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广告文案
只发广告,只发广告,只发广告。 发广告界最不值得关注的公众号。 一句话,都不想打动你。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广告文案  ·  春晚之外,还有22张非遗海报 ·  昨天  
计算广告  ·  新年AI回顾与展望:技术、商业与未来 ·  1 周前  
计算广告  ·  [微信红包]春节快乐,发个大红包! ·  1 周前  
51好读  ›  专栏  ›  广告文案

帮还花呗,促销的标配

广告文案  · 公众号  · 广告  · 2019-06-25 10:24

正文

一件在这个季节看起来特别应景

又特别无厘头的事

——《小龙虾专八考试》




北京簋(guǐ)街,一个去了北京,怎么着也得打卡吃上一顿的地方,尤其是在这个还能吃得上小龙虾的季节。


前几天,趁着 618 和高考的热度,这条街上发生了画风奇特的一幕。


等在店家门口的顾客们,破天荒地没有一边埋头玩手机一边消遣排队的时光。


而是人手一份《小龙虾专八考试》试卷,在认真答题。



从题目的内容设计来看,这份《小龙虾专八考试》对一般只负责吃,不负责研究吃的门道的吃货们来说,还是有一定门槛的。


因为里面的题目很可能是你认识,字不认识你。


比如,里面问道:「小龙虾的学名是什么?」


然后在选项里,给出了 Procambarus clarkii 和 Procambarus clerkii 这样丧心病狂的答案供你选择。


如果没点词汇量储备,你只能蒙或者「作弊」了。


还有像这样的社会新闻迷惑题:「2018 年有一男子买 99 份小龙虾摆成心形向女友求婚成功,这件事发生在哪里?」


选项里给出了北京簋街、东京、南京、成都这 4 个选项。


对于在簋街现场答题的人来说,很可能就下意识勾选了北京簋街。


但其实,是在南京。


感兴趣的话,这两份考卷你也可以点开大图来试着答一下。


说不定答完以后,你从此会怀着一颗敬畏之心和仪式感来吃小龙虾。


当然也说不定,你会再多点几份小龙虾来解解馋和解解气。


考答案:1D 2A 3A 4D 5A 6D 7C 8C 9B


考答案:1D 2D 3D 4D 5C 6C





实际上,在这场《小龙虾专八考试》的背后,是簋街商会联合花家怡园、胡大、桃园陆加拾、冰城串吧等在内的多家商户,在线下发起的一场「龙虾你放开吃,花呗我帮你还」的促销活动。



到店的顾客们只要参与答题,就有机会参与抽奖,然后赢得商家的「帮还花呗」福利。



从视频里面那位接受记者采访的簋街商会秘书长口中也能得知,簋街商会之所以想到这个互动点子:


一方面是考虑到,这条街上吃小龙虾的年轻人比较多,如果能够有效利用起大家排队等候的这个时间段,商家们就可以和年轻人玩到一起


另一方面是看到,花呗在当下已经是年轻人在消费时喜欢使用的一种方式,如果能够把花呗和小龙虾结合在一起,可以带动商家的销售同时,也可以调动起年轻人的积极性。


于是,就有了我们上面看到的那场《小龙虾专八考试》。


而在这样「一举两得」的尝试中,簋街商会也看到了小龙虾和花呗这两种原本不太强相关的事物,结合在一起产生消费效应的可能性。


另外,从全盘去看,这场「帮还花呗」的活动并没有仅仅局限于线下。


在线上,花呗则直接把这场「帮还花呗」的促销活动,承接到了 100 多个品牌那里。


它所承接的方式,用的也是测试题的一种——「看暗号猜品牌」。


网友们只要根据题干中设计的 emoji 表情包,互动答题猜品牌名,就可以参与这场抽奖。


仅仅从这条微博的转发数据来看,声量算不小了。






而把这次的簋街《小龙虾专八考试》和花呗在线上发起的「看暗号猜品牌」放在一起去看:


目测在未来,很有可能,「帮还花呗」会成为品牌和商家们在营销和促销时的一个标配。


因为在过去近 3 年时间里,「帮还花呗」是支付宝和花呗在花大力气去打造的一个营销 IP。


比如,早在 2017 年双11的时候,花呗就尝试过联合爱豆们来「帮还花呗」;



然后到 2018 年双11,花呗再次推出了# 9 大国民大牌帮还#的活动;



还有 2019 年 5 月,花呗还联合 100+ 品牌成立了一个#帮还者联盟#;



从情感上来说,「帮还花呗」是嫁接起商家和消费者的一座桥梁。


简单直接点说,「帮还花呗」就是承包消费者当月乃至多月账单。


而要追溯这个点子最开始的来源,它其实是来自网友们的那句戏语——支付宝,你已经是个成熟的软件了,该学会自己还花呗了!


所以「帮还花呗」这个 IP ,本质上是来自民间,最终又用回到了民间。




最后,不妨可以再想象一下:


如果在今后一些公司年会上,「帮还花呗」被列成一种奖品,会不会被大家接受?


我想应该还是有很多人乐于见到公司给出这样的福利的。


因为与其在年会上抽到一台自己本来就有的手机,还不如直接折算成现金,或者承包当月或者半年的花呗,那样来得更直接。


还有在今后品牌和商家的各种促销活动上,如果把「帮还花呗」作为一个利益点,或者是像簋街这样,作为和活动的一个结合点,也是可以迸发出很多新鲜玩法的。



2017 年,《南方人物周刊》刊登过一篇名为《北京簋街 一条街的命运搏击》的文章。


在那篇文章的最后,记者陈洋给出了这样一个结尾:


规划、秩序、技术、文化等因素的交相流转,人与人、市场与无常的对抗和妥协,对生存和发展可能的探索,几十年来,这条街上的人无时无刻不在进行着这样的搏击,而它的命运搏击又何曾停止。


其实,无论是对簋街也好,还是对其他的商业街、商圈、shopping mall 还是品牌也好,「生存和发展可能」这个命题的探索,将会永恒存在的。


可以说,在这样的探索过程中,营销方式的不断与时更新,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也是商家们能和一代代消费者,走得近与否的体现。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