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未读特别奉送 ] 最美书店周之「读书人影像」
自6月8日起, 最美书店周「读书人影像」系列访谈上线, 每周一、周三在凤凰文化、腾讯等 各大视频平台同步更新。
━━━━━━━━━━
梁文道 | 青山周平 | 金宇澄 | 止庵 钟立风 | 吉井忍 | 郝景芳 | 史航 周云蓬 | 绿茶 | 廖信忠 | 庄雅婷 魏丹 | 周黎明 | 毛大庆 | 翁昕
━━━━━━━━━━
16位知名读书人, 将与你分享他们的读书人生, 深度解读书店于一座城市、 于人的意义所在。
|
▼
周云蓬老师就像他的歌,没有任何的做作与修饰,是沉默的低调的,向人传达出一种发自内心的真诚,简约而深邃。幼时失明,后又以心代眼游历了大半个中国,创作出了许多诗歌和音乐作品,面对命运的无常,他说:“我希望可以与命运合二为一。”庄严,豁达。
书籍对于一个诗人,一个歌手来说意味着什么呢?自小到大,周云蓬老师从未放弃阅读,他说阅读是生理需要,就像每天都要吃饭一样平常。我想,书籍对他而言大抵是精神上的一种能量补给,创作灵感的源地之一吧。
周云蓬:阅读是音乐的一种土壤
读书人简介:周云蓬,盲诗人,歌手。曾发行两本刊物《命与门》《低岸》,出版诗文集《春天责备》,杂文集《绿皮火车》,诗集《午夜起来听寂静》;音乐专辑包括《沉默如谜的呼吸》《中国孩子》《清炒苦瓜》《牛羊下山》《四月旧洲》等。2011年凭借《不会说话的爱情》获得2011年度人民文学奖诗歌奖。
在周云蓬老师看来,在情感表达方面,音乐创作与写诗有很大区别。音乐的受众相对广泛,一首歌在创作过程中会有虚拟听众,不可能完全是给自己听的,它的出生是为了让更多人听见。而写诗可能不太一样,它也拥有虚拟的读者,但这个虚拟读者可以是作者自己,也可以是未来的人或过去的古人。周云蓬老师觉得,音乐是一个群体跟社会进行交流的一种手段,而写诗的状态更幽暗些,比较具有隐私性。
谈及阅读这件事情,周云蓬老师形容它是人的一种生理需要,读书不完全是为了求知、谋生,也不是为了摆脱内心的某种心理危机,它应该像一天三餐一般寻常,好比不吃饭会有饿感,不读点书也会觉得心里空落落的。
对拥有诗人与歌手双重身份的周云蓬老师来说,阅读、写作与唱歌是可以同步进行的。演出的时候利用闲余时间看看书,写写东西,创作出来的东西就是相辅相成的。
在周云蓬老师的音乐作品中可以见到许多诗歌文本的痕迹,如那首《九月》就改编自海子的诗《九月》。周云蓬老师坦言,在自己的创作过程中,有很多灵感来源于他所阅读的书籍内容,如阅读《卡夫卡谈话录》时书中提及布拉格的一个盲人影院,受这启发,他创作了《盲人影院》这首歌。因此,周云蓬老师说其实阅读挺重要的,是自己音乐的一种土壤。
我们常常自问为什么而读书,为了提升自我,为了寻找安慰,为了消遣时间,很多种答案。周云蓬老师却说,读书的最终目的是不迷信书。不迷信书意味着不迷信人,书都是人写出来的,每个人再厉害也无法成为神一般的存在,我们没必要过于信奉。因此,周云蓬老师觉得,不迷信是读书的本质。
读书这件事情没有多少时间或空间上的限制,能够在安静的环境中阅读其实还挺幸运的,但有时候我们需要自己去创造出一种安静的氛围。心远地自偏,自己心中足够安静的话其实更容易创造出一种安静的环境,如果你非要让周围的人都闭嘴或离开,只是为了自己能够安静地读书,这未免太过分了些。
周云蓬老师说,不能苛求所有人都读书,所有人都得有文化,所有人都为自己让路,这就好像将书当作一种装饰品,一种权威性的打压别人的武器,类似这样的人,书对他是没有什么意义的。
采访=金梦 | 整理&编辑=美周叔
▼
如果想第一时间知道关于
第二届中国最美书店周的信息
请长按并识别下方二维码
关注最美书店的官方公众号哦
主办方:中国最美书店周筹备委员会
承办方:未读(联合天际)
品牌战略联盟: