛

清华产业  · 公众号  ·  · 2017-11-08 15:52

正文

2017年11月3日,清华控股成员企业清控人居集团旗下清华同衡规划院长三角分院在苏州揭牌成立。成立大会上,众规划大咖共同聚焦长三角“未来”城市论坛,共同探讨长三角未来城市发展。

城市发展进入新时代,老房子是去是留?

便捷交通实现快通达,慢生活谁来享受?

面对长三角未来城市发展的宏大课题,中国规划界的顶尖高手齐聚苏州,展开了一场颇具前瞻、饶有趣味的对话。

清华同衡规划院长三角分院揭牌仪式

这是一场跨学界、跨年龄的对话,更是一场着眼未来的对话。此刻的未来,不仅仅是城市的未来,还包括孩子的未来、国家的未来。

规划界前辈南京大学教授崔功豪与同济大学教授阮仪三应邀来到现场。中国城市规划协会会长唐凯,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理事长孙安军,中国城市规划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吴建平,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副理事长、清华大学中国新型城镇化研究院执行副院长尹稚,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副理事长张泉等行业学会协会领导;苏州市副市长吴晓东、苏州市政府副秘书长张旗、苏州姑苏区区长徐刚等政府机构领导出席活动。

活动现场

嘉宾致辞

在儿童古诗词的朗朗诵读声中,清华同衡规划院党总支书记、副院长、总体规划研究中心主任、长三角分院院长王晓东表示,规划界的长辈们之所以能够与平江实验学校的孩子们坐在一起,就是希望在历史和现实的时空交错中,一起回顾长三角地区近20年的发展,共同展望未来20年的机遇与挑战。

清华同衡规划院党总支书记、副院长、总体规划研究中心主任、长三角分院院长王晓东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理事长孙安军希望,将长三角未来城市论坛打造成学术研究的品牌,使国内学术界关注长三角的城市规划。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理事长孙安军

中国城市规划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吴建平认为,论坛“一老一新” 、“一快一慢 的版块主题反映出城市未来发展所必须达到的品位和内涵。在一定程度上,这种城市的品质正是最广大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基本需求。

中国城市规划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吴建平

苏州市副市长吴晓东在致辞中表示,推动苏州城市发展,加快苏州古城保护,正是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有关要求的具体实践。苏州城市的健康成长离不开专家学者对苏州城市规划的研究和指导,清华大学等高等院校的重要规划研究将为苏州的发展保护提供有力支撑。

苏州市副市长吴晓东

平江实验学校校长潘娜在对远道而来的朋友们表示欢迎的同时也相信,今日论坛演奏出古典与现代的交响乐,碰撞出思维的火花,迸发出新的见解,这些真知灼见将在长三角广阔的天地中孕育出累累硕果,引领更多的人关注城市发展,为未来生活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平江实验学校校长潘娜

清华同衡规划院院长袁昕在介绍设立长三角分院的初衷和愿景时透露,长三角分院的成立,目的之一是学习长三角地区精细化规划、设计城市的经验;并希望在保护利用好老房子的同时,既要解决好新生活,也要关注孩子们的成长。与孩子们一起探讨城市未来,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我们能够从孩子眼中寻找到一个新的视角,思考未来的城市到底应该怎样建设。

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袁昕

为了让孩子们更加深刻地理解未来城市概念,论坛主办单位特别联合平江实验学校举办了“我心目中的未来城市”绘画比赛,12名获奖小画家现场获得清华同衡学术周特有纪念品——“斗拱” 留作纪念。

嘉宾与获奖小画家合影

“老房子·新时代 ”版块

中国城市规划协会会长、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原总规划师唐凯在《新时代城市规划行业发展漫谈》主题报告中认为,规划的改革从来都不是技术的改革,而是体制机制的改革;要增强城市宜居性,引导调控城市的规划,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加强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保护历史文化遗产。

中国城市规划协会会长、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原总规划师唐凯

清华大学中国新型城镇化研究院执行院长、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尹稚则在《城镇化的大势和我们的机遇》主题报告中强调,距新型城镇化国家战略提出已有三年时间,当年国家确定的第一批试点已经到了期末考评和验收环节。但除了极个别情况之外,一个正常发育的城市没有一个能在短时间内达到所谓的理想和要求。从国际来看,要形成城市级的消费能力,通常需要两三代人才能完成。对于规划师,“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是三种境界,最后这条路一定不是那么风平浪静的,它一定是任重道远的。

清华大学中国新型城镇化研究院执行院长、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尹稚

“当老房子遇见新时代,城市快速发展、现代化不期而遇时,未来的长三角城市还需要老房子的存在吗?保护的意义和价值何在?”面对这样的问题,清华同衡规划院长三角分院总规划师邱晓翔主持“老房子·新时代”对话环节,并邀请业界知名专家与孩子们进行了精彩互动。

“老房子·新时代”圆桌对话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主任阮仪三:苏州的老房子都是宝贝,传递了古人的智慧和文化,要很好地留存。新房子只是以功能划分空间,老房子则反映了中国人传统的哲学思想。

中国城市规划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吴建平:老房子看似是一个破旧的老建筑,但蕴含着传统文化。在支撑旅游业的发展要素中,老房子仍在发挥作用,只不过现在缺乏维修。

西安市规划局原局长和红星:西安保护老建筑的做法是:找出来、保下来、亮出来、用起来、活起来,这是从古城保护中走出来的一条路。

北京市规划院总工办副主任涂英时:苏州在规划实践上做了很多努力和尝试,是一个非常成功的范例。北京很多做法还在探索当中,老院子的使用还有很多敏感、棘手的问题,需要向苏州学习的东西更多一点。

苏州科技大学教授杨新海:在新的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怎样在保护传统文化基础上进一步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是苏州面临的课题,新城市和苏州古城相得益彰、交相辉映,才使苏州在中国创造了很好的宝贵的发展经验,这是两者共同发展所创造的成就。

清华同衡规划院院长袁昕:老房子的核心问题还是人,老房子也是由新房子变成的。未来它们的命运实际上是由人的态度决定的,房子并不会自己决定自己的未来。我们把人的问题真正做好了,房子本身可能就不会有问题。

“快通达·慢生活” 版块

“快通达·慢生活”版块由清华同衡规划院总规划师、副院长、四川分院院长袁牧主持。能够在历史悠久的苏州古城文庙大成殿中见证清华同衡长三角分院的成立,共话如何建设长三角的未来城市,让他感慨颇多。

清华同衡规划院总规划师、副院长、四川分院院长袁牧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理事长孙安军在《快慢相济,内外兼修——城市双修的思考》主旨报告中总结,随着城市双修工作的推开,还存在着重视硬环境修补、忽视软环境修补,重视物质空间塑造、忽视城市文化内涵和精神等非物质因素,习惯于政府大包大揽、忽视调动全社会积极性等问题。因此,城市双修要重育自然生态环境,重塑城市品质,重获文化认同,重树城市精神,最后实现重建社会、重置社会活力的目标。城市双修要内外兼修,不仅要提升物质空间,也要提升城市的软环境,不仅仅是一个工程项目的建设,还是城市治理能力的完善。同时,城市双修要快慢相济,不管是修复还是修补,都要三思而后行;要共同创造,解决人们最关心最迫切的问题。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