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回响电影
推荐好电影,为爱电影的人!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西安晚报  ·  2月4日0时,突破1.68亿! ·  3 天前  
济南时报  ·  2025年度中国电影票房破95亿元,全球第一 ·  3 天前  
阿昆的科研日常  ·  SCI,但哪吒魔童闹海配色! ·  4 天前  
阿昆的科研日常  ·  SCI,但哪吒魔童闹海配色!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回响电影

童年最熟悉的传奇英雄,终在大银幕相见

回响电影  · 公众号  · 电影  · 2019-09-06 21:53

正文

最近十年,红色题材电影越来越重视观赏性,塑造人物、讲述故事的方式更有感染力。陆川的《南京!南京!》、张艺谋的《金陵十三钗》都曾为传统抗战电影带来新的叙事思路。


一河之隔的中国香港导演在拍摄抗战商业片方面,同样有所突破。许鞍华的《明月几时有》,根据真实人物和历史事件改编,让人再次感受到战争岁月,平民英雄的付出和牺牲。

备受商业电影文化滋养的香港电影人,能将商业叙事与红色主题很好地结合,带给当下观众独特的观影感受,这正是如今抗战商业片的发展方向。

今天要讲的这部电影 《杨靖宇》 ,也是由中国香港导演执导——吕小龙,他曾是功夫巨星李小龙的“接班人”之一。影片的主角是中国家喻户晓的民族英雄杨靖宇,曾领导东北抗日联军英勇抗战,直至壮烈牺牲。


关于杨靖宇,上世纪90年代曾有两部以他为主角的电影先后问世——《步入辉煌》与《白山黑水》。两部电影都以非常写实的手法,再现了杨靖宇在极端恶劣的条件下,积极抗战的故事。转眼二十年过去,如今这两部电影早已湮没在影史的尘埃当中。


如何以现在的方式重新唤醒观众对民族英雄杨靖宇的记忆?这成了中国影人眼下的首要难题。由中国香港导演吕小龙执导的这部电影,将以全新的视角重现英雄事迹。影片前后历经四年筹备制作,将于 9月18日 这个特殊的日子,与全国观众见面。



他领导的东北抗联和游击队,令敌人闻风丧胆


影片《杨靖宇》选择在9月18日上映,这一天,不仅在中国抗战史上,意义特殊,对于杨靖宇而言,也是他人生的一个转折点。


1931年9月18日,日军发动九·一八事变,在东北挑起侵华战争。从那时起,中国人经过14年保家卫国的浴血奋战,才取得胜利。九·一八事变之后,杨靖宇被从日本人控制的监狱中营救出来,不久便被派往哈尔滨组织抗日工作。



他在东北的抗战工作深受人民支持,由他领导的东北抗联和游击队给日军造成巨大打击, 牵制了数十万日军。日军对他恨之入骨 ,疯狂搜捕他的行踪。直至1940年,在冰天雪地、孤立无援的情况下,杨靖宇与日军激战六天六夜后牺牲。


树皮和棉絮,是日军从他的胃里发现的,支撑他战斗数日的“粮食”。 就连残暴的日军,也忍不住为之动容和惶恐。 参与围剿的日军将领甚至因此而反思侵华战争的意义



不变的传奇, 与时俱进的 创新叙事


杨靖宇的抗日经历,充满血性和超乎想象的传奇色彩,被中国香港导演吕小龙,在尊重历史事实的基础上,进行了大胆的艺术改编。这使得影片最终呈现出的人物形象,更加符合当代的叙事手法。


在《杨靖宇》的定档海报中,半张虎脸、半张人脸的元素搭配,占据了海报三分之二的空间,突出了主角如丛林之虎般保家卫国的勇猛精神。


《杨靖宇》定档海报


海报右侧,猩红的人脸上看得出战斗的痕迹——布满伤口。覆盖在脸颊的白雪和冻红的皮肤,透露了作战条件的残酷恶劣。可即便如此,通过坚毅的眼神,观众也仍能感受到这张面孔背后所坚守的抵抗到底的决心。与此同时,海报左侧,东北虎的半张脸上,也有两道裂开的伤口,怒目圆睁的眼睛里, 释放出 不容侵犯的威严。


虎脸与人脸组合在一起,完美诠释了杨靖宇所代表的民族英雄们的抗战精神。而在电影中,东北虎元素的出现,也提高了影片的观赏性,用艺术的手法,增添了故事的传奇色彩,让人更易融入并沉浸到影片所表达的主题当中。



1940年2月23日,35岁的杨靖宇在吉林濛江县( 后改为靖宇县以作纪念 壮烈牺牲。二月,东北正值极寒的冬季。影片预告中,杨靖宇行走在大雪覆盖的山林中,靠吃树皮等维持生存,继续与日军作战,那是他在牺牲前为战斗到底所做的最后努力。


杨靖宇率领的东北抗日联军和游击队,其殊死战斗的精神和能力,令日军闻风丧胆。预告片中,穷凶极恶的日军,不惜一切代价也要抓到杨靖宇,而他则毫不畏惧,坚定地说道:“我在这,抗联的旗就在这!”



影片通过着重刻画杨靖宇最后六天六夜的战斗经历,表现了中国人民团结抗战的勇气、决心和智慧,以及他们在这个过程中所遭遇的难以想象的险境与困难。预告片最后,借助腾空跃起的东北虎,将这股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抗战士气呼啸而出。坚持战斗到最后的杨靖宇,发出了同样悲悯与不屈的怒吼。



感受先辈走过的路 拍摄亦是一次爱国教育


《杨靖宇》的导演吕小龙,动作演员出身,早年曾作为功夫巨星李小龙的“接班人”之一,活跃于香港动作电影中。如今转型幕后,执导这样一个家喻户晓的抗日英雄的故事,本身也极具爱国色彩。


导演吕小龙


以往香港导演拍摄的作品中,从来都不乏彰显“民族英雄”的传奇故事,比如《黄飞鸿》系列、《叶问》系列。但其中大多数,都是戏说多于历史还原。作为从香港来内地拍片的导演,吕小龙深刻认识到,必须要深入了解杨靖宇这个真实的民族英雄,才能真正读懂他、拍好他。


前期准备时,导演查阅了大量关于杨靖宇的历史资料,寻找可以用到电影中的素材和灵感。拍摄时,考虑到杨靖宇是在大雪中牺牲,剧组辗转多地,最后在极寒之地的漠河,找到了适合拍摄的雪景。拍摄过程中,零下40度的气候,一度给拍摄造成了极大困难。往往“一场戏需要拍三四天,一天只能拍三四个小时”。



从这种拍摄的困难性,我们可以联想到,当年杨靖宇在东北抗战期间,曾遭受过怎样的恶劣环境。对于剧组人员来说,拍摄过程就是一次爱国主义教育,实地感受了革命先辈们所走过的路。


吕小龙除了带领创作团队克服自然条件上存在的客观苦难之外,还在创作上寻求突破,在影片中增加了雪崩、东北虎等特效场景,为这部以写实为底色的影片,创造了与时俱进的叙事效果。片中增加这些元素,可以为电影主题更好地服务,并不会喧宾夺主,成为纯粹的视效奇观。



对于今天的观众来说,杨靖宇的故事或许很遥远。但他所表达的爱国思想,即便放在今天,却仍旧毫不落伍。这种思想,是铭记在每个中国人血脉里,共通的根基。而这,也正是吕小龙执导此片的初衷之一。不仅个人能够从创作过程体验到当年杨靖宇的爱国之心,更重要的是可以通过这部电影,将这种为了民族未来而牺牲的伟大精神,传达给当下的观众。


历史需要铭记民族英雄,在任何时期,他们的事迹都值得被讲述。9月18日,抗日英烈事迹魂燃银幕,让我们走进电影院,走近民族英雄杨靖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